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疫病防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b&A=3&rec=101&run=13

疫病
马传染性贫血 是马的主要传染病之一。1973、1974年间,诊断出阳性病马5匹,按照国家政策,由财政补偿损失,对这种病马全部就地宰杀,杜绝了传染。
马鼻疽 是危害马属动物的传染病,俗称“漏鼻”。1982年用鼻疽菌素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点眼诊断。黄屯、大安两个公社10个村,查出阳性病马23匹,病马在隔离饲养中死亡6匹。此后,未发现新病例。
牛结核病 1966~1968年间,谷村、泗庄两个公社6个村发现牛结核病,6头牛病死,经解剖结核症状明显。采取防治措施后,未见此病发生。
布鲁氏杆菌病 1966年下半年,通过血清检查出患布鲁氏杆菌病牛185头,阳性牛11头,感染率为6%;羊68只,阳性羊3只,感染率为4.4%;猪105头,阳性猪10头,感染率9.5%。1972年布鲁氏杆菌病流行,检查出羊4672只,阳性羊247只,感染率为5.3%。到1990年累计检查出阳性病畜746头(只),这些病畜在兽医部门监督下,由食品部门统一收购宰杀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猪瘟 是一种严重传染病,1949年全县有546个村的猪发病。50年代末有了疫苗免疫接种,发病率逐渐减少。1978年发病率为0.2%,1988年降为0.1%,1995年有56个村零星发病,基本得到控制。
猪气喘病 1974年泗庄、黄屯两个公社16个村发生猪气喘病,1980年蔓延到全县13个公社(镇)、371个村,气喘病猪2820头。随着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猪疫的防治,发病日益减少。1983年后基本杜绝了猪气喘病的发生。
猪痢疾 以患病拉痢为特征,仔猪易发生。1964~1970年,每年平均有1万头以上发病,以后逐年减少,1986年发生痢疾病猪667头,死亡率5%左右,以后很少发病。
兔瘟 1985年由外地传入境内,同年6个乡镇10个村有2395只家兔发病死亡。1987年蔓延到12个乡镇256个村,3900只兔发病死亡。1989年,9个乡镇有8633只兔发病死亡。由于采取防治措施,此后未出现大面积流行。
鸡新城疫 俗称鸡瘟,是养鸡业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950~1960年全县累计养鸡294万只,发病死亡22.6万只,占养鸡总数的7.7%;60年代全县累计养鸡1047万只,发病死亡56.5万只,占养鸡总数的5.4%;70年代防治措施加强,危害大大减轻;1981~1995年,全市养鸡6332万只,发病死亡190万只,占养鸡总数的3%。
禽霍乱 是三禽(鸡、鸭、鹅)的一种传染病。50年代部分村庄零星发病,1969年全县发病1.2万只,死亡1.16万只,占当年养鸡总数的1.3%;1979年发病鸡1.48万只,死亡1.39万只,占当年养鸡总数的1.4%;1990年发病鸡5.58万只,死亡5.07万只,占当年养鸡数的1.1%。1995年基本没有发病。

防治
兽医队伍 建国前,境内兽医人数极少。1949年有8名兽医,其中堡子乡杨秀玉和小孟乡李希元医术较高。1954年,县培训第一批兽医防疫人员40人,壮大了兽医队伍,提高了兽医技术水平。1960年,境内6处公社均建立兽医站,兽医站统一进行防疫。70年代县兽医站与各公社兽医站共同建立基层防治网,实行群防群治。到1995年,全市有13处基层兽医站(王因镇2处),兽医技术人员126人,其中兽医师8人,助理兽医师42人,技术员38人,卫生监督员5人,卫生检疫员26人,其他人员7人。
防疫接种 建国前,畜禽疫病任其发展,危害严重。1950年开始采用耕畜炭疽牙胞苗对耕畜进行防疫接种,1953年采用猪瘟兔化毒疫苗、猪丹毒氢氧化铝菌苗和鸡新城疫苗对畜禽进行接种防疫。1963年采用禽霍乱菌苗,70年代防疫接种一般在春季(3月)和秋季(9月)1年2次,后改为1年4次。1984年建立以县畜牧兽医站作后盾,以乡镇兽医站为中心,以管区防疫网长为桥梁,村级兽医防疫员为基础的畜禽防疫服务体系。县乡兽医站组织人员按时按程序进行防疫接种。1995年,全市饲养生猪58万头,接种54.5万头,防疫密度为94%,鸡饲养量1800万只,接种1638万只,防疫密度为91%。
畜禽检疫 60年代开始对畜禽进行检疫工作,主要对上市家畜、家禽及食品公司、食品站收购的生猪进行检疫,办理公路、铁路运输畜禽检疫,禁止患病畜禽上市交易和外地病畜入境。1970~1979年,全县共检疫牲畜16.3万头,检出病畜2856头,占检疫头数的1.74%;检查家禽19.4万只,检出病禽3326只,占检疫总数的1.71%;检疫畜禽肉类74.5万公斤,检出病肉5609公斤,占检查数量的0.75%。1978年后,畜产品经营放开,家畜及其产品流通量增大,检疫工作越来越重要,1985年国家颁布《家畜家禽防疫条例》,根据《条例》精神,整顿检疫队伍,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了检疫人员的素质。1980~1989年,全县共检疫牲畜10.2万头,查出病畜1862头,占检疫头数的1.8%;检查家禽22.2万只,查出病禽4070只,占检疫只数的1.83%;检疫畜禽肉类855.08万公斤,查出病肉3.27万公斤,占检查数量的0.38%。
治疗 县兽医站和基层兽医站设有门诊,采取坐门等诊或巡回出诊的方式。50、60年代,主要治疗马属动物的结症、便秘;牛的胃膨胀、瘤胃积食;家畜的破伤风、肠炎、消化不良等病。70年代主要治疗猪的各种病症,80年代后根据治疗需要,增设鸡病、兔病门诊。市兽医站设有化验室,配有防疫车1辆,对市内发生的疫病进行及时诊断和捕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