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发展演变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a&A=1&rec=568&run=13

公元85年(东汉元和二年) ,汉章帝祭祀孔子,用鲁国旧存“六代之乐”。445年
(南朝宋元嘉二十二年),祭孔始用“八佾之舞”,乐用“登歌”。南朝齐永明年间改
用“六佾之舞”,“轩悬之乐”。601年(隋仁寿元年) 由牛弘等人作成专用祭孔乐章
《诚夏》。626年(唐武德九年)祭孔音乐改名为《和》。贞观年间张文收制祭孔音乐5
章9奏,开元年间又增3章,并修改歌词,颁定宫调。后汉改乐名为《成》,并废除开
元年间所增3章。后周又改名为《顺》。宋初改名为《永安之乐》;1035年(景祐二年)
吕夷简等改为《凝安之乐》。哲宗年间又增酌献配位1章。此时祭孔音乐由7首歌组成。
1105年(徽宗崇宁四年)大晟府主持制定祭孔音乐,4年完成,仍用《凝安》,共8章。
1116年(政和六年) 又增两章。金代借唐乐之名为《太和》,每章以“宁”为名,共9
章9奏。1195年(明昌六年)所颁乐章稍有不同。元初沿用金乐,1306年(成宗大德十年)
新撰《大成乐》共19章。明初颁定祭孔用“六佾之舞”,乐章以《和》为名。1393年
(洪武二十六年)朝廷颁定《大成乐》。宪宗成化年间改用“八佾之舞”。至世宗嘉靖
年间,改为“六佾之舞”,乐用“轩悬”。
清初仍用洪武旧制,1667年(康熙六年)作《中和韶乐》,定《平》为曲名,6章6
奏,至1743年(乾隆八年)颁予曲阜。此后,祭孔音乐趋向规范。民国沿用清制,袁世
凯称帝时曲名略有不同,袁死后又恢复清代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