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村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a&A=3&rec=290&run=13

与时俱进 强村富民
董大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颜世银

董庄乡董大城村位于曲阜城北15公里处,地处平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全村
302户, 1149人,1288亩耕地。1978年以前,董大城靠富足的粮食生产满足村民的温
饱,由于单一的粮食生产不能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全村在乡范围内仍属高产穷队。
1979年, 在村西建保温材料厂1处。其主要产品石、珍珠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
深入,石、珍珠岩保温材料在市场中逐步成为滞销货。村党支部、村委会及时考察
论证,找专家出路子,于1986年7月1日建成并投产现代化保温材料厂——岩棉厂。该
厂由于从筹建到安装,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成型出厂,都依靠权威人士的指导,采用
规范管理模式,用先进的技术贯穿于生产全过程中,使生产的岩棉及其制品达到国家
质量标准,并先后被评为省优、部优和省名牌产品。由国家能源部颁发了生产许可证,
成为全国石化绝热工程协作单位成员。
董大城村在搞好原有岩棉厂、助剂厂等企业生产的同时,继续走与科研单位、大
专院校合作的路子,探寻新的企业发展方向。通过走访山师大及省城的几家化工科研
单位,在反复考察、论证之后,找准了一种医药中间体——对氯苯酚生产项目。1997
年下半年开始,投资200多万元,用了不到4个月时间建成并正式投入生产。由于强化
了质量管理,效益逐年攀升,到2002年底,企业拥有固定资产达到了1100多万元,年
创利税13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840元。
在工业生产蒸蒸日上的同时,董大城村始终没有忘记农业生产。几年中,将全村
劳力按体力、 特长划分为工业、农业、基建3个专业组,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实
行责任目标工资制。 全村先后投资20多万元开挖大口井18眼,铺设地下输水管道1.3
万米。投资近50万元购置大型联合收割机4台,购置并配套50拖拉机5台,全村耕、播、
浇、收等实现了七统一。
工农业的发展为全村各项事业的建设提供了保证。村办小学幼儿园达到市级规范
化标准,村里统一规划了宅基地,铺设了柏油路面,架设了路灯,就连各家各户的红
白喜事都是由集体统一出资安排。村民们肩轻心静、安居乐业,全村呈现出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景象。

调整种植结构 带领群众勤劳致富
屈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孔庆灿

屈家村地处董庄乡中部, 西靠104国道,东邻崄河,耕地多半是平原水浇地,种
植条件较为优越。 全村共有1380人,385户,村民大多以种地为主,近几年来,村里
立足实际,突出发展,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增加村民收入为目标,大胆引进和发展
适应市场需求的种植项目,实现了规模发展,规模效益。到2002年,全村共建冬暖草
莓大棚260多个, 占地190多亩,弓棚草莓近200亩,加上弓棚芸豆、黄瓜制种、豆角
制种、大田蔬菜等项目,全村人均经济田达半亩以上,仅此一项村民人均增收近2000
元。 2002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00元,比2000年增加
了400元。
屈家村历史上有种菜的习惯,但是多年来,因为村民们思想不开放,种植方式按
老传统,规模小,品种单一,没有形成好的效益,农业种植同样是一年两季粮食,一
麦一棒,村民的收入增长幅度不大,全村经济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
村支部村委一班人就如何发展经济,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反复研究,下决心在农业种植
上搞突破。村支两委先后组织小组长以上的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寿光、莒南参观学习。
随后,又组织有种菜经验和有种植草莓念头的户到莒南大店镇学习。1997年秋季,经
群众代表会议通过, 村里一次调整土地170多亩,作为种植草莓、蔬菜的基地。从此
拉开了屈家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价值经济田的序幕。
夯实基础,强化服务,为调整种植结构创造条件。种植结构搞调整,靠一家一户
不行,要想上规模扩大面积,必须依靠村里的有效组织,因此,村里从大面积发展草
莓、蔬菜以来,抓住了“服务”二字,靠服务增加了调整结构的户数,在服务中村民
们尝到了甜头。做好信息服务,以销定产,搞好销售服务,解决“卖难”问题。支部
村委一班人外出找市场,与济南、寿光、济宁、泰安等城市的批发市场建立关系,找
准合作伙伴,根据市场信息组织生产,安排种植。每年都是与外地客商签订收购合同,
再与群众签订种植合同,这样群众种得放心,服务搞得也安心。修路治水,增加基础
设施的投入,为调整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三年多来,村里组织群众打井治水铺设地
下管道,整修田间道路,修建桥涵,彻底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去年又购置了新型农
机具,适应大棚耕作,增加了种植技术含量。为种植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在调整中实
现一村一品,逐步成为强项。从建棚种草莓开始,就都由村里统一购置建棚料物,就
连化肥、农药、种子也是由村里统一购进,分发给农户,村民省时省力,集中精力在
棚里管理,保证了草莓的产量和质量。
学习科技,提高素质,为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内涵。从提高村民科技素质出发,村
里积极主动地向市、乡农业科技部门请教,与山农大、省蔬菜研究所等大专院校和科
研单位结缘,寻求技术信息。先后派出文化程度较高、有进取心的回村知识青年到有
关学校接受培训, 组织村民9次到莒南实地观摩学习,并不惜花重金从莒南、天津请
来技术人员,具体指导生产。由于多措并施,大面积引种了美国草莓新品种“新红星”,
大田和大棚蔬菜种植了“夏脆”,抗高温夏白菜,“茄王”新西红柿,“特大二号芸
豆”等,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同时采取了草莓—白菜或大葱—白菜等4种4收的方式,
每亩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黄瓜网纱育种接茬芸豆或豆角制种,每亩年收入也在5000
元左右。
科学技术的力量让屈家村的群众解放了思想,增强了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意识,
每逢村里举办培训班,村民们都是早早地赶来,争相提问,有许多农户还自费订阅科
技刊物,以学习促提高,以学习促发展。村民素质的提高大大增加了种植效益,全村
草莓、蔬菜品种无一不是优良品种,产品走俏大江南北,价格居高不下。村里与济南
蔬菜市场签订的芸豆销售合同,就是由于引进了“特大二号”芸豆新品种,采用了网
纱封闭栽培,产量高,无公害,每斤价格高于市场价格0.3元。
抓住机遇,突出发展,努力实现种植结构的规模效益。屈家村起步发展草莓、蔬
菜的时候,乡党委、政府组织动员乡机关工作人员到村里与农户结对子,创办干部示
范园,发展黄瓜网纱育种。支部村委抓住这一机遇,在动员群众搞好黄瓜育种的同时,
扩大其他经济作物的面积。村民们放开胆子搞调整,一户经营好几种高价值农作物,
全村经济作物面积达到800多亩, 粮经面积比例达到4:6。大批蔬菜商贩定期按时进
村, 产品供不应求。特别是草莓生产,由于种植面积在200亩左右,大批远路的商贩
值得来,郑州、济南、哈尔滨等地的客商纷至沓来。1999年,村里乘借土地延包的东
风,将全村土地划分为经济作物区和粮田区两大块,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每户一块,
按要求种植作物,制订优惠政策帮助村民连片发展。对村民每建一个标准棚,村集体
补助400元,协调小额贷款2000元,3年内还本,利息由集体负担,有风险村里承担,
有效益是农户自己的,大大增强了村民们的信心,使种植面积连年扩大。到2000年秋
季, 村里建棚由上年的150个又增加了20个,小弓棚增加近50亩,实现了一年四季均
有产品销售。 2002年春,村里仅150多个大棚草莓总产就达到80余万公斤,总收入达
到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