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曲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a&A=3&rec=322&run=13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牢牢把握改革、发
展、稳定的大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以旅游业为龙头,
大力实施农业稳市、工业立市、科教兴市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调
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839970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293万元,增长3.7%;第二
产业增加值397956万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356721万元,增长18.7%。产业
结构趋向优化,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10.2∶47.4∶42.4。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
高,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财政
收入平稳增长,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对外贸易稳定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消费
水平提高,旅游业蓬勃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
的进展。
一、农业
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大力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
济结构,继续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好的
发展态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和特种养殖,农林牧渔业
得到全面发展。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5293万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林牧渔业
增加值44426万元,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2.1%。经济作物有较快发展,全年蔬菜面
积达到7172公顷, 中药材面积1047公顷,桑园面积671公顷,果园面积1217公顷。设
施农业发展加快,全市塑料大棚发展到4061个。
粮食有所增产。全年粮食产量32.30万吨,比上年增长1.1%。其中夏粮产量15.50
万吨,增产26.9%;秋粮产量16.80万吨,减产14.8%。
油料、水果减产,蔬菜增产。全年油料总产1.0万吨,比上年下降44.2%;水果总
产1.44万吨,下降45.9%;蔬菜总产18.54万吨,增长0.7%。
林业生产稳定发展。绿色通道、高标准农田林网、封山育林、经济林基地等林业
重点工程建设顺利,全市新建绿色通道40公里,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5980公顷。全市
新增造林面积1413公顷,实有林地面积1212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7.8%。
畜牧业发展加快。畜禽养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提高,食草畜禽有了突破性的发
展。 全市肉类总产量79796吨, 禽蛋产量48218吨,牛羊奶产量7735吨;大牲畜存栏
2.37万头,生猪存栏28.48万头,家禽存栏625.7万只。
渔业生产受干旱影响下降。 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500公顷,水产品产量1996吨,
同比分别下降70.9%和28.7%。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世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进展顺利,尼山水库保安全工
程、世行二期项目顺利完工并通过验收。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3.94万千瓦,
比上年增长2.3%; 农用拖拉机5242台,农用汽车759辆,联合收割机1393台;全年机
耕面积39580公顷,机播面积31720公顷,机收面积33420公顷;农村用电量13411万千
瓦时,增长3.6%;农用化肥施用量87184吨,增长5.8%;年末耕地面积43425公顷,其
中有效灌溉面积35450公顷, 占耕地面积的81.6%。机电井累计达到11838眼,其中已
配套10514眼,配套率达到88.8%。
二、工业
大力实施“工业立市”战略,以企业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存量搞活、增量做大并重,高起点嫁接改造,多领
域兼并联合,推动了工业经济的较快发展。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 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24262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95835万元。 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工业增加
值17323万元,集体工业增加值7396万元,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加值71116万元;轻工
业增加值35325万元,重工业增加值60510万元,轻重工业的比例为36.9∶63.1。工业
经济效益提高。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31178万元,利税总额34144万元,
利润总额13520万元, 产品销售率101.36%, 总资产贡献率9.25%, 流动资产周转率
1.09次, 成本费用利润率6.27%, 全员劳动生产率28740元/人,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109.48%。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500万元,按可比口径
比上年增长25.23%。国家统计口径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
开发和国有其他)完成50550万元,增长20.61%,其中基建投资26534万元,技术改造
投资13082万元, 房地产投资6934万元,国有其他投资4000万元。在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投资32263万元,集体经济投资42572万元,民营经济投
资58423万元,其他投资37242万元。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327国道外环线、京福高速公路34公里绿色通道、西北
外环路、春秋路西延、逵泉路东延、寿丘路、清华科技园区曲阜技术创新中心等项目
已经竣工; 明故城墙恢复建设工程、生物芯片、旋窑熟料、新型GFM蓄电池、轮转票
据机技改、星村煤矿、大有商业区、汇泉小区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73694万元,比上年增长25.0%。建筑业
全员劳动生产率39354元/人。 全市房屋施工面积108.9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1.67万
平方米,房屋竣工率38.25%。
四、运输、邮电、供电
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 年末全市公路运输里程514公里, 全市完成公路货运量
2142万吨,与上年持平;货运周转量43729万吨公里,增长1.8%。客运量441万人,客
运周转量20600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事业发展显著加快。 全市邮电业务总量10327万元。年末市话交换机总
容量50142门, 农话交换机总容量78528门。固定电话用户已达98828户,比上年末增
加11601户;移动电话用户4.83万户,增加6500户。
供电设施进一步改善, 供电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供电量40074万千瓦时,用电
量39552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20546万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7383万千瓦时。
五、贸易、物价
城乡消费品市场趋旺。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718万元, 比上年增长
13.8%。全市县及县以上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81596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县以
下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3122万元,增长11.2%。其中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181718万
元,增长51.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66.1%。
城乡集贸市场发展较快,商品成交日趋活跃。年末全市城乡集贸市场发展到53个,
其中城市12个,农村41个。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94472万元。
市场物价比较平稳。居民消费定基价格指数为99.7%(以2000年为基期)。
六、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截止到年末,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到13001户,从业人员57817
人,同比分别增长21.7%和35.4%。其中,民营企业发展到572户,从业人员20530人,
同比分别增长22.5%和42.8%;个体工商户12429户,从业人员37287人,同比分别增长
21.6%和31.7%。民营经济注册资金50204万元,比上年增长45.9%;民营经济上交税金
14057万元,增长106.3%,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4.5%。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支平衡。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51261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566万元,
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8.0%。财政支出完成44740万元,下降4.2%。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7184万元,比年初增加36188万元,
增长8.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14095万元,比年初增加31079万元,增长11.0%。
各项贷款余额256857万元,比年初增加32205万元,增长14.3%。
保险业发展迅猛。 全市保险业年保费收入9315万元,比上年增长99.5%;赔付额
1469万元,增长28.0%;赔付率15.8%,比上年减少8.8个百分点。
八、旅游、外经、城建、环保
旅游经济活力增强。大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加快
旅游市场资源开发,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旅游龙头作用日益显现,旅游经济效益
大大提高。旅游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明故城墙恢复建设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二期
工程正在实施。文物保护取得好成绩,对颜翰博府、颜林进行了恢复性建设。继续保
持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成功举办了2002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全年
接待中外游客3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内宾350万人次,外宾9万人次,
同比分别增长12.1%和16.9%。实现旅游社会收入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旅游门
票收入9000万元,增长28.6%。
外向型经济不断发展。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项目6个,全市合同利用外资398万美
元,实际利用外资232万美元;进出口总额1283万美元,其中出口创汇1113万美元。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以建设现代化城市为目标,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较大规模的
改造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环境更加整洁、优美。
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小林河治理工程开工建设。供水供气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年
供水总量1778万立方米,供水综合生产能力7.5万吨/日;年管道煤气供气总量42.4万
立方米, 用气户数7500户。建成区面积达13平方公里,路灯10909盏,建成区绿化覆
盖面积440公顷,绿化覆盖率33.8%,城区主要街道实现全日保洁。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
以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为重点,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总量排放,全市环境质量进一步
提高。 烟尘控制区覆盖面积10平方公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9%,工业固体废物综
合利用率50%,环境噪声达标面积5.6平方公里。
九、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工作迈出新步伐。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成
功举办了中国专利高新技术博览会,继续保持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称号。年内
全市各类科技人员13508人, 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3609人。全年共引进转让科
技项目102项,取得科技成果87项,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逐步提高。
教育事业成绩显著。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
教育、 特殊教育得到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72所,专任教师7495人,在校生
11.48万人, 年内毕业生3.13万人。其中,高等学校2所,在校生21290人,年内毕业
生4775人;中等专业学校3所,在校生10336人,年内毕业生2375人;中学43所,在校
生48196人,年内毕业生18515人;小学120所,在校生31513人,年内毕业生4499人。
年内有2846人升入大中专学校。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华人文化经典
诵读活动,建成了“中国楹联第一城”,继续保持了“全国文化先进市”称号。年末
全市拥有文化事业机构7个,电影院3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2个,艺术表演场所1个,
公共图书馆1个, 藏书97千册。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继续保持了“全省广播电视
工作先进市”称号。全市有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各1座,有线电视用户4万
户。全年出版报纸153万份。
卫生事业有新发展。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条件、医疗
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荣获“全国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市”称号。年末,全市共有
各类卫生机构73个,其中:医院18个,防疫站、消杀站、皮防站各1个。卫生室227个。
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769人,其中医师674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170张。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绩。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取得新进展,继续保持了“山东省
体育十佳先进县(市)”称号。全年承办运动会24次,群众性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年
末全市有传统体育项目活动学校12所, 专职教练员23人,等级运动员166人。在济宁
市以上的运动会上获金牌33枚,银牌30枚,铜牌45枚。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95.9%。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639392人,比上年增加2960人。在总人口中:
男性324466人,女性314926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7%和49.3%;农业人口465882人,
非农业人口173510人, 分别占总人口的72.9%和27.1%。全市计划生育率99.9%,人口
出生率9.21‰,人口死亡率6.48‰,人口自然增长率2.73‰,新出生男女婴儿性别比:
109.4∶100。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劳动就业基本稳定,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有较大增长。
年末全市在岗职工人数47591人;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7988万元,比上年增长12.9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696元,增长13.6%。据抽样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3181元,比
上年增加145元,增长4.8%。城乡居民人均储蓄4912元,比上年增加449元。城乡居民
消费水平有所提高。 据抽样调查,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44元,比上年增长
12.1%; 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增长较快。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耐用消费
品拥有量继续增加。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1.5平
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6.4平方米。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 年末全市企业参加养老保险职工29616人, 离退休人员
3482人,全年支付养老保险金4320万元,支付率、社会化发放率均为100%;为下岗职
工发放基本生活费40万元。 全市参加企业失业保险的职工23895人,领取失业保险金
的1297人, 参加机关事业保险的职工16468人。全市登记失业2965人,城镇登记失业
率2.7%,通过各种途径安置就业130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社会福利院(含敬老院、养老院)13个,社会
福利院床位1172张,收养各类人员1041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30个。
注:1、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简称
GDP)、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
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全部国有及年 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
有工业企 业。
3、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采用年报数。

附表1: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吨)
品种 2002年 比上年±%
粮食 322930 1.1
其中:夏粮 154980 26.9
秋粮 167950 -14.8
棉花 459 -31.2
油料 10007 -44.2
其中:花生 9874 -44.7
蔬菜 185370 0.7
水果 14400 -45.9

附表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 单位 2002年 比上年
±%
原煤 万吨 157.62 32.7
饮料酒 万吨 17.36 -5.3
白酒 万吨 0.58 -57.0
啤酒 万吨 16.77 -1.1
水泥 万吨 108.22 20.2
铝材 吨 5330 3.9
机制纸 吨 33076 4.8
三角带 万A米 944 -3.8
输送带 万平方米 14 -1.0
交流电动机 万千瓦 11.25 14.2
电力电缆 公里 2429 5.5
通讯电缆 公里 7870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