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文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a&A=1&rec=564&run=13

文学创作 曲阜文学创作历史久远。《诗经》中就有鲁地诗作多篇。汉代,孔子
后裔孔臧、孔融的诗文有重大影响。唐代,诗人刘沧创作成就突出。宋、元以后,创
作渐丰。明代文人的文集有20余种,60余卷。清代,文学创作达到高峰。颜光猷、颜
光敩xiào、 颜光教诗文有重名,称“曲阜三颜”。孔尚任,博学多才,所著历史传
奇剧本《桃花扇》名震剧坛。孔传志有传奇剧本《软锟铻》、《软羊脂》、《软邮筒》;
桂馥有《后四声猿》 ; 孔广林有传奇《斗鸡忏》,杂剧《女专诸》、《璇玑锦》、
《松年长生引》;孔昭虔有杂剧《荡妇秋思》、《葬花》等。孔广森也长于文学,为
清八大骈文家之一。雍正年间,曲阜文人结成第一个文学社团“湖山吟社”,孔衍钦、
陶湘、颜懋龄、颜懋侨等八人被称为“湖山八子”,辑有《湖山吟集》刊世。民国前
期,曲阜二师“校友会”设有“文学部”,组织学生开展新文学创作。1920年后,建
立“文学研究会”,会员创作的新诗、小品文多发表在学校《年刊》上。
建国后,文学创作日趋活跃。50~60年代,孔祥雨创作了数百首新诗;程恺也创
作大量诗词;胡远发表了中篇小说《小清河的风云》;窦致平、朱时雨创作了小戏剧
《夏山推磨》获全省戏剧创作三等奖。70年代,县文化馆成立创作组,公社文化站也
组织业余作者进行文学创作。 1978年业余作者有140余人,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
110件。 1980年后,文学创作有较大发展。如王怀棠创作长篇小说《山东女响马》,
后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刘亚炜的小说《旱》获《解放军文艺》创作奖;杜玉华的长
篇纪实小说《户口迁往北京的人》由北京文学出版社出版;杨立群创作的三集电视剧
《酒魂》由西安电视台制作播放,并获“西安酒文化节”创作奖;张玉昆在省级以上
刊物发表诗歌、散文多篇,其短诗《风筝》获全国首届函谷诗歌大赛优胜奖。1990年,
王怀棠的长篇小说《黑色诱惑》以及文集《在这片圣土上》先后出版。
民间文学搜集整理 曲阜民间传说、故事、民歌、民谚的内容丰富,构思精巧,
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是难得的精神文化财富。
60年代, 文化部门开始搜集、 整理民间文学。1978年,先后在《民间文学》、
《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孔子的故事》、《曲阜三宝》等民间文学作品。1987
年3月, 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孟昭正主编的《孔子故里的传说》一书,收录传说故
事42篇。同年4月,曲阜开展民间文学“三集成”(民间故事、歌谣、谚语集成) 采录
工作。 对全市13个乡镇、196个村街进行普查,共采录民间故事247篇,歌谣118首,
谚语1358条。 经过筛选,从中选编“龙的神话”8篇,“儒门传说”32篇,“圣地故
事”24篇,歌谣40首,谚语100条,1988年7月印成《曲阜民间文学》一书,被山东省
选送进京展览,受到文化部、国家民委、国家艺术科学领导小组联合表彰。

附:民间传说选录

(一)黄帝诞生

曲阜城东六里许,有个叫寿丘的地方。一道高岗隆起地面,这高岗就是寿丘遗迹。
相传华夏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就诞生在这里。
据说,黄帝的母亲叫附宝,有娇氏之女,是少典国国君的妃子。附宝生有二子,
长子是炎帝神农氏,次子就是黄帝轩辕氏。
神农氏比轩辕氏早出世,他教人播种五谷,亲尝百草为人治病,被拥戴为中原部
落联盟领袖,称为炎帝,在陈建立了国都。后迁于鲁(今山东曲阜一带),国号大庭,
在曲阜建有大庭库,故曲阜又叫大庭。
附宝,是随炎帝迁徙来曲阜的。一个初冬的夜晚,附宝独自一人来到郊外,她夜
望星空,思念故土。忽然间,天际亮起一道银白耀眼的闪电,那闪电绕着北斗的第一
颗星——枢星疾速地打了几个旋,然后又倏地一下由天及地,消失了。几乎在这同时,
被惊呆的附宝忽然感觉到身上有一种奇妙的感觉。过了一些时间,她才知道自己受雷
电感应而怀孕了。俗话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附宝却一直怀孕二十四个月。第
三年冬季的一天,天高气清,祥云万朵,附宝觉得肚子疼痛难忍。不一会,随着一声
嘹亮的婴儿啼哭,黄帝就这样降临到了人世。
刚出生的黄帝,额骨的中部隆起,形状象太阳,这就是所谓“日角”;黄帝有龙
的相貌,传说他的手足也似龙爪龙趾;还有的说他四张脸。更奇异的是,黄帝刚出生
就咿呀说话,不久就会走路了。十岁左右他就离开寿丘,到处拜师学艺,通访名山大
川,再没回来。

(二)少昊的传说

很久以前,玉皇大帝有七个如花似玉的女儿,最小的名叫皇娥。皇娥聪明伶俐,
勤劳善良,十几岁就会采桑养蚕,缫丝织锦。清早,她时常一人身披霞光,摇着小船,
来到天河源头穷桑树下,攀枝采桑。
这穷桑树为林中之王,树头如伞,桑叶如扇。它五千年开一次花,一万年结一次
果。那紫玛瑙般的桑椹,吃一粒就能长生不老。皇娥非常喜爱这树,常为它浇水、施
肥。采完桑叶就坐在树下放声歌唱或拂袖漫舞。
有一天她正在唱歌,忽然听到一阵悠扬的琴声,像是为自己伴奏。回头一看,只
见一个眉清目秀的青年正在不远处朝她弹琴呢! 那青年见皇娥在看他,便很有礼貌地
向前自我介绍说:“我叫金星,每天都在听你歌唱,并被你动人的歌声打动了。”
从此,金星、皇娥结成好友,后来由友谊萌发了爱情。一年之后,他们在穷桑树
下盖起几间草房,举行了简朴的婚礼。男耕女织,夫唱妇随。不久,又生了一个儿子,
取名少昊,小家庭甚是幸福美满。
后来,玉皇大帝得知此事,非常生气,派出天兵天将把他俩打入天牢,把少昊撵
出天宫降落人间。这时少昊已是个英俊少年。
少昊落凡在泗水岸边。那时候,泗水岸边只有几户人家,人们把他看成神仙下凡,
推他当了首领。少昊领着大家开荒种地,植桑养蚕,生活得非常美好。由于这里土地
肥沃,桑麻遍野,往这里来的人越来越多,很快就发展成了个繁荣的城镇,少昊给它
取名为穷桑邑,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少昊之国。再后来,领土扩大,少昊就把国
都迁到了曲阜。

(三)尼山的传说

叔梁纥年纪很大了,身边有九个女儿,而只有一个跛足儿子,便想再要一个儿子,
于是向颜家求婚。颜家姊妹三人,老大、老二嫌叔梁纥年纪太大,不愿嫁他。老三颜
征在听从父命,嫁给了他。
二人成婚后,夫妇便去尼丘山祈祷苍天和山神,以保佑颜氏生个好儿子。果然,
颜氏不久有了身孕,生下一个男孩。但这孩子相貌丑陋,顶如反盂(中低而四旁高);
面有七露:眼露筋、鼻露孔、嘴露齿、耳露轮。颜氏见这孩子难看,哀声叹道:“好
命苦。这般模样怎能养活成人!”叔梁纥更是悲伤,遂把孩子丢在尼山脚下,走了。
当时天气比较热,孩子在地上哭。突然,山上下来一只老虎,在孩子身边转了几
圈,便叼进山洞里,按时为孩子哺乳。同时,一只老鹰也飞来,用翅膀为孩子打扇。
这就是后世流传的“凤生虎养鹰打扇”。这山洞即是现存的夫子洞(又名坤灵洞)。
再说颜氏征在自从孩子被扔了以后,心里十分悲痛,于是常在尼山脚下转来转去。
这天,她走在山麓前坡的小道上,突然听到有孩子的哭声,便寻声而去,在山洞里发
现一白胖的男孩,抱起一看,竟是自己的儿子。颜氏喜出望外,抱着孩子急匆匆往回
走。颜氏为快些到家,慌不择路,爬坡越沟,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走。突然,她的罗
裙被山枣树上的刺挂住了,颜氏非常气愤,对山枣树说:“你们不要拦路。让尼山神
知道了,会把你们斩草除根的。”说着,顺手将挂罗裙的山枣树捋了一把。从此,这
里的山枣刺全部往下长。时至今日,还是如此。
颜氏抱着孩子走得又累又渴,再看看孩子,身上也脏了。这时,她看到一口水井,
便走向前去,轻轻放下孩子,想取些水。可她围井绕了一圈,怎么也够不到水面,于
是自言自语道:“井啊,要能把你搬倒,水流出来该有多好呀! ”哪知她话刚说完,
就听到一阵流水声。颜氏一看,井真的倾斜了,一股清水从井口向南流去。颜氏双手
合十感谢天神,然后手捧泉水喝了起来。那水又香又甜,喝下去通身清爽,顿时,一
点也不累了。她又掬起清水,给孩子沐浴,然后回村子去了。
从此,这口井井壁倾斜,常年泉水如注,至今仍在颜母庄旁。泉水南流,形成一
条小溪,后人为纪念孔子用泉水沐浴乃为智慧之源,遂称这条小溪为智源溪。

附:民谚选录学习类

众人是圣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三天不读口生,三天不写手生。
身怕不动,脑怕不用。
少年不挨白头翁,花开能有几时红。处事类
花在树上开,别忘地下根。
不采百花,难酿好蜜。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己不正,难正人。
上梁不正下梁歪。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墙打百板,没有个不透风的。
浇花浇根,交友交心。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生产类
一亩园十亩田。
柳条发了青,赶紧把地耕。
杏花朵朵开,春播巧安排。
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
芒种无生麦,寒露无生豆。
蚕老一时,麦老一晌。
六月六,看谷秀。
麦望芒种谷望秋,白露一到把豆勾,
过了霜降刨芋头。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
人靠地养,地靠粪养。
要想发家,鸡狗鹅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