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建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a&A=6&rec=71&run=13

曲阜颜庙 汉代建置,初为家庙。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曾“东巡至鲁,幸孔子宅,
祠及颜子”。东汉弥衡(公元173~198年)撰《颜子庙碑》,赞颂颜子德行。元代文宗至顺元年(公
元1330年),封颜子为兖国复圣公,故又始名复圣庙。成为历代祭祀颜子礼制的庙堂,1977年,被山
东省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曲阜颜庙历史久远, 经过多次修建, 规模宏伟。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公元550年) , 令
鲁郡以时修葺坊内颜庙。后周太祖郭威广顺二年(公元952年)驾幸曲阜,诏颜子四十六代孙颜涉为
曲阜县主薄,敕兖州府修葺颜庙。金代明昌时,庙貌虽存,但庙宇颓废,风雨难蔽。明昌四年(公元
1193年)十月曾动国帑大修。此时颜庙的位置据孔元措《孔氏祖庭广记》记述在古鲁城东北部,距今
曲阜城约三公里的五泉庄附近。金末,“兵后颓废,瓦砾而已”。蒙古初年,颜子五十二代孙颜泉发
起重建,历十载而成。元大德末,旧庙毁坏,延祐四年(公元1317年)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段杰上书请
修, 将颜庙迁至陋巷故址新建。 工成后,移旧庙颜子像入庙祭祀。元至正九年(公元1349年)立碑
记成。明初殿庑门垣久蔽,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曲阜知县等捐俸维修。此后明正统、成化年
间又加修葺。明弘治年间破坏严重,颜公鋐上书奏闻朝廷, 拨库银11200两进行大修, 正德二年(公元
1507年)竣工。这次扩建后的颜庙, 正殿七间, 高17.6米,长37.7米,宽22.4米;寝殿五间,高9.5米,
长26米,宽14米。成为明代规模最大的一次维修,“规模宏敞,视昔有加” , 明武宗御制碑文记成。
其后万历年间又四次重修。 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 于庙前添建陋巷坊,万历三十九年(公元
1611年)重建卓冠贤科坊, 红门。 清初地方官员捐资,多次进行小规模的维修。 嘉庆十三年(公
元1808年),朝廷拨帑银42300两大修。其后光绪年间两次兴工维修。民国以后,1 930年,蒋介石、
冯玉祥、阎锡山军队于曲阜混战,颜庙遭炮击, 正殿毁坏五十余处, 全庙几无完室。1934年,国民
党山东省政府由省库拨款30500元维修, 但因支绌,仅维修了正殿。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重视文
物保护工作,对颜庙时加修葺。十年“文革”浩劫,颜庙建筑虽未遭大的破坏,但复圣殿内颜子座像
被毁。1978年~1980年相继拨款近60万元大修,除1974年重修克己门、复礼门和1978年重修杞国公殿
外,所有殿、亭、门、庑均瓦底重修,并更换了部分木构件。1990年9月27日,举行了复圣殿颜子像
重新落成揭幕仪式。
颜庙建筑现存南北五进庭院。第一进庭院位于庙门前,复圣庙坊东西两侧各有一个由石坊和石栏
组成的封闭空间,成为一种少见的建筑形式。第二进庭院位于庙门内,院内有陋巷井亭、卓石和几通
石碑。此院南出为复圣庙门,东出为博文门,西出有约礼门,北进为归仁门及其两掖克己门、复礼门,
是出入颜庙的通道。第三进庭院中有两座碑亭,东侧有斋宿所,礼器库(今已不存)北向五门并列,
将庙分为三路:中路一门两掖,轴线上有乐亭、复圣殿、寝殿,主奉颜子夫妇,两侧有两庑,配祀颜
氏诸名贤;西路杞国公门内有杞国公殿及其寝殿,奉祀颜子父母;东路见进门内有退省堂,家庙(已
圯)、神厨(已不存)等建筑物,是祭祀的附设用房。全庙共有元、明、清建筑24座94间, 碑刻55
通,松、柏、桧、槐等树木500余株。庙院基地南宽北窄,南北长247.3米;东西宽南端原为104.5米,
北端原为87.5米,1965年拓宽曲阜北门大街时, 庙西墙向东内迁约3米。1990年修建曲阜北门环门路
时,又将西北墙直角改为圆角。现占地面积为2.289公顷。
陋巷坊 位于颜庙正门偏东, 陋巷街北端。 明万历二十二年 (公元1594年)山东巡抚郑汝
璧,巡按连标建。西稍间塌折,1985年重修。坊石质,三间四柱,柱出头,明间大额枋,花板无纹饰,
小额枋上刻火焰,火焰下刻正书“陋巷”二字,字板两侧浮雕云纹,每侧上下两云相交,中间透雕。
两次间有楼,石刻作瓦垅形,悬山顶,有脊无吻。柱八角形仰莲座,中二柱,坐蹲狮,南向,边柱刻
火焰。柱以石抱鼓夹抱,浮雕狮、鹿、牡丹等,纹饰不一。
复圣庙坊 位于颜庙正门外, 为明正德二年庙工时添建。 坊石质, 东西长11.50米, 高
6.30米, 三间四柱,柱出头,无楼;额一层,明间额篆书“复圣庙”三字,上刻火焰。柱八角形,
以石抱鼓夹抱,上端有云板,柱略高于额枋,柱顶仰莲座,中二柱踞蹲兽,南向,边柱刻宝瓶。
卓冠贤科坊 位于颜庙门外东侧,明正德二年庙工时建。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重修,
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重建。坊三间四柱,牌楼式,柱不出头。明间大小额枋上均有花板,
上花板刻隶书“卓冠贤科”四字,上为平板枋,枋上置栌斗,栌斗承檐,顶作歇山形螭吻,脊上刻石
像。两次间大小额枋间置花板,小额枋上即为平板枋,枋上置栌斗,栌斗承檐,顶向外一侧作歇山顶,
螭吻,向内切断。枋柱八角形,石抱鼓夹抱,柱间置石栏。坊北有石栏接庙墙,南石栏折向庙门,成
封闭形。
优入圣域坊 与卓冠贤科坊结构相同,同时修建,位于庙门外西侧,二坊东西相向。
复圣门 颜庙大门。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庙工时建,其后又加以重修,1980年曾揭瓦修
葺。现门阔三间,深二间,单檐歇上绿琉璃瓦顶,三柱五檩分心式木架,前后擎檐为石柱,八棱,檐
下施重昂五踩斗栱,明间补间四欑。门屋高9.06米,长13.93米,宽8.53米(柱中至柱中,下同)。
博文门 位于复圣门内东侧,系颜庙东便门,明正德二年庙工时新建。门屋三间,一门,单檐
灰瓦悬山顶,三柱五檩分心式木架,无斗栱。据《论语》中颜子赞语“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命名。
约礼门 与博文门东西相对,系颜庙西便门,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庙工时新建。1965年
因扩路被拆除,1979年仿博文门重建。
陋巷井亭 位于复圣门内,归仁门前稍西。陋巷井即颜子当年的饮水井。宋熙宁间,“胶西太
守孔君宗翰始得其地,浚治其井,作亭于其上,命之曰:‘颜乐’”。元初亭已无存,元贞间衍圣公
孔治命颜族复构于故基。亭方形,欑尖顶。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重修时拆盖。1979年,揭瓦
彩画。 井壁为砖砌, 井口以辋状石砌成圆形,井覆盖圆石,仅留一孔。井亭呈六边形,平面每边长
2.90米,亭高4.40米,单檐灰瓦,形似欑尖顶,但尖部留空,与井口相对。建筑不用斗栱,檐檩直接
置于柱上,老角梁分别支于抹角梁上,角梁前端用斜撑支于柱上,做法较为简单。
归仁门 位于复圣庙门后,系颜庙二门。元代时为颜庙大门,名棂星门。正德二年(公元1507
年)重建。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重修。1979年揭瓦维修。今门屋三间,高8.52米,歇山顶,
灰瓦,绿色琉璃剪边。三柱五檩分心式木架,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栱;明次间补间均为二欑。门及两侧
掖门,据《论语》“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命名。
克己门 位于归仁门东,三间,灰瓦悬山顶,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栱,明间补间二欑,次间一欑,
斗栱疏朗。脊檩下用叉手,平板枋扁宽,额枋高瘦,柱头斜,平身科昂宽相同。门始见于复圣庙图中,
后经过多次重修,仍然保存有明代构件。1974年,揭瓦大修。
复礼门 位于归仁门西。结构同克己门。1974年上盖已无,大修时修补部分斗栱,更换了部分
梁、檩、椽、望板等。
正统碑亭 位于归仁门内东侧。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建,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
因腐朽重修,弘治十五年倒塌,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又重修。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和
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重修。1979年,揭瓦营修。亭方形,三间,灰瓦重檐歇山顶,下檐单昂三
踩斗栱,明间每面补间二欑,次间无。上檐为一间,重昂五踩斗栱,补间每面仍然两欑。斗栱疏朗,
仍然保存原制风格。亭内立明英宗《御制颜国复圣公新庙之碑》等5通石碑,亭墙外镶小碑8块。
正德碑亭 位于归仁门内甬道以西。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建,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
重修,形制与正统碑亭相同。亭内立明武宗《御制重修颜子庙碑》等8通石碑,亭墙外镶嵌小碑4块。
祭器库 位于克己门内,甬道以东。元代时位于庙东南角,三间,面西。明正德年间移至此处。
库五楹,南为斋宿房七楹,俱西向。今斋宿房已不存,有祭器库三间,灰瓦硬山顶,无斗栱。
仰圣门 位于归仁门北,系颜庙第三道大门,中心院落的正门。元代名神门,三间,单檐。明
正德年间名仰圣门。后曾多次重修,1979年揭瓦大修。现门屋三间,搞7.76米, 长14.25米,宽8.27
米,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三柱五檩分心式木架,老角梁支撑,并饰垂帘柱。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栱,
明间补间用二欑,斗栱疏朗。门东西各有一座角门,单间。砖墩,灰瓦歇山顶。
乐 亭 位于仰圣门内, 复圣殿前。始建于北宋熙宁间(公元1068~1077年),为孔子四十
六代孙孔宗翰建,时位于陋巷井侧,元初已不存。元元贞年间(公元1295~1297年)重建,泰定三年
(公元1326年)修庙时改亭为门。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始建于此处,单檐十字脊,四面悬山。
后多次重修,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拆盖。1979年揭瓦重修。今亭方形,绿瓦十字脊,四面歇
山,每面一间,明补间斗栱二欑,单昂三踩,用八角石柱,围绕石栏,前后有踏道。
复圣殿 位于仰圣门内, 乐亭以北,系颜庙正殿。元代时五间重檐,明正统四年(1439年)
重修。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重建,七间,重檐。清嘉庆时因坍塌倾圯揭瓦重建。1930年蒋、冯、
阎混战时,东山大梁折落,东北角柱折断,东面斗栱全被打落。 1934年重修。 1978年大修,折卸彩
画上甍,更换部分木构件。现殿脊高17.48米,长31.22米,宽17.10米,重檐绿瓦歇山顶,面阔七间。
下檐斗栱重昂五踩,明间补间六欑,次稍间各四欑,尽间无;上檐五间,斗栱单翘重昂七踩,明间补
间六欑,次间四欑,稍间无;周有回廊,擎檐为石柱,前檐中四为深浮雕云龙石柱,中二为整石,侧
二底部接约40厘米,均刻一条降龙,衬以云珠,底端缀以山石,其它18根为八角石柱,浅刻龙凤,花
卉等,后檐及东山北起二柱底部接以石鼓。
两 庑 位于复圣殿东西两侧, 元代始建,单檐,各五间。明洪武,正统间均有维修,明正
德二年扩建为各七间。东庑供祀二代颜歆、三十四代颜之推、四十代颜真卿、颜杲卿;西庑供祀三代
颜俭、三十三代颜见远、三十七代颜师古。明万历、清嘉庆、光绪间均重修。1979年揭盖大修,修补
斗栱,更换檩枋椽望等。东西庑均七间,单檐,灰瓦硬山顶,前出廊,檐下施一斗二升斗栱,补间二
欑。
寝 殿 位于正殿后,祭祀颜子夫人戴氏。戴氏,宋国人,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 追
谥“贞素” 。元代始建庙时定名“夫人殿”,重檐五间。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重修,正统二
年(公元1437年)庙工后为五间、一檐。其后多次重修。1930年东山戗脊在战争中被打落, 大梁折
断一根, 墙垣多处被打透。1934年维修。1979年揭瓦大修。现寝殿面阔五间,灰瓦歇山顶,檐下施
单昂三踩斗栱,明间补间三欑,昂嘴上翘。殿进深三间,前出廊,中间补斗栱两欑,次间无。
杞国公门 位于仰圣门之西,系西路正门。明庙图中有此门,一间。今仍为一间,砖墩,灰瓦
歇山顶。
杞国公殿 位于杞国公门内,复圣殿西略南,祭祀颜子父亲颜无繇。元代有专祠, 但位置不
详,明正德庙图中已位于今处。今殿基高8.00米,阔15.60米,深7.33米,五间,单檐庑殿顶,灰瓦,
绿琉璃瓦剪边。木架为四柱五檩前后廊式,前出廊,檐下斗栱五铺作双下昂,重栱计心造。补间铺作
上跳是直昂,后尾压在下平扶之下,下跳是假昂,但尾为华栱。明次间补间各两欑,稍间一欑,两山
明间三欑。柱头铺作两昂为假昂,外跳为昂嘴,内跳为华栱。柱头,补间铺作昂嘴同宽,梁头耍头同
宽,有宋代建筑特点。但耍头高为足材,不用齐心斗,昂嘴薄,上皮线弯头大,昂背成两坡形,有元
代特色。是颜庙现存最早的建筑。
杞国公寝殿 位于杞国公殿后,祭祀颜子母亲姜氏。姜氏,齐国人,元代元统三年(公元1335
年)追封为杞国夫人,谥“端献”。元代杞国公庙有夫人殿,重檐五间,位置不详,明正德庙图中已
位于今处,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重修。今殿面阔三间,灰瓦
歇山顶,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栱,每间补间斗栱两欑。进深三间,前出廊,明间补间斗栱三欑,次间无。
见进门 位于仰圣门以东,系颜庙东路正门。明代正德庙图中已有此门。门单间,砖墩,灰瓦
歇山顶。据孔子赞扬颜子“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命名。
退省堂 位于见进门内。 明正德庙图中已有此堂, 三间,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 颜子
69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颜懋衡重建, 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重修。1980年揭瓦更换檩枋椽望
等构件。今堂3间,灰瓦歇山顶,无斗栱,原为敞厅。堂名据孔子赞扬颜子“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
其私,亦足以发”命名。
家 庙 位于退省堂后。明正德庙图中已有。1930年毁于炮火。今仅存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