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a&A=4&rec=212&run=13

改革发展中的民政事业
(改革开放二十年专文)
曲阜市民政局

曲阜市的民政事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逐步发展壮大,到1998年民政工
作已发展到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社会行政事务管理、社会保障三
大门类,三十余项,肩负起依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重任。
村民走向自治化。1978~1998年曲阜市的村级组织建设由生产大队转轨到村民委
员会,发生了两大转折。一是1984年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农村群众由受
“行政命令性”管理走上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轨道。二是在第四届村
民委员会上实现了四个突破,即:在选举方式上,突破了过去乡(镇)政府指定、村民
举手通过的做法,把村民委员会成员的选举权切实交给了选民;在候选人的推荐上,
突破了过去由党支部向村民推荐候选人的做法,改为村民提名选举的办法;在候选人
介绍上,突破过去由党支部向选民介绍候选人的做法,变为候选人自我介绍和发表竞
选演说;在选举原则上,突破了过去等额选举的做法,全部实行差额选举。村级组织
的民主选举为基层实现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奠定了基础。曲阜市的第一届
村民委员会, 是1984年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同时建立的,每届任期3年,到
1998年任期已满5届。 第一、二届村民委员会是依据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
下发的《关于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精神建立、换届的。第三至第五届村民
委员会是依据从198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试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试行)》换届选举的。随着《组织法(试行)》的宣传贯彻,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
参与意识逐步增强。农民群众参选率从第一届的67%提高到第五届的90.1%。村民委
员会的换届成功率也由第一届的85%提高到第五届的95.3%。
地名实现标准化。1979年曲阜市成立地名工作领导小组,1982年撤销地名工作领
导小组,成立地名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先后隶属市政府、市建委、市民
政局。1983~1987年对全市地名进行了普查,并于1988年对不适应形势、不合乎要求
的40个村庄、27条街巷做了更名、命名,全市496个村(居) 民委员会、乡镇驻地全部
设立了地名标志,实行了标准化管理。1998年出版发行了96万字的《曲阜市地名志》。
在城区主要游览区安装不锈钢、高档反光街路牌67块,有力地配合了曲阜市创建中国
优秀旅游城市活动。
优抚安置走上法制化。1978年,曲阜市对农村现役军人家属实行的是劳动日优待,
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优待改革为款优待。从1983年起全市实行了优待款的乡
镇统筹, 年内兑现,户均在100元左右。1998年户均优待1375元。1983~1998年全市
优待农村现役军人家属6000户(次),优待总额5087.8万元。曲阜市于1993年建立起三
老优待对象医疗服务中心, 到1998年累计为全市2210名三老优抚对象减免医疗费120
万元。1986~1998年市财政拿出专款优待城镇退伍义务兵、转业志愿兵、伤残退伍军
人(1984年起,因病致残除外)、特殊政策规定退伍军人(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立功)、
荣立二等功以上的退伍军人2705名,安置率达100%。
曲阜市1982~1988年接收三批军队离休退休干部41人,其中离休干部30人,退休
干部11人;副师职3人,团职28人,营职以下10人。1985年在康沂街7号建立市军队离
休退休干部休养所, 对老干部进行集中管理和服务。 因孔子研究院建设,市军干所
1997年迁往大成新区。
双拥工作正常化。1978~1998年,曲阜市的双拥工作从简单的节日走访发展到以
“提高部队战斗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目的上来。全市人民紧紧围绕解决驻军“水、
电、路”、书橱子、米袋子、菜篮子、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热点难点问
题动真情办实事。 仅1986年5月31日迎接完成赴滇防御轮战任务凯旋的驻曲部队时,
全市机关、学校停工停课,迎接队伍从驻军门口到曲兖交界的泗河大桥长达25华里,
沿途扎制凯旋门4座, 悬挂过街横幅18条,高大建筑物彩旗飘扬,“向英雄学习,向
英雄致敬”的欢呼声响彻云霄。凯旋队伍行至鼓楼大街时,军乐、腰鼓、民乐、彩旗、
花环、 花束6个方队引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迎大会在阙里宾舍前举行。鸣礼
炮21响后,少先队员献花、致欢迎词。县长崔波和参战部队团长陈品福分别致欢迎词
和答谢词。
曲阜市先后投资375万元,为驻军建设适应正规化训练场地2万平方米,新建高标
准训练基地6000平方米,铺设路面3万多平方米。投资50万元,为部队架设专用电线,
新添变压器4台,为部队增加了供电负荷。1991年济宁预备役师组织“快反”训练时,
市六大班子领导带着2500多公斤鸡鱼肉蛋、20万元人民币,慰问参训指战员,极大地
鼓舞了官兵士气。曲阜预备役团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1996年,人武部转制过程时,
曲阜市拿出185万元解决所欠基建贷款, 还拨出40万元为人武部更换了战备用车。
1990~1998年曲阜市为驻曲官兵减免参观“三孔” 等文物景点门票费300多万元。向
部队赠书3000册,价值2万余元。为驻曲部队实行粮价补贴550万元。
驻曲部队官兵紧紧围绕地方急、难、险、重任务当尖兵打头阵。1995年,曲阜市
在疏浚城区两条防汛河道时, 驻曲部队主动出官兵7000人次,车辆290台次,使整个
工程提前20天抢在雨季前完工。1993年,驻曲部队出动官兵2000人次,顶烈日冒酷暑,
平整六艺城建设工地2000平方米,清运建筑垃圾2000吨,铺设地下电缆4000米,确保
了六艺城按时对外开放和第五届国际孔子文化节的圆满成功。1991年,曲阜市华侨友
谊公司存放剧毒物品的仓库发生火灾时, 驻曲部队200多名官兵在没有防毒面具的情
况下,奋战5个小时,治服大火,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300万元。驻曲部队还选
派精兵强将与公安干警联合成立治安联防小组,保护名城安全。尤其在江泽民、李鹏、
刘华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金日成、舒尔茨、密特朗、李光耀等外国元首和友人来
曲期间,联防小组尽职尽责,确保了万无一失。1992年、1995年曲阜市连续两次荣获
“山东省双拥模范市”称号。
救灾救济程序化。曲阜市是灾情多发地区。每当灾情发生时,灾区人民生产自救,
全市广大人民群众也以不同形式支援灾区恢复生产。1978~1998年全市共发放救灾款
428.54万元,救济款217.72万元,救济粮920万公斤,救济衣被20568件,救济受灾、
贫困群众20万余人次。扶贫从家庭养殖、手工编织逐步发展科技、信息扶持。1978~
1988年全市投资12.557万元,扶贫9553户,脱贫2866户,脱贫率30%。1989~1998年
全市扶贫7000户,脱贫4200户,脱贫率60%。
敬老院建设走向高档化。1978~1998年,曲阜市的敬老院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1978~1990年实施集中供养工程,敬老院由村办逐步发展为乡(镇)办。1979年全县仅
有队办敬老院3处, 供养五保老人21名。1991~1993年,全市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
书院镇、 曲阜镇、时庄镇、董庄乡、小雪镇等5处融老人生活、娱乐于一体的高标准
敬老院。曲阜市高标准的群体敬老院走在了山东省前列。1994年之后进入内部管理阶
段。到1998年,曲阜市有省级模范敬老院4处(书院镇、曲阜镇、陵城镇、时庄镇) ,
国家级模范敬老院1处(书院镇敬老院)。
福利企业迅猛发展。曲阜市的福利企业起源于1985年。全市形成了村办、街(居)
办、 乡镇办的格局, 到1998年,全市兴办福利企业68家,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755名,年产值达到1.6亿元,实现利税1200万元。
婚丧改革健康发展。曲阜市乡村都分别建立起婚丧改革领导小组,形成了覆盖全
市的组织网络。 全市建立基层红白事理事会655个,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1978
~1998年有条件的村、乡镇、企事业单位举办集体婚礼1000余对。1984年之后,全市
实行了婚姻登记的集中统一管理, 结婚登记率、登记合格率、晚婚率均达100%。丧
葬实行火化、严禁土葬,查禁了封建迷信活动。由于旧礼俗的泛滥,1980年全县火化
率51.3%,降至推行火葬以来的最低点。针对这一局面,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殡葬改
革领导小组,出台了《丧葬改革规定》,鼓励了先进,鞭策了后进,1982年全县火化
率达到97%,到1990年之后,全市火化率保持到99.9%以上。
彩票销售工作稳步发展。 曲阜市1987~1998年共发行福利彩票10期,725万元。
1987年销售的第一期福利彩票面值1元, 属2万元奖组, 其余9期均是面值2元彩票,
1998年发行400万元奖组。共获得福利基金145.5万元,全部用于残疾人、孤寡老人、
社会救济等社会福利事业。

团结奋斗 开拓进取
努力做好民政工作
市民政局局长 孔繁臣

1998年市民政局机关编制25人,设办公室、优抚安置科、民政科、社会科、地名
办公室、 双拥办公室五个科室。下属8个事业单位,其中,社会福利院、殡葬管理所
为正科级,民政福利事业服务处、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处为副
科级, 烈士陵园管理所、 遣送站、婚姻登记管理处为股级。民政系统共有干部职工
105人。
全市农村“两个层次”(乡镇五个网络、农民养老保险处)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
成。 救灾扶贫网络。1996~1998年累计发放救灾救济款122万元,解决了2.12万人的
生活困难。扶贫2200户,脱贫1540户,脱贫率为70%。优抚安置网络。1998年农村现
役军人家属户均达到1370元,“三属”伤残、复员军人抚恤、定补达到或略高于省定
标准,有特殊困难的退伍军人也享受了定补照顾。“三老”优抚对象医疗中心三年为
三老优抚对象减免医疗费41万元。三年共接收退伍军人和转业志愿兵1147名,按政策
政府安置的647名城镇退伍和转业志愿兵当年全部完成安置任务。412名军地两用人才
开发使用率达到了100%。 老年人保障网络。1998年全市1298名五保对象生活费用实
行了乡镇统筹。 乡镇敬老院覆盖面达到了100%,13处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老人
886名,入院率达到了68.3%。其中,国家级模范敬老院(书院镇敬老院)1处,这是济
宁市范围内唯一的一处被国家民政部命名的“模范敬老院”。省模范敬老院4处(书院
镇敬老院、曲阜镇敬老院、陵城镇敬老院、时庄镇敬老院)。以副补院纯收入86万元。
残疾人保障网络。 至1998年,全市兴办福利企业68家,完成年产值1.6亿元,实现利
税1200万元, 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775名,并对无劳动能力、生活困难的残疾人
实施了生活救助服务。婚丧改革服务网络。全市496个村(居) 民委员会和市直机关、
部门建立红白理事会613个,形成了市、乡、村三级婚丧管理服务网络。结婚登记率、
登记合格率、 晚婚率、火化率均为10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顺利完成了第五、六、
七轮续保, 三年收缴保费1760万元,续保乡镇、续保村均达100%,适龄农民投保率
达到了95%。 至1998年底全市累计保金4600万元,约占济宁市保金的1/3。本市成为
济宁市唯一连续开展续保的县、市。
建立起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自1997年7月1日正式实施城乡一体的最
低生活保障以来,全市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600元,城镇月收入不足120元的1653名
贫困群众和44名城镇居民得到生活救助。
双拥工作,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目标。1996~1998年为驻军减免参观“三孔”
门票费、 水费等100万元,解决了部队“吃水、用电、铺路”,随军家属就业、子女
就读等热点、难点问题。军政军民联欢联谊80场次。完成了县级区域勘界。开展了支
援灾区抗洪救灾捐赠和赈灾彩票销售活动。完成了第五届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全
市有选举资格的村民参选率达到了98%, 483个村委会进行了换届选举, 换届率为
98.6%,465个村委会换届成功,成功率达到了95%。村委会成员培训率达100%。广
泛开展了村民自治示范和模范村(居) 民委员会的评比表彰活动。全市先后有1个镇、
15个村民委员会和16个村委会主任受到省、济宁市表彰。社团管理,坚持了年检认证
制度。全市社团83个。社区服务,完成了社区网点的普查。全市社区网点1081个。收
养登记。 为2名弃婴办理了收养登记手续。地名工作,完成了《曲阜市地名志》的出
版发行,在城市安装不锈钢、高档反光街路牌67块。对城区新建扩建街巷、楼房、门
牌进行了命名,绘制了详细的地名图,实现了城市地名标准化管理。民政信访,开展
了创建“三无”单位活动。收容遣送工作,三年收遣送疯、傻、痴、呆等各类流浪乞
讨人员512名,配合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净化了城区环境。
[县级区域勘界] 1998年3月至12月,完成了县级区域勘界工作。市成立了由分
管市长韦良华同志任组长,民政、水利、土管、公安、建委、林业、档案等有关部门
负责人为成员的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下设办公室,下拨勘界经费20万元。从民政、
水利、土管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班子,沿长达248公里涉及曲阜市11个乡镇130多个
行政村的边界线进行察看,了解边界区域的地形地貌和边界线的走向,制定了由曲阜
市牵头的曲阜宁阳线、曲阜泗水线、曲阜邹城线,曲阜、兖州、宁阳三交点,曲阜、
兖州、邹城三交点“三线两点”联合勘界方案。与涉及县、市察看界桩点位,代国务
院沿“三线两点”立界碑16块。沿区域边界线徒步踏界测绘。曲阜市的勘界工作走在
了济宁市前列,受到了表彰奖励。曲阜泗水线被山东省勘界办定为“示范线”。
[开展抗洪救灾捐赠活动]1998年汛期,长江、松花江、嫩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
市委、 市政府从8月中旬到11月下旬,先后开展了“抗洪救灾捐赠”和“销售赈灾彩
票” 活动。 募集专项赈灾款物,支援灾区,使灾区群众重建家园。全市43个党委、
800多个基层单位、团体,42.6万人加入了献爱心行列,市救灾捐赠办公室收到款187
万元、棉衣被5.17万件,其它物资折款83万元,在济宁市取得了捐款第一,募集棉衣
被第一的好成绩。11月中、下旬在秋季物资交流大会期间,在批发商城广场开展了为
期一周的赈灾彩票销售活动。发行赈灾彩票350万元。是本市彩票发行史上时间最短、
销量最大的一次。
[出版发行《曲阜地名志》]《曲阜地名志》于1998年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翔实
地记述了曲阜市境内的政区、居民地、企事业单位、交通、水利设施、自然地理实体
和名胜古迹、纪念地、游览地等1258条地名的诸多要素及有关信息。该书的特点:一
是名称标准。书中所列地名均属市政府或地名委员会批准的标准地名,这些标准地名
为公安、军事、测绘、规划、交通、邮电、旅游、外事等部门提供了地名书写依据,
并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二是地名含义严格清楚。
为地名的命名、更名及地名与姓氏、时代、地理、历史、文化、人文等方面的研究,
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三是地名内容丰富,特别是居民地名和山川等名称,既有地形、
地貌、水文、矿藏等概况,又有名人、名产、重大事件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
该书由中国地名研究所所长、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主席、中国地名研究会
常务副理事长、研究员王际桐先生亲临曲阜审定,并作序。该书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
版,山东人民印刷厂承印。
[殡葬管理所] 1996~1998年殡葬管理所投资300余万元,在原址改建新建,改
善服务设施。 投资120多万元,建起2层、2000多平方米的办公服务楼,投资100万元
增添了火化机、 水晶棺和面包运尸车。投资100余万元,铺设水泥地面5895平方米,
建起仿古式牌坊大门和姿态优美的假山、凉亭、栽种花草5000平方米,把火化场建成
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为丧主提供运尸、吊唁一条龙服务,努力创造条件,争取达
到国家级殡仪馆的标准。
[开展大规模的平坟还耕活动]1997年清明节前夕全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平坟还耕、
加强丧葬用品管理突击活动。这次活动仅用了一周时间,全市就平掉坟头3599个,清
理墓碑285块,还耕土地153.9亩,实现了铁路、公路两侧和可耕地内无坟头、无石碑
的目标。清理整顿了丧葬用品市场,取缔无照经营丧葬用品或扎制销售封建迷信品的
扎纸户11家, 查处销毁封建迷信品1343件,价值2万余元,有效地遏制了封建迷信活
动的滋生蔓延。
(市民政局)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曲阜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处建于1991年。现
有工作人员10人, 其中主任1人。设业务、稽核、财务、办公三科一室。辖13个乡镇
管理所,496个行政村(街) 管理站。保险处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制度的方针政策;负责制定全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计划和实施方案,组
织宣传发动、保费收缴、储存、核发和资金管理;负责对乡(镇)管理所的领导考核和
对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始于1992年,当时济宁市政府决定先在曲阜试点。由于
组织工作周密,宣传发动扎实,政策深入人心,曲阜、时庄、陵城三乡镇党委政府大
力支持配合,试点一举成功,收到预期效果。济宁市政府在曲阜召开了现场会,试点
经验全面推开,各乡镇纷纷响应,拉开了全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序幕。当年全
市投保19万人,收取保费460万元,为全市工作的整体启动和稳步发展打开了局面。
1993年,市保险处拿方案、出措施,主动当参谋、做助手,加大了工作力度。市
委、市政府召开了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专题会议作部署。出台了“曲阜市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工作意见”,印发了宣传提纲。各乡镇都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
任,齐抓共管,自上而下建立了市包乡镇、乡镇包管区、脱产干部包村街、党员干部
包户的层层包保责任制。逐步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增强了投保的积极性。在吴
村、书院、息陬三乡镇带动下,年底全市投保8万人,收取保费177万元,1994年投保
人数猛增,收缴保费572万元。
1995年市委、市政府在重申既定政策的基础上,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快进度,确
保完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任务的通知》 , 印发了《告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出台了
“关于农村基层干部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退休制为社会保险制;“关于将独生
子女父母和双女结扎户父母养老保险归口民政部门”的具体规定。各乡镇结合自身实
际,制定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规定》,完善了奖惩制度,并列入年度考核指标。
保险处抓住机遇,审时度势,不失时机提出了“低保额、大保面、多形式、稳发展”,
粮款均可入保的具体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大大调动了广大农民投保的积极性。在姚
村、 吴村、书院、南辛等乡镇的带动下,全市各乡镇都超额完成任务,收缴保费666
万元。1996年,在全市推广了时庄、小雪、曲阜镇克服困难排干扰,坚定信心抓续保
的做法。13个乡镇七月底全部告捷,收取保费623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24%。1997
年,市委、市政府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奖励先进,鞭策后进,进一步推动了工作的开
展。曲阜镇、尼山、时庄、息陬、王庄五乡镇全面完成投保。董庄、防山二乡也较好
地完成了任务。 在他们的带动下,1997年全市收缴保费404.2万元,1998年收缴保费
521万元。 为取信于民,1994年和1997年分别在吴村和南辛两镇隆重召开兑付大会,
按规定为12052人次年满60周岁的老人发放养老金,共计12.9335万元,最高的投保对
象每年领取养老金2100元。广大农民享受到这项制度的实惠,显示了自我保障的优越
性,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努力完善制度体系。为把全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推向规模化、制度化。市保
险处及时将保费纳入市财政管理,保证了资金的安全运营,达到了保值增值的要求。
同时,自觉加强业务建设,确保帐卡准确无误,配置了微机,健全了各项业务制度,
明确科室职责,实行了制度上墙,初步实现了办公现代化和保费收、存、发全程规范
化管理。为严格资金运营纪律,1996年底至1997年5月,按“严、细、统一”的要求,
组织市、乡、村三级业务人员,对1992年以来的档案逐乡逐村逐人予以核对,发现问
题及时解决,实行了业务公开,提高了规范化管理水平,赢得了农民群众的信赖和良
好的社会信誉。
辛勤的工作, 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至1998年底,全市13个乡镇,496个行政村,
全部开展了这项工作, 入保人数已达252212人, 占适龄投保人数的96%,积累保费
4640万元,占济宁市总保费规模的四分之一强。连续七年取得了收费速度、保额规模、
资金管理各项指标位居济宁市第一名的好成绩。有力地支援了全市经济建设和各项事
业的发展。1992年12月国家民政部命名曲阜市为“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先进市”;
1997年济宁市人民政府授予曲阜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先进单位”;同年,山东省民
政厅授予曲阜市“全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先进单位”,市保险处连年被市委、市政府
评为先进单位。
(陶宪友)
[曲阜市军休所服务管理]1996年,曲阜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共有离退休
干部32人。其中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5人,解放战争时期入伍的20人,建国后入伍的7
人。 享受副地级待遇的3人, 享受县处级待遇的22人。1997年,病故离休干部1人。
1998年,相继病故离休干部2人。实有29人,其中离休老干部22人,退休老干部7人。
1996~1998年曲阜市军休所强化政治思想教育,消除模糊观念,使工作人员真正
认识到为军休干部服务是一项高尚、光荣的工作。在工作人员中倡导“以所为家,视
老干部为亲人”,“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广泛开展“爱所、爱岗、爱老人”
活动,增进了内部团结,形成了工作合力,增强了自身素质和为老干部服务的能力。
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围绕如何为军休干部服好务,实行了责任制,规定每
名工作人员为8户老干部担任服务管理工作的联络人, 制定了具体的服务范围、标准
和职责,由所服务的老干部监督和考评;服务工作优劣与经济利益挂钩,初步形成了
管理、服务、监督三位一体的工作新规范。同时实行工资、慰问品、医疗保健“三上
门”服务原则及政策公开、经济公开、管理公开;做到应办的事坚决办,能办的事立
即办,难办的事想法办;在军休干部中鼓励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所里还
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岗位目标责任制,完善了学习、会议、考勤、财务、用车、楼房管
理等12项规章制度,做到了硬件和软件建设的两手抓,使各项军休安置工作走上了规
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多次受到省、济宁市的表彰,曾先后被济宁市、曲阜市民
政局评为“民政工作先进单位”。
[曲阜市军休所搬迁新址] 1996年9月,因建设孔子研究院,市军休所搬迁。当
年10月在大成住宅开发区征地建设新军休所, 新所占地面积0.8公顷, 总建筑面积
4529平方米,由一幢军休宿舍楼,一幢综合办公楼及其他附带设施组成,于1997年10
月30日建成使用。宿舍楼建筑面积为4016平方米,共五层40套,每套住房面积由原来
的70平方米扩大到100.4平方米, 共住离休人员23人;综合办公楼是一幢具有欧洲别
墅式风格的建筑, 建筑面积513平方米,设置了办公室、医务室、会议室、阅览室、
娱乐室、健身房等,冬天实行统一供暖,总投资461.71万元。
(韦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