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农民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a&A=1&rec=528&run=13

1930年秋,成立曲阜县民众教育馆,附设民众夜校。民众夜校以“授予年长失学
者以简易知识技能,使适应社会生活”为宗旨。设识字、算术、常识等课。馆内工作
人员义务授课,学员无定额。1936年停办。
1935~1937年,曲阜城区及董家庄、姚村、南辛、息陬、陵城等较大村庄先后举
办乡农学校各3期, 每校每期招收18~40岁学员50人。学期半年。乡农学校实行政教
合一,课程以“精神讲话”、体操为主,辅之以国语、算术。“七·七事变”后停办。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政府和地下党组织在冬闲时发动组织青年学习文化,宣
传抗日。1948年曲阜解放后,人民政府大力提倡农民教育,举办夜校,开展“冬学”
运动。时以扫盲识字为重点,并通过多种形式,配合支前、动参、土地改革等运动进
行思想教育。
建国后,农民教育逐步由冬学、识字班转为常年民校。1950年秋,全县举办常年
民校109处,144班,学员3541人,其中壮年599人,青年2456人,儿童486人。此外尚
办妇女儿童识字班38个,学员1153人;青壮年夜校93处,学员3115人。1952年开办冬
学509处,1019班,参加学习者达33539人。是年推行“速成识字法”,全县举办速成
识字班74个,学员2396人,后有半数转为民校。时有民校计268处,学员12818人,出
现了扫盲教育的高潮。1953年底,停止速成识字法。1954年配合农村互助合作运动,
在开展扫盲教育的同时,举办了部分记工学习班。是年全县开办冬学484处,610个班,
学员19202人。 冬学结束转民校324处,396班,学员10513人,年底有322人达到扫盲
毕业标准。195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县、区、乡各级政
府建立扫盲协会, 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扫盲运动。 全县组成由民师及学习积极分子
10532人参加的“扫盲大军”,分赴乡、村发动组织农民学习。春节后举办民校685个
班, 学员达34955人。至麦后,坚持学习的尚有666班25091人,当年有4096人脱盲,
遂组织农民业余高小(即业小,下同)班百余个,学员4000人。至1958年春,业小班达
416个,学员19193人,业余初中(业中,下同)班161个,5764人,业余高中3班105人。
1958年“大跃进”中,推行“同音字速成识字教学法”。在“七天突击,三天扫
尾”等不切合实际的口号下,各级各类农民业余学校和“红专学校”一哄而起,但实
际效果不高。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农民教育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1962~1965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农民教育逐步恢复并有所发展。1963年全
县开办扫盲班104个, 学员2930人;儿童识字班33个,833人;政治班12个,250人;
业小班94个,1863人;业中85班1982人;业余高中4班31人。1964年贯彻“大力发展,
巩固提高” 的方针, 开办扫盲班164个, 学员4173人;业小92班2049人;业中76班
1662人;业余高中2班45人;各类技术班校52个958人。至此,全县累计有1.4万名青
壮年农民脱盲,近2000人由文盲上升为半文盲。
“文化大革命”初期,业余教育停办。后部分村队开办政治、文化夜校,但多流
于形式,效果不佳。
1976年,农民业余教育开始恢复。1978年后,随着青壮年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农民业余教育由文化学习为主逐步转向政治、文化、技术三结合,以技术学习为主。
1980年全县举办扫盲班424个, 学员12500人;业小114班3000人,业中4班200人;农
业技术班121个, 参加学习者3000余人。全年开办各种农业知识、技术讲座1.1万场
次。
1985年,县设立农业技术培训中心,指导农民业余技术学习。时有区(镇)办农业
科技业校3处, 村办51处,计58个班,学员2882人。参加普通技术班组学习的全县达
4.6万人次。 1986年始,农民业余教育日趋正规,至1990年全市13个乡镇均办起了标
准较高的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配备专职干部和教师,并聘请兼职教师,课程分文
化、 技术两类。 管区办文化技术学校51处, 村街办286处, 长短班共341个,学员
32380人。市、乡、村三级农民文化技术教育网已经基本形成。
1990年,全市12~40岁青壮年农民脱盲率达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