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汉魏及北朝碑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a&A=1&rec=621&run=13

曲阜现存西汉碑刻6石, 东汉19石。汉碑数量之多居全国之首。另有魏碑1石,
北朝碑刻4石。 这些碑刻书法浑厚严谨,气势磅薄,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对
研究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及字体演变具有重大价值。原多分存于孔庙、孔林内,为加强
保护,1978年多数已移入孔庙东庑内。

北陛刻石 高19.5厘米,宽95厘米,厚42厘米。正面刻浅浮雕璧纹,侧刻几何
纹。“鲁六年九月所造北陛”9字刻于一端,另有“六五乙”3字。字体系小篆兼有隶
意。1941年出土于周公庙东高地上,原存北京大学,1979年移于曲阜孔庙东庑。

五凤刻石 公元前56年(西汉五凤二年) 刻,高40厘米,宽71厘米,厚43厘米。
侧面阴刻隶书“五凤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等字,书体仍有篆书遗意。鲁卅四年
为鲁孝王之时,故石亦名《鲁孝王刻石》。1191年(金明昌二年),出土于钓鱼池。现
存大成殿东庑。

祝其卿坟坛刻石 公元7年(西汉居摄二年)刻,高25厘米,宽99厘米,厚50厘米。
前面刻龛,龛内阴刻篆书“祝其卿坟坛,居摄二年二月造”l2字。原在孔子墓前,现
存于孔庙大成殿东庑。

上谷府卿坟坛刻石 公元7年(西汉居摄二年)刻立。石长69厘米,宽38厘米,厚
3l厘米。中部凿龛,龛长20厘米,宽14.5厘米,龛内刻文“上谷府卿坟坛居摄二年十
一月造”。篆书四行。原在孔林内孔子墓前,1732年(清雍正十年)移入孔庙,现存大
成殿东庑。

延熹元年藏堂题记 158年(东汉延熹元年) 刻,石高103厘米,宽22厘米,厚度
不均。题记四行,满行19字,隶书,字体方整,用笔浑厚。1968年徐家村出土,后移
入孔庙,现存大成殿西庑。

王陵塞石 西汉鲁王陵墓封门石, 1970年出自曲阜九龙山崖墓群三号墓。石长
229厘米, 宽92.5厘米,厚47厘米。右上刻“王陵塞石广四尺”,左下刻“二尺”,
均隶书阴刻,带有浓厚的篆意。据墓主卒年推测,石刻于公元前53年前后。

乙瑛碑 全称《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碑》 ,亦称《百石卒史碑》或《鲁相置孔
子庙碑》等。153年(东汉永兴元年)刻立。高198厘米,宽91.5厘米,厚22厘米,两侧
刻有缠枝花纹,间以灵芝形纹。无额,碑文18行,每行40字,记述鲁相乙瑛请置百石
卒史的公文及对乙瑛的赞颂。字体属成熟的汉隶,对研究孔庙沿革及书法艺术有重要
价值。

孔谦墓碑 又称《孔德让碑》,154年(东汉永兴二年)立。圆首一穿,高83厘米,
宽52厘米, 厚22.5厘米。无题额,文8行,每行10字,隶书阴刻,记述孔谦生平。原
在孔林,清初移入孔庙,现存大成殿东庑。

孔君墓碑 又称《孔少垂墓碑》,155年(东汉永寿元年) 刻立。圆首,高120厘
米, 宽47.5厘米,厚13厘米。额题“孔君之墓”,篆书阴刻。碑文8行,每行15字,
记述孔少垂生平。右下角磨光,刻翁方纲题记。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发现于孔子
墓围墙外,即移入孔庙。现存大成殿东庑。

礼器碑 全称《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 , 又称《韩明府孔子庙碑》。156年
(东汉永寿二年) 刻立,圆首,高170厘米,宽78.5厘米,厚20厘米。碑四面刻字,均
为隶书阴刻。碑阳16行,每行32字,记述韩敕修孔庙和制作礼器等活动。其他三面均
刻立碑人姓名及资助钱数。其书法艺术被推为汉碑第一杰作。现藏于孔庙大成殿东庑。

孔宙碑 又称《泰山都尉孔宙碑》,164年(东汉延熹七年)刻立。碑圆首,一穿,
高302厘米,宽107厘米,厚24厘米。额题“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篆书阴刻。碑文
14行,每行28字,隶书阴刻,记述孔宙生平事迹。碑阴刻有门生、故吏等姓名籍贯。
此碑书法精妙,是著名汉碑之一。原在孔林内孔宙墓前,清初移入孔庙,现存于大成
殿东庑.

史晨碑 碑阳为《史晨前碑》 ,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又称《鲁相晨
孔子庙碑》。碑文17行,每行36字,为史晨请祀孔子的奏本,169年 (东汉建宁二年)
刻。碑阴为《史晨后碑》,全称《史晨飨孔子庙碑》,又称《汉鲁相晨谒孔子冢文》,
碑文14行,每行36字,记述祭孔盛况及修治遗迹等。碑阳、阴均为隶书阴刻,端正典
雅,含蓄自然,是汉隶的代表碑刻之一。现存孔庙大成殿东庑。

孔彪碑 全称《博陵太守孔彪碑》。171年(东汉建宁四年)刻立于孔林内孔彪墓
前。碑圆首一穿,高283厘米,宽99厘米,厚27厘米。额题“汉故博陵太守孔府君碑”,
篆书阴刻。碑文18行,每行45字,隶书阴刻,记述孔彪生平及政绩。碑阴13行,刻立
碑者的官职,籍贯和姓名。现存于孔庙大成殿东庑。

熹平残碑 残碑高69厘米, 宽79厘米,厚2l厘米。残文七行,隶书阴刻。文中
可见“熹平二年十一月卒” 字样, 当为墓碑,但墓主不详。东汉熹平二年,即公元
173年。后有阮元题记、翁方纲题名等刻字。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 访得于曲阜东
关外,阮元移于孔庙,1978年移入大成殿东庑。

孔襃碑 刻立年代不详, 约当东汉中平年间。碑首有穿,高235厘米,宽101厘
米,厚27厘米。额及碑文皆隶书阴刻,额题“汉故豫州从事孔君之碑”,碑文18行,
每行30字,剥蚀严重,仅存170余字。1724年(清雍正二年) 出土于周公庙东侧,即移
入孔庙,现存于大成殿东庑。

竹叶碑 即《中部督邮等字残石》 ,因石纹如竹叶,俗称《竹叶碑》。现仅存
六段中的三段。碑阳为隶书,字磨蚀不可识。碑阴刻立碑官员姓名等。据考碑刻立于
东汉建宁年间。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始见阳面有“少昊之胄”等字,故又名《少
昊之》碑。现存孔庙大成殿东庑。

鲁相谒孔庙残碑 又称《吉日令辰碑》,立碑时间不详。碑残高105厘米,宽85
厘米, 厚26厘米, 残文7行,每行11字,可辨者约50余字,隶书阴刻。碑侧有791年
(唐贞元七年)题记。现存孔庙大成殿东庑。

新富里渎石 公元46年(东汉建武二十二年)刻。石长114厘米,宽39厘米,厚18
.5厘米,为水沟盖石。石一侧刻隶书“建武廿二年十月作渎新富里”,“渎新富里”
及“建武”为一字一行的大字,“廿二年十月作”为小字二行,每行3字。存于孔府。

孔羡碑 220年(魏黄初元年) 刻立。圭首有穿,高215.5厘米,宽93厘米,厚25
厘米。额题“鲁孔子庙之碑”,篆书阴刻。碑文22行,每行40字,隶书阴刻,记魏文
帝封侯祀孔诏书和修庙颂词。此碑为三国时名碑刻之一,金石专著多加收录,现存于
孔庙大成殿东庑。

贾使君碑 又称《贾思伯碑》,519年(北魏神龟二年)刻立。碑方首,浮雕双龙。
高215厘米, 宽84厘米,厚20厘米。额题“魏兖州贾使君之碑”,碑文24行,每行40
字,记述贾思伯在充州任内的政绩。题文均为阴刻楷书,笔法高古,遒劲浑厚,为魏
体名碑。宋、元两度复出,1951年自兖州移入曲阜孔庙,现存于大成殿东庑。

张猛龙碑 全称《鲁郡太守张猛龙碑》,522年(北魏正光三年) 刻立。高226厘
米,宽9l厘米,厚24厘米,圆首浮雕蟠螭纹。额题与碑文皆阴刻正书,额题“魏鲁郡
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碑文26行,每行46字,记颂张猛龙兴学劝农业绩。碑阴刻故
吏门生题名。此碑为魏体名碑,现存孔庙大成殿东庑。

李仲璇碑 全称《李仲璇修孔子庙碑》,541年(东魏兴和三年) 刻立。高252厘
米,宽86.5厘米,厚14厘米。碑首高浮雕四龙,额题“鲁孔子庙之碑”,篆书阴刻。
碑文25行,每行5l字,楷书阴刻,但有隶意,多异体字,记述李仲璇修庙立像事。现
存于孔庙大成殿东庑。

郑述祖夫子庙碑 又称《郑述祖修庙碑》,560年(北齐乾明元年)刻立。圭首一
穿, 高171厘米,宽95厘米,厚25厘米。额题“夫子之碑”,阳刻篆书。碑文19行,
每行24字,阴刻隶书。碑剥落严重,已不可考,现存孔庙大成殿东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