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a&A=6&rec=121&run=13

颜 望 忠
颜望忠,明末福建浯州(金门)人。为民族英雄郑成功麾下将军。郑成功去世后,手下诸将领相
继降清,惟独颜望忠忠贞不二,全力保护世子郑经,镇守安平。后出任澎湖镇总兵,整修防御设施,
建筑炮台。清军派施琅率大军进犯,颜望忠坚兵以待,施琅大军遭遇大风,不逞而返。
颜 伯 璟
颜伯璟,字士莹,明末清初山东曲阜人。其父颜胤绍,为明崇祯进士,除知凤阳县,迁真定同知,
擢河间知府。清兵入关,逼近京畿,河间府孤城无援,颜胤绍束衣整冠,北向再拜,让家人集中于一
间房内,而竟自登城力守,城破,奔回衙署,阖门举火自焚而死。颜胤绍殉难时,颜伯璟与二弟伯玠
居住在山东兖州,道路相阻,未闻噩讯。不久,兖州也陷落,颜伯璟乘兵溃混乱时与伯玠相携登城外
逃。其体胖行慢,挥手对其弟说:“父亲在河间,生死未卜,你先快走,并死无益!”伯玠紧抱住他
痛哭不已。颜伯璟奋力从城墙之上跃下,而颜伯玠不幸中箭而亡。颜伯璟左腿摔伤,被巡逻清兵抓获,
押送至主帅处。清军主帅见其相貌不凡,问其家世,并告之河间已陷。颜伯璟失声痛哭,请求主帅放
其前往寻求父亲骸骨,主帅怜悯将其遣送出城。他左腿仍瘸,一路蹒跚向河间走去。战乱时期,兵荒
马乱,有时他一整天也吃不上饭,有时被乱兵擒住,因其泣诉惨情而获释。经过千辛万苦,在河间终
于找到父亲遗骸。当时颜胤绍自焚时, 三子颜伯珣年仅6岁,家仆吕有年抱其逃亡,吕有年中箭而死,
伯珣流落民间。颜伯璟多方苦寻,也一并将其找回。后清尚书倪元潞经过河间,为之设祭,曰:“父
忠子孝,吾师也!”
颜伯璟自清廷定鼎后,绝意仕进,闲暇时以诗书自娱。因哀痛二弟伯玠之死,与伯珣尤其友爱,
兄弟同居三十年,毫无间言。以忠孝大义教育子女,其子六人皆有所成就。死后乡人思之,私谥孝靖
先生。著有诗集二卷。
颜 敩
颜敩,字敷五,清顺天宛平人。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进士,历官叙州知府。其守叙州时,滇
人犯境,他亲率军在郊外布防,反击防御极有方略,叙州民众赖以安全。后卒于官,郡人思之不已。
祀名宦祠。
颜 伯 珣
颜伯珣,字石珍,清山东曲阜人,颜伯璟之弟。以恩贡生授江南寿州同知。寿州过去有芍陂,筑
有水闸三十六处,能浇灌良田一万多顷,为孙叔敖当年所建,已废弃一百多年。颜伯珣到任后,主持
重修了这一水利工程,造福于寿州百姓。年74卒于官。寿州民众将其祀于名宦祠,并附祀于孙叔敖专
祠。著有《秖芳园集》、《旧雨草堂诗集》、《重修安丰陂志》等。
颜 元

颜元(1635-1704) 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直隶保定府博野县北杨村人(今属河北)。
清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颜李学派的创始人。
颜元父亲颜昶,早年因家贫,就养于蠡县朱九祚家,幼时叫朱邦良。颜元4岁时,父亲以兵役赴
关东。10岁时,甲申之变,明崇祯以身殉明。后清兵入关,明亡。不久,生母王氏,又夺志改嫁。12
岁时,更逢直隶闹大饥荒,挨饿过苦日子。故颜元童年之时,家国多事,身世畸零。14岁时,“看寇
氏《丹法》,遂学运气术。见《斥奸书》,知魏阉之祸,忿然累日夜,恨不手刃之”。15岁时,娶妻
不近,欲以学仙。次年,朱翁欲为其谋贿入庠,以光耀门庭。颜元感到这是莫大耻辱:“宁为真白丁,
不做假秀才”。绝食拒不接受。之后,他寒窗苦读,19岁终于考中秀才。第二年养祖父朱九祚遭诉讼,
家道中落。颜元因贫而学医。24岁,始结交彭好古。好古父亲彭通,往来直隶清初名儒孙夏峰(即孙
奇峰)、刁蒙吉(即刁包)之门。颜元自彭通处借到《陆王要语》一书,读后深喜,并手抄要语一册。
26岁时,“得理性大全观之,知周、程、张、朱学旨,屹然以道自任。期于主敬存诚,虽躬稼胼胝,
必乘间静坐。人群讥笑之,不卹也。”故自20以至于30岁,是颜元为学由陆、王通向程、朱的时期。
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颜元31岁,以十四事自勘,即考功过的具体准则。此时其为学之法,
依然宋儒之教,褊于心性、静坐、省念,而不重于习行。但31岁以后,其身世大起波澜,其为学也骤
改趋向。颜元幼时过早失去父母之爱,朱姓养祖父母比较疼爱他。后因朱九祚娶妾有子,朱翁便慢慢
疏远了他,直到发展到遭受谄害,甚至有被谋杀的地步。然颜元孝敬朱翁媪之心如初。康熙七年(公
元1668年),恩祖母逝世,颜元代父居丧,一尊朱子《家礼》,泣血哀毁,几乎丧命。这时乡邻父老
中有怜恤他的人,才私下告诉他,朱九祚妻不生育,他父亲是朱家收养之子。颜元听后大惊,暗向生
母打听,证实确实如此,己非姓朱。后朱九祚之子朱晃唆使其父逐颜元出家门,颜元只好另买房屏居
随东村。 待恩祖母之丧期服满, 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颜元去了博野一趟,访博野北杨村一巷,
皆颜姓,果然找到了他父亲的家,那时祖母尚在,已80岁了。见颜元后,悲喜泪零,族众欢留。但颜
元因恩祖父尚在, 抚育之恩不可负, 故暂未归宗。直到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颜元39岁,朱
翁卒,才回到博野,复姓颜氏。
颜元30岁时,始交五公山人王介祺。31岁时,又拜李明性为师。王、李以其坚贞之操,对颜元的
学问启迪尤多。
颜元曾名其斋为思古,自号思古人。35岁时,以“思不如学,而学必以习”,更思古斋为习斋,
自号“习斋”。治学始自静而折入于动,由虚而折入于实。自此以后,习数、习礼、习书、习射、习
歌舞、习拳法,无往而不其“习”。
颜元自39岁归宗复姓以后,即欲去辽东寻父。只是值三藩之乱,辽左戒严,未能成行。康熙二十
三年(公元1684年),颜元虽年已50,仍决心起行只身往关东寻父。他出山海关,所至遍揭零丁,人
有问者,则拜之,求为传帖。次年二月,遇沈阳银工金姓妇女,此女为颜元异母兄妹,为其父在辽东
娶妇所生。其妹告之,父曾几次想逃回关内,因关口戒备森严,未能如愿,最后一次逃至山海关被旗
军查获,遂绝念。父已前卒,颜元乃奉祭于墓,奉主登车,自御挽,哭引而归。
自辽东归后五年,颜元南游中州,并张医设肆于开封以医人,两年后重归故里。中州之游所见,
更加坚定了颜元的“颜氏学”,即一,所谓孔、孟与程、朱,判然两途;二,所谓言而不行,即合孔、
孟者亦坠也。
南游归来,颜元已59岁,犹思一日不习六艺,何以不愧“习斋”二字?常叹“仙佛之害,止蔽庸
人,程、朱之言,偏迷贤知”。晚年,颜元主持漳南书院,虽年已62岁,“教弟子舞,举石习力,先
生浩歌”。足见其倡实学之坚志。
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颜元卒,年止70岁。
由于颜元“颜氏学”的根本精神是“不要说,只要做”,故著述不多。其存世著作仅有《存性编》
二卷、《存学编》四卷、《存治编》一卷、《存人编》十卷。而且这四存实际上都是几篇短文或笔记
之类。后有《习斋言行录》二卷、《辟异录》二卷、《习斋记录》十六卷,皆颜元平生讲论,后为门
人辑存成集。《习斋年谱》二卷是弟子李塨和王源所辑。

颜 光 猷
颜光猷,字秩宗,号澹园,明末河间知府颜胤绍之孙,清廩生颜伯璟长子,山东曲阜人。其母为
明朝宗室镇国中尉之女朱氏,清兵陷兖州时,遭乱不屈,死而复生。颜伯璟有子六人,其中三个儿子
为朱氏所生, 均为清康熙、 雍正年间进士,知名当世,长子即颜光猷,次子颜光敏,三子颜光敩。
“颜氏一母三进士”曾在曲阜传为佳话。颜光猷中康熙韩炎榜进士,选入祠馆分校。会试所录取的均
为博学多才之士,以后都成为朝廷著名的官员大臣。当时康熙皇帝下特旨命主事大臣以诗赋来测试新
科进士,颜光猷所作名列前茅。而主事大臣因所选不称皇上之意,竟把名次颠倒过来,致使颜光猷左
迁补行人司马,后以刑部郎中出守贵州安顺府。当时正值提督李芳述管理部下无恩,将士群情激愤,
即将哗变,安顺城人人震恐。为防止发生意外,颜光猷不顾个人安危,单人匹马进入军营,对众将士
晓以大义,陈说利害,使他们都放下了武器,听从命令,避免了一场血惺惨杀。后转河东盐运使,在
任期间,清除转运供应中的随意性,裁汰不合时宜的陈规旧制,疏通盐商民众的困境。当时山西、河
南实行引盐之法,盐民动不动就触犯盐法,受到无端处罚,颜光猷上疏奏请两省之间设一关防,使往
来通商盐民得以长久之利,受到士民工商的欢迎。后因公文数字偶然有误被降级,遂辞官返乡。生平
无其他爱好,除喜爱诗文之外,惟以琴棋书画自娱。奉养慈母,尽心孝敬。与人坦诚相见,见人必劝
其用功读书,常说:“书不负人,随所得浅深,皆食其报。”著有《周易说义》二卷,《澹园文集》
二卷,《水明楼制义》二卷,诗集六卷。

颜 光 敏

颜光敏(1640-1686) 字逊甫,改字修来,别号乐圃,光猷之弟,清山东曲阜人。 自幼聪颖
异常,9岁能写八股文,13岁能赋诗,善书行草,15岁入四氏学。由于品学兼优,17岁为廪膳生,曾
拜提督学政施闰章为师。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参加乡试,因非孔氏后裔而名列副榜,举入国
子监就读。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经殿试为进士,授官国史院中书舍人。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
皇帝驾临太学,加恩于在京为官的四氏子孙,颜光敏被破格提升为礼部仪制司主事。次年被任命为会
试同考官。后被派往龙江监理关税。时逢皇帝加恩封赏,被授予奉直大夫,调吏部稽勋清吏司主事。
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丁父忧,居家三年。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任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
员外郎、郎中。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秋,改任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翌年任《大清一统志》
编修官,同年秋染病卒于京邸。
颜光敏在任时,对文教事业颇为关心,曾用自己的俸禄修葺孔子庙,添置祭器;教授佾舞生,建
筑师生宿舍,选拔优秀学员就读。他还亲自教授文艺课。康熙年间,曲阜复圣庙失修,他和族人共同
捐资修理了正、寝两殿,还在庙门前建造了复圣庙门坊及左、右“卓冠贤科”、“优人圣域”石坊,
石坊之间建有石栏,至今完好。他还与颜氏嫡系长孙商定, 将其祖河间知府颜胤绍请入庙内配享,
并捐田460亩,以供祭祀之用。
鼓琴是颜氏的家风。颜光敏一生琴不离身,因此结识了一些善鼓琴者,如王隐臣、赵玉藻、王鹤
汀、杨振玉等,常作诗酬答,切磋琴艺。
颜光敏爱好广泛,博览群籍。通律历,晓勾股,善鼓琴,工书法;长于骑射,善于踢球,爱下围
棋,喜做投壶游戏。所作古体诗,训辞深奥有汉魏遗音;近体诗清新婉约,酷似唐人,名扬全国。对
《大学》章句尤深通要旨。好游览,广交海内外名士,著名学者顾炎武、剧作家孔尚任等都是他的知
己,情同手足。他与尚书宋荦、侍郎田雯、国子祭酒曹禾等结成“十子诗社”,并被举为诗坛盟主,
时有“康熙十子”之美誉。后刻成《十子诗略》一部。其著作尚有《大学订本》一卷、《乐圃诗集》
四卷、《未信堂时艺》一卷、《训蒙日纂》二卷、《未信篇》一卷、《家诫》四卷、《旧雨草堂诗》
二卷、《南行日记》一卷。
颜 光 敩
颜光敩,光敏之弟,人称学山先生,清山东曲阜人。生而奇警,身材魁伟,仪表不凡,幼年丧父,
随其兄光敏学习经史百家,喜读《春秋》、《左传》、《战国策》、《庄子》、《离骚》、《史记》
等,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乡试中举。同年冬,康熙皇帝巡幸曲阜,祭祀孔子,对参与祭祀的
圣贤之后特别加恩,授以官职,颜光敩授知县之职,但他不肯就任。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登进士
第,入翰林院授检讨职,补日讲起居注官。后主持浙江乡试,经他选拔录取的多为博学能文的贫寒士
子,极称雍正皇帝之意,颜光敩由是而名显,擢升浙江学政。清代以翰林院编修检讨任学政之职始于
颜光敩。颜光敩因而更加自我激励奋发,甚至不惜以生命来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于是,谢绝一切宴
请拜谒,严格校订勘误,即使柴米油盐等日常所用也不愿给下官带来麻烦,训诫士子就像严师慈父一
般,使浙江学子们精神振奋,文风大变。三年任职当中,虽然选拔荐举于朝廷不少人才,但绝不枉顾
人情, 大逆一些达官贵人之意, 引起权贵不满。等到任职期满,即称病离去。第二年卒于家。著有
《怀山遗稿》一卷,《学山近稿》一卷。
颜 佐
颜佐(1675-1735) 名思保,字可辅,号笃素,福建德化县泗滨村人。自幼从业于陶瓷生产,
善于经营致富,广置田业,鼎建官坝土堡,工程浩大。土堡主楼三层,高度冠于周围各堡,历两代人
营造始竣工。该堡至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为军阀陈国辉焚毁。
颜佐平生关心公益事业,建桥潭头以利行旅,筑塔岭雨亭,利于永春、德化两县行人歇息,修建
永茂堂祖宇,不忘祖先恩德。乐于教育培养人才,长子颜课为太学生,三子颜沱为庠生,五子颜诗为
乡贤,名噪一时,四子颜诏开基上寮,建双美堂,发展陶瓷业致富。
颜 肇 维
颜肇维,原名颜雍,字肃之,别号漫翁,颜光敏之子,考充教习,期满授临海知县,废除里甲阔
税征米改折之累,民众欢呼宾服。考察赵公河故道朱子所作三沟六浦,全都召集民工进行疏通整治,
使田地灌溉得以保障,又建筑太平桥,另外建筑了三处防御炮台,建造了九艘战船,维修了二百余间
空危房屋,对前朝汤信国所筑五十九座防备倭寇的城堡进行了大部份维修增高。 政绩卓著,朝廷三
考升其为行人司行人,改礼部仪制司, 致仕归。 卒年81岁。著有《钟水堂诗》一卷,《赋莎斋诗》
一卷,《漫翁编年稿》一卷,《太乙楼诗一卷》。
颜 绍 绪
颜绍绪,字振宗,号砫世,山东曲阜人。因其兄袭封翰林院五经博士,身故后无子承袭,清廷按
照兄终弟及惯例由其承袭世爵。顺治年间改授弘文院五经博士。皇帝驾临太学,钦定圣裔陪同祭祀先
师孔子,并赐衣赐宴,恩宠有加。颜绍绪念及颜氏始自黄帝,自复圣颜子以后,硕儒名臣、伟人烈士,
代不乏人,而历代帝王恩礼之隆,除孔氏以外,也没有能超过颜氏的,深惧谱牒散失,支派混淆,不
足以表彰先烈,奠其系世,因而依据其三十世祖唐鲁国公颜真卿所序颜氏家谱之遗意,精慎考订,对
前谱有缺文的给以增补,后世有发籍的为之续编,成为康熙五年纂修之《颜氏族谱》共十卷。
颜 懋 伦
颜懋伦, 字乐清,号清谷,颜光猷之孙,山东曲阜人。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拔贡,荐受曲
阜四氏学教授,擢鹿邑县令。五年后因病归。后发河南侯补,捕滑县蝗虫甚勤能,署理裕州、泌阳、
南阳、皆有政声。笃好文学,当年曾举山东博学鸿祠第二名,廷试报罢,更加发愤为古文祠。与滋阳
(兖州) 牛运震、 晋江何琦经常相互切磋学问,尤深研于《诗经》。著有《什一编》、《夷门遊草》、
《癸乙编》、《端虚吟》、《旧止草堂集》。
颜 怀 礼
颜怀礼,字子真,号约亭,复圣颜子七十一代嫡孙,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少时聪慧颖悟,读书一
目数行, 喜与文人雅士交游,对于博戏之类以及追逐声色犬马等恶习从不沾染。 参加童子试考试,
当时主考学使笑着对他说:“君生而翰苑,欲复与寒士攫夺也?”颜怀礼恭敬地回答说:“窃闻上世
亦间有进士袭世爵者,非敢望也,顾人不可不学问耳。”学使听后大感惊奇,阅读他的试卷,更加欣
赏,遂擢补四氏学弟子员第一名,随即赠其学粮及日用品。在家侍奉父母以孝敬闻名,对于兄弟则相
互友爱,受到乡邻的敬重爱戴。承袭爵位后,虽逊其大志,但其机敏如昔。著《带月草堂诗》一卷。
颜 光 旿
颜光旿,安徽亳州人。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武进士,由侍卫调任龙江关游击。曾捐资设
立里仁会,用以帮助当地军民无力进行婚丧嫁娶者;又建设书院,以教育军民子弟读书上进。升广东
春江副将,正值当年粮食歉收,遭遇饥荒,管理官仓的官员以未接到上司命令为由不肯开仓,颜光旿
全力担当,得以开仓赈济灾民。
颜 仪 凤
颜仪凤, 字亦凡, 号东篱, 福建晋江安海人。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进士及第,授
安平令。任期内遭遇荒灾,以低于市价赈济饥民,并为歉收灾民代交欠税;查办审理案情,详慎精密,
公正廉明。当地民众受其惠政,人人称颂敬重,擢升正安州牧。刚到任三个月,即受委托绘丹江地图,
不久大军征讨乌蒙,命其督理五省兵饷,并监修咸宁城,均有突出政绩。以军功议叙,他因劳累过度,
病退返乡。在家以诗酒自娱,不入城市,萧然自得, 尤其擅长书法绘画, 但不多作,人得其片纸,
珍贵如玉璧一般。著有《黔草集》、《带山堂诗稿》。
颜 超
颜超,字常升,号西畴居士,清福建晋江人。为县学生员,以教授私塾而自给。性情清约闲静,
情操高尚,不涉繁华。常沉浸于经籍之中,闲暇时则焚香弹琴以消遣自娱,泉州人能弹琴者,尊其为
第一。精训诂之学,工篆刻,有《西畴印谱》,嗜古者珍视异常。
颜 希 圣
颜希圣,字西埜,别字宜若,广东连平元善镇人。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中举人。雍正
元年(公元1723年)中进士,殿试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为清代连平州五名翰林中最早的一位。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颜希圣出任甲辰科同考试官。因不满当时封建科场的种种弊端,不久
即辞官回原籍。自此,他闭门在家专心读书、做学问,不问外事。
颜希圣聪颖好学,诗文俱佳。雍正年间,他曾参与编修《连平州志》。《连平州志》收载了他的
《圣迹岩记》、《何母颜孺人传》、《叶烈妇传》、《南楼野晀》和《圣迹苍岩》等五篇诗文。
颜 怀 囗
颜怀囗,字彤宾,号凫亭,山东曲阜人。因其兄颜怀礼早逝无子,按照兄终弟及惯例代袭翰林院
五经博士。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重修孔庙竣工后, 随衍圣公孔传铎进京谢恩, 世宗皇帝召见
于乾清宫。 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高宗皇帝驾临太学祭祀先师孔子,颜怀囗应召陪同祭祀。乾隆
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高宗皇帝驾临曲阜,又应召陪同祭祀孔子,并多次获得皇上赏赐书籍衣物绸
缎等。颜怀囗勤奋好学,长于文章。他认为,井田废而天下无善俗,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谱牒之传
不可不讲。父子相代谓之世,三十年即为一世。古代家谱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颜氏族谱》
自颜绍绪纂订后已经九十多年,颜怀囗深惧派衍日繁,典型莫考,于是挑选家族中品行端正而又有文
才的人,分户征集核实,开馆搜求编辑,而自己亲自总理一切事务。 经过四年紧张编纂而后成书。
该谱与旧谱相比较,更加完善无缺, 所存宗法使该谱能与孔氏家族之谱不相上下,即乾隆二十四年
(公元1759年)重修《颜氏族谱》。
颜 懋 价
颜懋价,字介子,颜懋伦之弟,山东曲阜人。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拔贡生。少年时期与兄
懋伦博稽《礼经》,熟悉丧葬之制,故其执亲之丧必诚必信,从无差错。书法出于颜柳,诗作宗于杜
韩。任肥城教谕时,整修礼器乐器,遴选乐舞佾生,演习仪礼,祭祀先哲,皆有复古之风貌。痛心于
时俗对丧葬程序过于繁琐复杂,并且浪费大量钱财,作《正俗说》。又曾帮助卢文弨编辑《山左诗钞》,
与纪昀共同考订史实。著有《水木山房诗》四卷。
颜 懋 侨
颜懋侨,字幼客,颜肇维次子,山东曲阜人。博闻强记,早有诗名。因陪同皇帝祭祀先师孔子而
授恩贡,充万善殿教习。宝啬斋二十三王见到他后称赞说:“久闻诗人颜幼客,今乃得见耶!”乾隆
七年(公元1741年)冬受诏进宫面试,所答均称皇帝心意,期满授观城教谕。曾主修孔子庙,严格祭
祀活动,依据文书记载订正颁发祭肉的标准,将被民间侵占的学田及供养贫寒士子的义田恢复其原制。
丁父忧归乡。 著有《蕉园集》 、《西华行卷》、《天文管窥》、《摭史奈园集》、《秋庄小识》、
《霞城笔记》、《十客楼集》、《半江楼集》雪浪山房集、《石镜斋集》,又辑有《九边形胜阨塞要
害》一书未脱稿卒。
颜 希 深

颜希深(1729-1780) 字静山,号若愚,贡生。广东连平元善镇人。入赀授太原同知,累迁山
东泰安知府,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授四川按察使,后改任福建、江西、河南等省布政使,官
至贵州巡抚、兵部侍郎。
他聪颖过人,幼受母教,立志做好官。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在山东泰安任知府时,偶
见府内旧办公厅的残壁上有明代山东巡抚年富书写、孝宗年间泰安知州顾景祥所刻的一块“官箴碑文”: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这使他很受启发,并将它移到州府的西厢房,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内建设考棚,筹办书院,严查漕
运税征浮收之弊,抵制行贿索贿等,因而大有政声。
他继调山东督粮道后,即迎母亲何太夫人至德州居于官署。不久,适逢德州大雨,洪水成灾,十
几万民众纷纷攀登城楼,争相逃避。灾情惨重,哭声震天!时值颜希深因公差未返,何夫人闻百姓啼
哭之声,询问于署中人员,始知百姓遭此巨灾,濒于绝食。 于是命人开仓放粮, 从速救济。但署中
人员以颜希深未返,坚持不可,并说:“开仓放粮必须详明事由奏请上方准许,方能行事。否则擅动
仓谷,处罚极严!”因而拒不开仓。何夫人说:“此何时也!犹拘泥于常法乎?况德州距省会甚远,
若经详奏核复,数十尤灾民将尽成饿莩矣!君等无须忧虑,宜速开仓放赈,以解倒悬。如有议处,吾
子功名可不必计较,愿尽吾家所有,查封以抵偿,我自会设法担当。”于是尽将自己珍饰,持出易钱,
作为费用,度督饬开仓,辗谷成米,运至城上,尽救灾民;有未来得及出走者,攀登树上屋顶而不能
炊煮者,则磨米制饼,用木筏载送施救。至是德州百姓,赖以存活者达十余万人。当时山东巡抚某公,
因素于颜希深不洽,探悉何夫人擅散仓谷,上奏参劾。清高宗(即乾隆帝)览奏,怒斥道:“有如此
贤母,拯救灾民,不知保荐,反上弹奏章,实不足示激励也。”置而不议,并赏赐何夫人三品封衔。
后来颜希深升职去任,德州居民以何夫人所散仓谷,悬案无着,均纷纷具备钱帛,争相购谷,以实仓
库。翌年高宗南巡,召见何夫人,优礼以待,询及开仓赈济之事,又予嘉勉,受赐记名,并擢升颜希
深为贵州巡抚,何夫人为一品太夫人。
颜希深后以劳瘁卒于任所,当地民众纷纷前往吊唁。史称他是一位“法尚清明,政绩卓著”的好
官。著有《静山奏议》及诗文集,逝世后入《汉族名宦列传》。
颜 崇 椝
颜崇椝,字运生,小字符子,号心斋,颜光敏曾孙,山东曲阜人。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
恩科举人,官兴化知县。早年与训诂学家桂馥齐名。《昭代尺牍小传》谓其喜考订金石,兼有墨癖,
工书法。阮元出任山东学政时,凡是谈经论史、以文会友的酒席宴会,必定要其二人偕同,所以对二
人的性情学问都非常了解,一并向朝廷进行了推荐。颜崇椝见书必读,读后必定做记录,读后感不管
大小,全都整理成册。又因其父颜懋企爱好古墨,曾著《墨考》一书,惜未完稿,颜崇椝博采宋元明
诸家所造名墨, 补成《颜氏墨考》 一卷,著《(这)鲭小记》一卷,《心斋纪异》一卷,《种李园
集》二卷,《摩墨亭诗》二卷,《诗话同席录》一卷。

颜鸣汉 颜鸣臯
颜鸣汉,字济川,清广东梅县人。乾隆年间武进士,除甘肃镇海参将,补授建宁镇总兵,后调福
建漳州镇兼署水师得督,移蝻厦门,平寇有功,迁福建陸路提督。
颜鸣臯(生卒年代不详),字丹崖,颜鸣汉之弟。生平勤学苦读,书法冠绝一时,但久不及第,
于是弃文从武。乾隆年间登进士第。赴考时,基于友谊,对重病之中的同乡朱鼎起关心照顾,体贴护
理,朱不久即病死途中,颜鸣臯替他买棺入敛。登进士第后,历仕福建、台澎总兵。
颜 培 天
颜培天(1748-1804) 字念纯,号庶轩,江西萍乡老关人。其父颜芥畦,曾任广东石城县知县,
廉洁自守,勤政爱民,兴学劝农,除奸革弊,赈济灾民等,为石城人民造福不浅。卒于任上,石城百
姓为其建祠纪念,并立有德政碑。颜培天幼年丧父,家境困难,但受其父影响,立志奋发,勤学苦读,
终于早日成才。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17岁中举,24岁进士及第(乾隆壬申科),为庶吉士,授
户部陕西司主事,历任甘肃阶州、直隶州知州,两任巩昌府事。因计典被议,乾隆皇帝亲自过问并召
见他,澄清了事实,继续予以重用。先后被任命为直隶州、大名府、顺天府东路和南路同知、杨村通
判、宣化府同知。嘉庆二年(公元1979年)被提升为礼部铸印局员外郎,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任
户部坐粮厅,总理七省漕务,储河道税务兼管粮饷,又被疑受查。嘉庆皇帝亲自审理后,分清了是非
曲直,还他清白,官复原职。后任河南主考官,补福建监察御史,诰受朝议大夫。
颜培天做官三十余年,政绩卓著,政声颇佳。他倡建学校,修理文庙,奖励农耕,维护治安,大
公无私。在任直隶同知时,乾隆皇帝亲临视察,见他办事勤谨,政绩卓著,奖励其用锦缎书写有满汉
两种文字的锻疋和貂皮。在阶州时,正值兵乱,他调兵遣将,积极备战,并出兵进击,使敌兵不敢来
犯,保住一方平安。他廉洁奉公,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真正做到送礼不收,说情不理。在七省坐粮
厅任内,有人拿一千两银子向他买官,遭其严辞拒绝。在任宣化同知时,有个县官审讯时打死人,朝
廷派他去查处。这个县官托人说情,请他高抬贵手。他不为所动,坚持开棺验尸,见死者伤痕累累,
表情痛苦,确系酷刑致死。上报勘察后,这个县官受到严肃处理。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他告老还
乡时,有人向嘉庆皇帝告发他装满两船金银财宝。皇帝听后非常震惊,派人去察看,打开箱子,真相
大白,原来除了书籍外,就是装些石头压舱,很少有其他财物,囊贫如洗。皇帝知道后,赞赏有加,
要赏他几坛御酒(内装金子),也被他婉言谢绝。在归途中,他脖子上生一痈疽,路过安徽无为县,
请一剃头匠为他开刀,结果流血不止,亡于途中,年56岁。嘉庆皇帝得知后非常惋惜,为其御赐一块
正堂匾,题“清廉正直,两袖清风”,并赐葬萍西。
颜 检

颜检(1756-1832,一说1755-1833) 字惺甫、耘圃,号岱山,颜希深之子,广东连平元善镇
人。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丁酉科拔贡,朝考一等,由七品京官,升任主事、员外郎、郎中等
职,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授江西吉安知府,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 升江西按察使, 两年后任
河南布政使、直隶布政使,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擢河南巡抚,次年以兵部侍郎衔署理直隶总督。
后任过贵州、浙江、福建巡抚以及漕运总督等职。
颜检秉性仁慈,体恤民众。回家省亲布衣草笠,与平民百姓相互往来,出入不带仆人,乡人多不
知其为贵官。
颜检在任浙江巡抚时,将其父颜希深所抄录的《官箴碑文》制成石碑,镶在浙江巡抚大厅的墙壁
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其子颜伯焘始入翰林供职,告假去浙江省亲。颜
检拿出伯焘祖父亲手抄录的“官箴碑文”给他看,教育他好好遵循祖训: 为官随时应注重“公” 和
“廉”;并经常鞭策后辈与勉励自己“清白存心,精勤任事;勉为良吏,力挽颓风。”
颜检在做官时,宽恤民情,省刑罚,薄赋税,先后在直隶总督和浙江、福建巡抚任上做了减免欠
银、侦破东民县李车、永年县梁自新两起特大凶杀案、奏请兴修西湖水利、奏请废除进贡荔枝树和素
心兰的惯例以及反对增加差徭等利国利民五件好事。史称颜检“明于吏治,治尚安静,而屡以宽纵获
遣焉。”
嘉庆皇帝曾特别赏识颜检,对他直言说:“方今中外吏治,贪墨者少,疲玩者多。因循观望,大
臣不肯实心,惟恐朕斥其专擅;小官从而效尤,仅知自保身家。此实为国家隐忧,不可不加整顿。卿
系朕心腹之臣,其勉之。”
颜检一生为官数十年,仕途荣辱,几起几落,“屡以宽纵获遣”,经历过降职、留任、革职、充
军等处分,最后以五品官衔致仕。
颜 惇 恪
颜惇恪(1758-1807) 原名斯绂,字诒兼,广东南海人。早年丧父,侍奉母亲以孝顺勤谨闻名
乡里。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举贡士,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及进士第,授官刑曹。告假奉
养母亲,至送终后方才出仕。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补刑部福建司主事,历任安徽、江苏、直隶
司主事。颜惇恪在审理刑狱时,语言木呐好象难以表达出口来,但遇事却能果断处理。他全权办理秋
审时,为许多冤假错案进行了平反昭雪,深为上司所倚重。平时自身俭朴,不尚奢侈,惟热衷于收藏
书画名迹,看中者不惜重金购求。尤其喜爱吟咏诗赋,公务之余,常以诗作自娱,每天在往返公署的
马车之中还不忘读书。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卒于任上。著有《常惺惺斋诗集》。
颜 明 远
颜明远(1761-?) 名师尚,字永志,号植斋,福建德化县泗滨村人。少有敏慧,科名不遂,
长于陶瓷工艺,专攻绘画,以诗画草篆名噪一时。壮年游历台湾,驰名遐迩,趋求其墨迹者不远千里
而来,赞曰:“非某之画幅,虽古名书不雅观也”。台湾淡水县令苻某多次请其任职,颜明远不谋官
场仕进而婉辞。后归隐故乡建“明远斋”,寓情诗画,传授陶瓷绘画和装饰设计,对泗滨陶瓷业的发
展作出了贡献。著有《写生诗画》、《明远诗集》若干卷。其作品麟凤龙虎、百鸟飞鸣、双鱼击水、
八仙耕织之类曾为后人所珍藏。
颜 樾
颜樾(1769-?) 字荫仿,号侣石,广东连平元善镇人。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与其
兄颜模同榜中举人。历任广西博白县知县、直隶冀州知州、山东武定府知府等职。
颜樾才华出众,尤精书法。当时,他与练廷璜的书法同负盛名,曾风行于京华一带。达官显贵中
多有人求索、收藏其书写的对联条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