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队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a&A=1&rec=531&run=13

清末及民国时期教员均为聘任制。清末学宫、书院、社学教员由县署聘用县内举
人、贡生担任。民间私塾先生,由学生家长或主办人自聘,塾师多系落第秀才或乡间
学究。兴学堂后,中、小学堂教员多由举人、贡生、廪、增、附生员和师范学堂、师
范传习所、高等学堂毕业生充任。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 ,曲阜县立中学堂有教员3
人,全县共有小学教员26人。民国年间,中、小学教师由校董或校长聘用,多来自师
范学校、师范讲习所、优级师范及高等师范毕业生,部分是经过短期培训的塾师和中
学毕业生。1915年全县有小学教师152人。1925年私立明德中学初办时有教师7人,后
又聘请部分兼课教师。 1930年全县小学教员224人。当时,师资水平不高,能胜任者
不过半数。
抗日及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小学教师由群众推荐或民主政府选派,多系旧有
学校教师和爱国知识分子。伪县政权及民国县政府办的学校,教员由县署教育科聘任,
1944年全县聘用中、小学教员229人,其中县立中学教员8人。
曲阜解放后,教师队伍主要来源于解放区原有教师、旧学校留用教师和社会进步
知识分子。至1949年秋共有小学教师259人。
建国后,普通中、小学迅速发展,教师队伍随之扩大。1953年,全县中、小学教
师达810人(中学教师14人),为1949年的3.12倍。此后,公办教师主要来源于师范院
校毕业分配,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素质逐步提高。1957年,全县有中学教师34人,其
中民办8人;小学教师871人,其中民办76人。1958~1959年,中小学发展过快,迫于
师资不足,招收了一批初中及高小毕业生充任代课教师。1959年全县中、小学教师多
达1344人。为1949年的5.2倍。
1962年整顿教师队伍。对超编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作了精(精简下放) 、退(退
职)、转(公办教师转其他行业、转民办或代课教师,中学教师转小学教师)、解(解雇
代课教师)处理。是年全县接受高校及中师毕业分配新教师157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师编制失控,队伍很不稳定,公、民办教师比例严重失
调。1968年11月,全盘推行“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办”的“建议”。全县公办小学教
师911人,除139名外籍教师返回原籍或改做其他工作外,其余852人全部下放到大队,
连同从外地下放返籍的共下放教师1212人。有1064人安排任教,148人安排插队劳动。
同时,大批初、高中毕业生进校任教,教师数量剧增。1969年中、小学教师分别增加
到1046人和3134人,分别为“文化大革命”前1965年的5.4倍和2.1倍。此外,尚有工
农兵兼课教师622人。1971年初,下放到大队的小学教师全部恢复公办,又有180名代
课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同时为“改变中小学教师队伍成份”,选派一批工人、贫下中
农、复员退伍军人进校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名日“掺沙子”。是年底全县共有中学
教师841人,其中民办教师639人,占76%;小学教师3344人,其中民办教师2383人,
占71.3%。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公、民办之比为1:2.6。
1978年,整顿民办教师队伍。经过考试考核有88名转为公办,对不适于教学工作
的579人作了辞退。 1984年11月全面考评中小学教师,定编定员。又辞退不胜任的民
办教师357人, 同时经过考核招聘51人顶编。此后,教师队伍逐步稳定,公、民办教
师结构日趋合理。 1985年,全县中学教师1532人,其中民办教师477人,占31%;小
学教师2499人, 其中民办1582人,占63.3%。1990年,全市普通中、小学共有教职
工5384人, 其中民办2051人, 占38%。专任教师共4591人,其中,中学教师1946人
(民办369人,占19%);小学教师2645(民办1428人,占54%)。
1988年对中小学教师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评定中学高级教师50人 (含退离
休教师5人),中学一级教师354人(含退离休教师7人,民办教师37人),中学二级教师
1034人(含民办教师246人) ,中学三级教师346人(含民办教师86人) 。小学高级教师
415人(含退离休教师22人,民办教师156人) ,小学一级教师1788人(含民办教师1093
人),小学二级教师358人(含民办教师171人),小学三级教师48人(含民办教师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