第二节 引水工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b&A=3&rec=116&run=13

丰兖渠 公元581年(隋开皇元年),薛胄在兖州城东5里,于泗、沂之交,积石为堰,遏水西流,灌溉农田,号“薛公丰兖渠”。1289年(元至元二十六年),为引水济运,改建加固金口坝,掘筑黑风口,同时,修济河土楼、杏林两闸,灌溉兖、济农田。明清两朝亦曾多次整修利用,延续数百年。清末至民国年间,改为护城壕引水渠,引灌城壕保护城防,背离了引水灌溉工程之初衷。
泗惠渠 1942年春,日伪中日实业公司强迫万余名农民于滋阳县南关村泗河转弯处,拦河筑1座滚水坝,长100米,坝右侧堤岸建引水闸1座,修干支渠经刘家岗、小官庄、戴家村、小马青、金家村、倪家村至竹亭洼,全长10余公里,称泗惠渠灌区。在余家桥西和寨子洼开发水田1200亩,始种水稻。次年夏拦河坝被泗河洪水冲毁,渠系逐渐复为农田。
泗河自流灌渠1 955年秋,随着农业合作化与农业增产运动的深入发展,县委、县政府决定修复古灌溉工程。1956年4月报请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动工兴建泗河自流灌溉工程(称丰收渠),同年12月竣工,总投资37万元,其中省补助资金25万元。泗河自流灌渠,以泗河金口坝、黑风口为渠首,利用府河作干渠,开挖修筑一、二支渠及斗渠22条,总长74.4公里,配套桥、涵、闸建筑物288座,配水门450个,设计引流量1.5立方米/秒,灌溉城关、泗庄、王因等农田2.6万亩。计开挖土方63.54万立方米,实用工日22.1万个。1964年以来,因泗河上游建闸拦蓄,水量受到控制,自流灌渠工程逐渐报废。
郭营灌区 1960年,兴建郭家营泗河自流灌溉工程。在此之前,在郭家营与小疃间横跨泗河建拦水坝1座,长265米,坝两端各留冲刷闸1孔,右岸建涵洞式引水洞2孔,净跨1.5米,高1.2米。坝前最大蓄水深1.6米,设计流量3立方米/秒,并修建南、北两条干渠。北干渠挖筑一、二支渠,南干渠挖筑三、四支渠。灌区范围:东起王因公社郭家营村,西至黄屯公社蓼沟河左岸,北至兖州公社边界,南至王因公社柳沟、娄庄村,灌区控制面积4.5万亩。同时,在拦水坝东端堤岸建引水闸1座,2孔,宽1.05米,高1.3米。引水自流灌溉小疃村农田2000亩,农田曾改种水稻。1964年以来,由于泗河上游建闸拦截,旱时无水,自流灌溉工程废止。
引泗回灌渠 自1975年以来,连续干旱少雨,境内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影响农田灌溉,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1978年秋,在洸府河屯头段兴建自控多铰翻板闸1座,7孔;次年春,闸前蓄水长度达12公里,沿岸地下水位一般回升2~3米,前海、泗庄两公社5万多亩麦田浇1水即节省灌水成本2.5万元。吸取屯头闸蓄水回灌经验,县水利局编报了《兖州县引泗回灌补源工程总体规划设计》。1983年5月,建成引泗龙湾店枢纽工程自控多铰翻板闸1座,设计引水流量15立方米/秒。至1987年,受益乡、村连续5年组织施工,计开挖总干渠1条,长4.2公里,三干渠1条,长13.5公里,整修一干渠(利用大安沟)、二干渠(利用小泥河),相继完成支渠、斗渠和田间横向输水渠30余条,总长199.5公里,配套桥、涵、闸建筑物84座,初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以上补下、以丰补歉的输水网络。
1986年,最大引补量0.66亿立方米;1989年,泗河断流无引蓄水量;一般年份平均0.5亿立方米,至1994年,累计引补地下水4.97亿立方米。回灌区内水位一般回升1~2米,干、支渠两侧回升3~4米。全市地下水位平均深已由1983年的8.95米,回升到1990年的6.38米。由于地下水位的补给回升,回灌区3200多眼机井消除了抽空吊泵现象,减少了机泵下卧和机泵更新投资。设计回灌效益面积49.7万亩。至1995年已实施北部渠回灌补源面积达到35万亩,效益范围包括谷村、漕河、大安、小孟、新驿、颜店、泗庄7乡(镇)240个村庄。机井的涌水量平均增加了12.7立方米;井机装置效率提高10.5%,累计水利经济效益达到648.61万元,占国家投入的104.3%。
此项工程,为平原地区补充地下水源提供了引水回灌、河水补源经验。得到中国水利部及省、市领导和水利技术人员的肯定。1988年获山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
提水站 1972年,在疏浚治理蓼沟河的同时,在王因公社仁美庄、黄屯公社 城、高刘屯村分别兴建引湖电力排灌站3处,总装机11台,112.7千瓦,设计提灌面积2万亩。提水站由所在公社管理使用。后因管理、配套和河水位下降等原因,灌溉面积减少到5100亩。1990年,仅有仁美提水站尚能维持运用,运行装机2台,110千瓦,提灌面积仅3000亩。
1987年,在漕河乡贫水区东小厂村兴建提水站1处,由县、乡统一规划设计,漕河乡组织施工,装机1台,55千瓦,架设高压线路1公里,开挖干、支渠7条,长5公里。主要利用引泗回灌补源工程水源,提灌面积达1.5万亩。乡政府建立提水站管理所,配备人员进行工程管理使用。
贫水区供水 境内漕河乡东北部和谷村镇西北部,长期受地下水源不足和水质含氟量偏高的困扰,尽管已开挖长条井20余条,但人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没有根本解决。1995年9月初,兖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兖州漕河统一供水工程指挥部及漕河乡统一供水工程指挥部,组织实施统一供水工程。工程采用物理勘探的科学找水方法,在贫水区以西、梁家庄以北,开辟新水源地,打群井5眼,建提水站1处,安装压力罐5个,分5路向贫水区远距离输水,铺设管道12.6万米,动用土石方3.7万立方米。该工程总投资600多万元,同年9月开工,12月竣工。与此同时,谷村镇为本镇贫水区的村庄通上了自来水。至此,整个贫水区彻底解决了严重缺水和饮用高氟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