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历代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a&A=6&rec=103&run=13

颜之推在语言文字学上已取得相当的成就,博识有才辨,工书,精字学,曾著有《证俗音字》五
卷,《训俗文字略》一卷,《急就章注》一卷等,并曾与萧该、刘臻等一起帮助陆法言编著《切韵》
一书。而《颜氏家训》除述立身治家之法,辩证时俗之谬外,还兼论字书音训,考证典故,品第文艺,
为历代学者所推崇。《颜氏家训》中的《音辞篇》,就是音韵学的专论。在《音辞篇》中,颜之推首
先概括总结了以前的音韵发展史,指出以前的各种音韵学专著,都是局限在写自己的方音上,并站在
自己方音的立场上,互相指责、互相讥笑别地的方音,因为没有共同标准,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他
主张把古今南北的语音,加以分析综合;以江南的金陵与北方的洛阳,作为南北两大方言区的代表,
建立民族共同语的语音标准。以后陆法言的《切韵》正是这样做的,以这两地为中心,建立了两大方
言区的综合体系。《音辞篇》中。用大量的真实事例,批评了南方北方不合于雅言标准的错误读音,
由此也可看出他对南北的方音真是了如指掌。这在南北割据交通不便的当时,如果没有渊博的音韵学
知识,和敏锐的辨析能力,是无法做到的。《音辞篇》对以后音韵学界有广泛的影响,成了音韵学者
的必读之书,有不少人对它进行了深入研究,有人给它作了注,周祖谟还为它作了补注。《音辞篇》
写于北周末年到隋朝初年。颜之推后期的其他篇章和其他作品里,也不时谈到音韵学问题。
颜之推次子颜愍楚承父学业,著有《证俗音略》二卷;三子颜游秦为唐初学者,撰《汉书决疑》
十二卷,为学者所称,颜师古注《汉书》,多资取其义。
颜师古为唐初著名学者、 经史学家、 训诂学家,所著《匡谬正俗》、《急就章注》、《颜氏字
样》对后世影响极大,《汉书注》为其晚年力作,深为学者所重。颜昭甫对金文、古鼎之籀文有较深
的造诣,尤明训诂,为伯父颜师古所器重。颜昭甫长子颜元孙、颜元孙五子颜茂曾亦精于训诂。
颜元孙所著《干禄字书序》载,“史籀之兴,备存往制。笔削所误,抑有前闻。岂惟豕上加三,
盖亦马中阙五。迨斯以降,舛谬实繁,积习生常,为弊滋甚。元孙伯祖故秘书监,贞观中刊正经籍,
因录字体数纸,以示雠校楷书,当代共传,号为颜氏字样。怀铅是赖,汗简攸资,时讹顿迁,岁久迁
变。后有群书,新定字样,是学士杜延业续修,虽稍加增加,然无条贯。或应出而靡载,或诡众而难
依,且字书源流,起于上古,自改篆行隶,渐失本真,若总据《说文》,便下笔多碍,当去泰去甚。
使轻重合宜,不揆庸虚,久思编辑,顷因闲暇,方契宿心。遂参校是非,较量同异,其有义理全僻,
罔弗毕该,点划小亏,亦无所隐。勒成一卷,名曰《干禄字书》。”颜元孙所选楷书1599字,以平、
上、去、入四声的次序排列,其中大部份的字,又分别标出正体、通体、俗体三种写法。同时,书中
还对某些形近、音近的字作了区别。唐代科举,并重字法,“楷书字体,皆得正详”,“既考文辞,
兼详翰墨,升沉是系,安可忽惜,用舍之间,尤须折衷,目在干禄,义在兹乎?”(《干禄字书序》)
正因为当时学习字法和求取功名关系很大,《干禄字书》影响十分广远,颜元孙也随之蜚声朝野,不
仅名高一代,而且饮誉后世,被尊为正字学的始祖。
一代书法宗师颜真卿,自幼打下深厚的语言文字基础,在音韵学上也造诣非凡,任校书郎时,他
就酝酿编著一部大型的音韵学专著,并作了一些准备工作。他留心考订《切韵》,注意引证《说文》
等字书进行训解,又增纳经、史、子、集诸书中两字以上成句的词汇,广而纂之,编纂成《镜海韵源》
五百卷,然后删繁就简,成书三百六十卷,成为一部音韵学巨著。黄奭《汉学堂经解》说:“自有声
韵以来,其撰述该备, 未有如颜公此书者也。”同时,颜真卿于大历九年(公元774年)在湖州刺史
任上还将颜元孙所著的《干禄字书》书后刻碑立石。碑为楷书,颜元孙文一篇。碑两面刻,每面五列,
列三十三行, 每行九字。 一高260厘米,一高236厘米,宽155厘米。额篆书“颜氏干禄字书”六字。
原刻石因模拓漫漶,年久早佚。拓本藏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