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城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a&A=9&rec=291&run=13

抢抓机遇 跨越发展 全面建设经济文化强镇

党委书记 陈振金 镇 长 张安源

陵城镇位于曲阜市境西南部,距市区9.5公 里,面积73平方公里,其中,耕
地4439.33公顷。 辖51个自然村,33个行政村;有16334户,59661 人;其中女
30350人,非农业人口6188人,人口自 然增长率2.50‰。
2006~2007年, 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4.5亿 元、4.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
9.8%、8%,农 林牧渔业总产值分别为26710万元、31624万元, 分别增长2966
万元、4914万元,工业总产值分别 为1.76亿元、3.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
109%; 实现利税分别为753万元、3943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1.2%、424%。
粮食作物播种面 积分别为8043.93公顷、7873.33公顷,总产量 分别为53875吨、
53053吨;瓜菜播种面积分别 为453.2公顷、531.2公顷,总产量分别为9177 吨、
15530吨;棉花总产量分别为19吨、49吨。 农业产值分别为13802万元、15989万
元。 造林面 积分别为48公顷、43公顷,森林覆盖率分别达11.2%、15%;林业
产值分别为405万元、401万 元。大牲畜存栏量分别为1109头、1308头,猪存 栏
量分别为1.58万头、 2.95万头,羊存栏量分别 为2.57万只、2.46万只,家禽存
栏量分别为61.20 万只、45.42万只,畜牧业总产值分别为10971 万元、13308万
元。 水产品产量分别为45吨、93 吨,渔业总产值分别为43万元、93万元。农林
牧 渔服务业产值分别为1528万元、 1923万元,农业 机械总动力分别为66356千
瓦、 66692千瓦,农村 用电量分别为2893万千瓦时、2908万千瓦时。民 营企业
总产值分别为37528万元、 24972万元,利 税分别为2695万元、3654万元。财政
收入分别为1239万元、 1064万元;居(农)民人均纯收入分 别为4041元、4536
元,比上年分别增加300元、495元,分别比上年增加8.02%、12.25%。有中学3处,
小学9处,在校学生4299人,适龄儿童入学 率100%。有医院1处。电话普及率达
到每百人10 部。2006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村镇建 设工作先进乡镇”、
“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先进单 位”、“教育工作先进乡镇”、“食品药品安全 工
作先进集体” 、“计划生育先进单位”、“文 明单位”。2007年,荣获全市综
合考核二等奖、 经济发展二等奖、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二等 奖、发展民营
经济二等奖,被评为“全市村村通 自来水先进乡镇”、“水利建设先进单位”、
“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乡镇” 、 “农业标 准化建设工作先进乡镇” 、
“农村卫生工作先 进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 “党管武装先
进单位” 、“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 位”、“执纪办案先进单位”、“党风廉政
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执纪办案先进单位”。
2006~2007年, 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 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民营强
镇、文化名镇、 商贸大镇、和谐新镇”建设,解放思想,抢抓机 遇,突出重点,
开拓创新,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 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立足陵城发展,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 收”这一目标,发挥优势,突出
特色,大力发展 优势项目和主导产业,积极发展高效优质农业, 加快推进农业
产业化步伐,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稳定小
麦种 植面积,良种良法在全镇范围内得到全面推广, 粮食产量稳中有升,2007
年粮食总产量达5.7万 吨。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不断强化龙头带 动、科技
拉动、 政策推动和服务驱动等有效措 施,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畜牧养殖业呈
现出强 劲的发展势头,全镇新增年出栏200头以上规模猪 场20个,新增养殖专业
户46户。林业生产紧密结合 陵城发展的需要,本着“政府得绿、群众得利” 的
原则, 进行林权制度改革,提高群众植树造林 积极性。发展以西郭、粉店、小
厂等村为主的无 公害蔬菜和高优农作物基地。新农村建设成效明 显。全镇共有
32个自然村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 程,受益人口达3万余人,有48个自然村接通有
线 电视, 入户率达70%。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 加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
用取得阶段性成果。
陵城镇以“解放思想、 跨越发展、建设现 代化强镇”为目标,落实“工业
强镇”和“大开 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民营强 镇、商贸大镇”
的工作思路, 不断优化经济发展 环境,膨胀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从
完善政策、 优化环境、转变作风、强化服务等入 手,扩大经济发展空间,狠抓
招商引资。修订完 善各项政策,实行经济目标责任制,将招商引资 和经济发展
目标责任明确到人,分解落实到各部 门。2007年,实现民营经济营业收入4.8亿
元, 同 比增长32.7%;民营经济上缴税金638.3万元,同 比增长95%;完成固
定资产投资1.37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36亿元,同比增长
257%;规模以上企业项目投入1.3亿元,超 额完成“123”工程。在争创品牌方
面,“康利 源”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和山东省质量放心品 牌企业”。完成入
库税金50万元以上的企业3家。 引进国内市外资金额1735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目
标的115.7%,实际利用外资93万美元,完成全年 任务。深入开展“百名干部联
百户” 活动,新增 个体工商户105家,全镇民营企业达到1607户。新 开工投资
2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500万元以上项 目1个、200万元以上项目2个、50万元以
上项目1 个。合同利用市外国内资金5.6亿元,形成建设一 批、在谈一批、储备
一批项目建设的良好局面。 投资1.8亿元的山东省水工机械厂项目、 投资3000
万元的银府实业项目、 投资1500万元的潍坊中基 饲料项目、投资3~5亿元的上
海开天国际大酒店 等项目进展较为顺利。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成 效明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促进物质 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结合党员 教育活动,不
断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的
新高 潮。实行镇、村、户三级联动,创建“现代文明 示范街”,“移风易俗示
范村”,开展“新风进 万家”、“文明庭院”、“好媳妇、好婆婆”等 评比活
动, 稳步推进文明村、文明户建设,大力 加强社会公德教育,促进社会风气进
一步好转。 开展创建学习型乡镇、学习型家庭活动,全镇广 大干部群众的整体
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教育事 业得到巩固和加强,投入近100万元资金改善教学
设施, 新建教室,增添教学仪器、图书等,素质 教育稳步推进,“两基”复查
和“普九”顺利通 过验收。镇卫生院与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实现技 术联合,设
备技术日趋完善, 极大地改善农民群 众的医疗卫生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
业人口 覆盖率已达97%。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按照“创 优”总体要求,以抓好
优质服务为龙头, 以强化 流动人口管理、开展村民自治为保障,年年在全市保
持领先位次。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高度
重视稳定工作, 以“平安陵城”为载体,进一步 健全和落实社会治安综合
治理责任制。建立四级 信访工作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使矛盾 纠纷化
解在萌芽状态。 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 度,规范村级“四民主、两公开”制
度。优抚安 置、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救灾救济等工作扎 实有效,压煤搬迁
工作取得新进展。

【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 陵城镇把小城镇环 境综合整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一项重要 工作,积极组织镇驻地中心街道沿线各部门和个 体工商业户召
开动员会议, 联合行政执法等有 关部门齐抓共管,采取得力措施,有重点、分
阶 段,科学规划、立足长远、综合整治,小城镇环 境得到明显改善。
搞好环境卫生专项治理, 彻底清除卫生死 角。针对小城镇主干道两侧及附
近集贸市场、单 位内部、施工工地长期存放的垃圾、渣土、废弃 物料,集中开
展卫生大清扫活动。 动员全镇机关 和驻地有关村党员干部,自带铁锨、扫把,
开展 集中清扫活动,清运垃圾,彻底清除长期存在的 卫生死角。把每月一次卫
生大清扫作为一项制度 规定下来,做到常年坚持,并且设立垃圾箱、垃 圾池,
明确垃圾固定堆放点,彻底解决乱扔垃圾 的问题。
整顿违章经营, 规范市场秩序。把散摊游贩 作为治理的重点,采取多管齐
下、综合治理的办 法,整治违章占路经营,彻底清理马路大集,实 现主干道周
边无占道摆摊买卖行为, 确保小城镇 主干道的畅通。镇党委、政府与市行政执
法局, 派出所、工商所、交管所、综合执法大队进行联 合执法,一次性集中拆
除镇驻地主干道两侧的违 章建筑和棚厦。
整修绿化, 美化街景。加强对主干道两侧绿 化苗木的管理,组织专业人员
对道路沿线的绿化 带进行修整和补植,做到整齐划一,四季常绿。 固定养护人
员,落实工资待遇,对主干道两侧的树木、花草进行常年养护和管理。针对乱贴
乱画、 乱吊乱挂的现象,对过期、废旧、违章广告 以及“牛皮癣”小广告进行
清理,并制订户外广 告设计制作标准和管理办法,规定凡新设置的广 告牌匾,
一律都要由镇村建办进行审核批准, 统 一材料和尺寸,做到与小城镇环境相协
调。镇党 委、政府还对镇驻地中心街道两侧路灯进行维修 和更新,实现全部亮
化。
【陵城镇采煤塌陷地治理初见成效】 陵城镇煤炭资源 丰富,属兖矿集团兴隆庄
煤矿和东滩煤矿的采煤 区,至2007年底,有新建矿井星村煤矿,采煤塌 陷地面
积已达1000公顷。 镇党委、政府把土地开发整理作为一件大 事来抓,为有效增
加耕地面积, 改善农业生产条 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本着宜农则
农、 宜林则林、宜渔则渔的原则,最大限度挖掘 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的经济、
社会、生态效益, 针对实际情况,镇党委、政府聘请有关专家进行 科学论证,
制定土地开发整理总体规划, 建立年 度项目规划储备库,编制《采煤塌陷地复
垦规 划》。按照“谁投资、谁收益”原则,对塌陷地 开发复垦单位和个人提供
优良环境和优惠政策。 同时严把塌陷地复垦项目申请立项关、资金使用 关、工
程质量关, 确保工程质量。镇党委、政府 坚持开发整理复垦与环境保护、农业
结构调整相 结合,通过深挖回填复垦、农田水利建设,小流 域治理等措施,复
垦出田成方、林成网、路相 通、渠相连、土地优、生态好的良田和水产养殖 区,
增加农民收入。一期工程计划治理400公顷, 分四个区域实施,已完成一、二、
三片区266.67 公顷的复垦治理工作,四片区133.33公顷正在实 施中,已治理开
发高标准鱼塘26个, 形成规划大 水面面积266.67公顷,治理后将形成一处高效
农 业园区。(翟绪富)

明星村街

努力创建优美环境 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曹庄村党支部、村委会

陵城镇曹庄村总面积188.87公顷,有690 户,2504人,2007年人均纯收入达
到4560元。曹 庄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切实推 进新农村建设的
号召,2007年,投资150万元,将 全村10条小街、4条大街全部进行高标准硬化,
用 多余的土添平两个大坑,造地0.56公顷,安排14 处宅基地,修通因大坑而隔
绝了几百年的3条街, 方便村民的生产和生活,路两边砌垒高标准下水 道7600
米, 彻底解决因排水而发生的民事纠纷, 使村庄更加稳定、和谐。投资20万元
建两座牌 楼, 用大理石刻金字。固定4条永久性标语,用科 学发展观的新理论
指导工作和实践。
为使村容村貌更加优美, 村党支部村委会从 基础设施、秸秆禁烧、卫生整
治等方面抓起。用 “两机消一柴”的根本措施,解决秸秆在街道上 乱堆乱放的
难题。 “一机”是秸秆还田机。村委 只收成本价,鼓励村民大搞秸秆还田。秸
秆大量 还田,不仅减轻秸秆禁烧的压力,还培肥地力, 提高产量,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一举多得。 “一机”是煎饼机,曹庄村从泰安买来5台煎饼 机,分
布全村轮流使用, 烧蜂窝煤不烧柴禾,生 产效率高于烧柴禾的两倍。由于采取
以上两项治 本措施,多年来曹庄村无论大街还是小街玉米秸 秆存放现象没有了。
实行农村城市化管理。农村 垃圾是一个大问题,曹庄村采取“固定专人、专 车、
专业工具, 上门清收,一步到位”的根本措 施,彻底解决垃圾问题,杜绝垃圾
乱扔乱倒现 象。2007年,栽植月季花3000棵,曹庄村还制定 一个规划目标,三
年内建成一个花园式村庄, 要 实现一年四季常青,鲜花盛开,空气清新,香气
袭人,环境优美,生活质量再提高。

发展新产业 树立新形象 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小厂村党支部、村委会

陵城镇小厂村共有443户, 1497人,党员45 名,人均耕地面积0.067公顷。
2006~2007年,小 厂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立足实际,按照“生 产发展、生
活宽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 民主”的要求,着眼长远,注重结合,立
足抓班 子、抓调整、抓活动、抓环境,大力培育新风 尚,发展新产业,培养新
农民,树立新形象,努 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小厂村从一个贫穷落 后村成
为小康示范村。2007年,村集体收入30万 元,人均纯收入4510元。
抓班子, 强核心,培育新风尚。几年前, 小厂村曾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上访
村、混乱村,是 陵城镇的后进党支部。村党支部书记许开磊上任 后,组建新的
两委班子, 坚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 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从加强自身建设和党
员队 伍建设入手,全力打造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奋 力拼搏、勇于争先的村班
子。 多方筹资建立、 完善党员活动室、农民学校、图书室,购买电视 机、VCD
机、 音响等电教设备和5000余册图书。 依托党员活动室、道德教育展室、图书
室, 娱乐 室,大力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学 习 “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和各项法律法规,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提高自身 政
治素质、 文化水平和依法治村能力。坚持从群 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急
需盼望的地方做 起,取信于民,惠及于民。村委会办公室以前经 常“铁将军”
把门, 他们拿下“铁将军”,改为 村干部全天候坐班工作制,群众遇到事情或
难 题,能够随时找村干部解决。变“一言堂”为 “透明”工作法,做到小事有
沟通,大事会上 定。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村内宅基地发放、计 划生育指标分
配、 承包土地招标等涉及群众切身 利益的热点、焦点问题均由党员议事会、村
民议 事会集体讨论决定, 并在公开栏中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村干部围着
群众转, 事事有人管、有人问,且村中的大事小情公开、透明,群众的 心气顺
了,上访的没有了,“两委 ”班子的凝聚 力、战斗力增强了,干部群众拧成一
股绳发展经 济,使小厂村甩掉了落后帽子。
抓调整, 引项目,发展新产业。原来小厂 村126.67公顷耕地上大多种植小
麦、玉米,产值 低、收入少。村干部组织群众共同分析本村的各 种优势,决定
抓住发展机遇, 积极引导群众调整 种植业结构,并把怎么调、调什么的决定权
交给 群众自己掌握,村干部把精力放在服务上。2007 年初,村支部带领群众赴
寿光、平阳寺等地参 观,学技术、启思路、更观念、增效益。同时, 村里搞好
农业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电线拉进 地头,水源供到棚头,为群众调整农业
产业结构 搞好优质服务。全村共建起20多个食用菌养殖大 棚,初步改变多年来
单一的种植结构。为进一步 调整种植结构,在经过多次市场考察后,村干部 号
召村民发展市场潜力大、 易管理、效益高的花 卉苗木产业,走特色种植之路。
村干部把从外地 学习来的经验传授给村民,并与群众一起总结栽 培技术,摸索
管理经验,提高花卉苗木的质量和 产量。仅2006年全村就发展花卉苗木2公顷,
年销 售8万株,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在富民的同时, 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在 陵兖复线与小厂村之间进行整
体规划,广泛招商 引资,先后吸引富强面粉有限公司、圣双龙水泵 有限公司、
食用菌深加工厂等10余家企业落户。 村年工业总产值可达400多万元,并安置村
民200 余人, 大大增加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为村里 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经
济基础。
抓活动, 增设施,培养新农民。为改变村 民文化生活单调的现状,村支两
委精心规划, 多 方筹措资金30余万元,在村委大院西拆除3处建 筑物,建设高
标准的文化广场。 为进一步丰富群 众文化生活,村里还组建秧歌队、乒乓球队
等文 艺团体,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广泛开展“五 好文明家庭”、“十星级
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倡树新风,树立正气。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达到100%。 小厂 村先后获得“省级卫生模范村”、“济
宁市文明 村”等 称号。
抓环境, 整面貌,树立新形象。为全面提高 群众生活质量,2007年,村里
筹资6万余元为村 民安上有线电视,有线电视覆盖面达 100%。有 电话300多部,
占总户数85%,方便了群众与外界 联系。村干部还组织群众先后去北京、上海、
青 岛、大连等地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 为改变村里落后的生活环境,
村干部结合文明 一条街的建设,组织村民整修村内坑洼不平的道 路,当修路资
金不足时,党员干部带头捐款,群 众慷慨解囊,累计捐款2.3万元。群众自己动
手 建家园,有人出人,有车出车,拉土铺路,修筑 学生路、便民路,实现村内
水泥路面户户通。村 委建立“门前三包”、“全日保洁”等环境卫生 管理长效
机制, 实行垃圾袋装制度,安排专人管 理,建设垃圾处理厂,定期集中处理垃
圾。投资15万元在村内道路两侧栽种花草20万余株,投资8 万元在进村主干道安
装高标准路灯160盏, 并在村 十字路口设立“腾飞” 雕塑,成为小厂村标志性
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