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a&A=4&rec=190&run=13

大力促进科技进步 坚持科技与经济结合
(改革开放二十年专文)
曲阜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曲阜市各级各部门深刻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
学论断,认真贯彻执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
设”的科技方针,始终坚持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1988年,
市委、市政府提出“科教兴曲”战略,制订了曲阜市《科教兴曲实施规划》,并以市
政府76号文的形式印发全市组织实施。1994年,曲阜市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
1998年曲阜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3%。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
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全市科技首位意识进一步增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深入人心。一
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党政领导抓科技进步的局面正在形成,科技工作由部门行为已转
变为党委、政府行为。市、乡、村三级科技领导体系和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乡镇配齐了科技副乡镇长,设立了科技办公室,村街配备了科技村主任,市直经济主
管部门都设立了科技科(股),全市大部分企业相继建立了厂办科研机构,80%以上的
企业都以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作为自己的技术依托,不断提高产品的开发能力。
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明显提高。1998年,曲阜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率达到53%,比1978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二十年来,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
划项目650余项,其中国家级25项,省级120项,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经济
的发展,1998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0.43亿元,财政收入4.986亿元,分别是1978
年的45倍和40.4倍。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制定优惠
政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一些先进的适用技术如农业上的配方施肥、良种良法、激
素调控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1992年以来的一年一度的孔子文化节科技活动
中, 曲阜市政府和国家科委、省科委、济宁市科委联合举办了6次科技协作交流会,
共有100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来曲阜发布、 展示最新科技成果,通过交流,签订合
作意向250余项, 解决技术难题10项,加快了“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和科企联合
的步伐。
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加大了国有科研单位改革的力度,增强了发展活力,
1998年民办、厂办科研机构已达到一百多家,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流通渠道和信息网
络逐步形成,全市技贸机构和中介信息机构已发展到五十多家。为进一步适应形势的
需要,强化科技服务功能,1998年本市还成立了编制为20人的正科级事业单位--山东
曲阜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市、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进一
步建立健全。
全市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投入进一步增加。1998
年,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已达到19653人,比1978年增长了4.6倍,其中高级专业技
术人员548人,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477人。他们在科研攻关,新产品开发、成果推广
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科技振兴、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科教兴曲的中
坚力量。同时,为弥补全市人才不足,改善人才结构,曲阜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部
门拓宽用人渠道, 积极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26人,其中从德国、日本、美国、法
国等8个国家引进化工、机械、电子、酿酒、养殖、种植、林果等方面的专家91人次,
与6个国家的专家组织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 既解决了一些制约曲阜经济发展的
技术难题,又促进了本市与国内外科技经济信息的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科技投
入不断增加,特别是1994年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以来,逐步理顺了科技投入渠道,
全市基本上形成了以企业自筹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财政扶持为引导,集资合资
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投入体系。1998年,全市企业科技贷款额争取到4000
万元,市财政科技开发研究经费(科技立项经费)由1993年的8万元增至1998年的150万
元,以财政周转金为来源的科技发展基金达159万元,各乡镇科研开发经费从无到有,
发展到1998年的45万元。强劲的科技投入与科技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增强了曲阜的科
技综合实力。

全面实施科教兴曲 振兴曲阜科技事业
曲阜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刘德林

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编制15人,设办公室、工业计划科、农医计划科、技术市场管
理科,下属事业单位有地震办(副科级,编制3人)、山东曲阜生产力促进中心(正科级、
编制20人)。
1996~1998年, 曲阜市科委以全面实施两大战略, 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推动
“两个根本性转变”为中心,以进一步提高科技整体实力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
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指导思想,加强了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
全市科技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科技投入不断增加,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科技成
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率明显提高,高新适用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科技与经济
的结合日趋紧密,全市的科技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1996年,市科委在市人事局等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先后为曲阜的精细化工、防水
建材、 机电、果树管理、甲鱼养殖以及烹饪等产业引进国外智力6人次。取得了良好
的社会经济效益。1997年3月创办“曲阜科技报”,并向全市发行。通过对科技知识,
科技政策的宣传, 极大地提高了全市人民的科技意识。1997年5月,曲阜市科委设立
了曲阜市花卉研究所,作为科技示范基地,在旧县二街租地4000平方米,建大棚5座,
生产月季、菊花、香石竹等鲜切花,投资30万元。1998年,市科委在充分调查研究和
考察论证的基础上, 根据曲阜实际,制订了“曲阜市科技兴工310计划实施方案”和
“曲阜市科技兴农381计划实施方案”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分别以曲政办发
[1998] 84号和曲政办发[1998]85号文印发,并在全市实施。同年5月组建“山东
曲阜生产力促进中心”,该中心在原曲阜市科学技术服务中心和曲阜市科技信息研究
所基础上组建,为正科级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20人,该中心的建立和业务的开拓,
将对曲阜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发展经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8月份,
山东省科委正式行文将山东曲阜生产力促进中心列为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1月份又
将该中心列为省级星火培训基地。
三年中,曲阜市共承担地市级以上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4项,其中国家级11项,
省级18项,济宁市级35项,其中“玉米秸杆生物饲料研究开发与示范”项目被列为山
东省可持续发展十大项目之一,市科委在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同时,对科技成果
管理、科技进步奖的审报和评审、技术市场管理,开展孔子文化节科技活动及加强自
身建设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推动了全市科技事业的发展。
[引进国外智力] 1996年,曲阜市科委先后引进国外智力6人次。慧迪精细化工
公司引进日本花甲专家岩原先生,通过添加石油制树脂增强剂,使乳胶强度比原来提
高2~3倍,生产周期缩短了三个小时,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同时经岩原先
生指点,较好地解决了白乳胶出现颜色的技术难题。技术难题的解决为公司增加近百
万元的经济效益,同时为公司实现品种多元化,实施名牌战略奠定了基础。董庄乡甲
鱼养殖场邀请日本专家佐野彰吾先生解决了甲鱼病的防治、饲料问题;尾崎通二先生
解决了电磁电机及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问题; 熊谷俊一先生连续4年来曲阜传授果树生
产技术,解决了本市苹果产量低、品质差、管理技术差的问题,先后引进苹果新品种
30余种;川岛爽子女士两次来曲阜传授烹饪技术,为中日风味菜系的传播与交流起了
积极的推动作用。
[山东曲阜生产力促进中心] 1998年5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市编委[1998]
12号文件批复成立,设有办公室、信息部、培训部、合作部、开发部、企管部等职能
科室; 有“中国专利信息中心曲阜工作站” 、“山东省专利事务所曲阜代办处”、
“山东省专利评估事务所曲阜代办站”、“山东省国家一级科技检索查新曲阜工作站”、
“省级星火人才培训基地”等服务机构。
[技术市场管理]曲阜市的技术市场管理,一直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针对这一
情况,曲阜市科委根据《山东省技术市场管理条例》及《曲阜市技术市场管理办法》,
按照整顿、提高、发展的原则,强化了技术市场管理和服务,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整
顿技术市场的意见》(曲科字[1998]10号),对技术市场进行了全面整顿,第一次起
草修订了技术市场执法程序及技术市场执法文书,使技术市场管理逐步走向了法制化、
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刘祥军)
[科技兴工“310”计划和科技兴农“381”计划]1998年,根据党的十五大和全
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的“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为加快
实施“科教兴曲”战略步伐,制定了《科技兴工“310”计划》和《科技兴农“381”
计划》 , 并经市政府同意,建立了领导班子,制定了实施方案,并分别以曲政办发
[1998] 84号和曲政办发[1998]85号文印发了实施方案的通知。“381”计划目标
是通过计划的实施,使全市农业新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开发
区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比全市平均增长幅度高20个百分点,全市农业青壮年劳动者50%
以上接受专业技术培训, 科技在农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55%以上。“310”计划
目标是重点培植10个科技先导企业,引导、帮助企业创建10个市级优秀厂办科研机构,
重点扶持10个高新技术产品项目,带动工业经济整体科技进步,使新产品产值占工业
总产值比率提高到40%以上,有10项产品生产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0项产品达到
省内先进水平,名优产品产值率达50%以上。
(赵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