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中学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a&A=1&rec=522&run=13

发展概况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6月,按府例在昌平书院旧址设立曲阜中学堂。
工911年名山东官立曲阜中学堂。 1913年改为山东省第九中学。1914年并入济宁省立
第七中学。

1925年,衍圣公府在四氏学旧址创办阙里孔氏私立明德中学。1931年经教育部批
准立案,改名为曲阜私立明德中学。1938年停办。是年春,曲阜教育界知名人士刘秉
周, 在明德中学举办初中补习班,招收学生60人,历时9个月,学生即入曲阜师范简
师班与后师班。1943~1945年间,曲阜师范学校附设初中班,共招生三级5个班269人。
1944年秋,在鼓楼门东路北建立曲阜县立中学,伪县长张炳煌兼校长。首届招收男生
2班130人, 女生1班50人。1945年又招收男生2班,女生1班,在校学生计6班310人。
10月, 学校迁至城西北隅城隍庙内,并增收1个班,学生40余名。1946年春,学生转
入曲阜师范前师部和初中部。 1947年9月,国民党县政府在明德中学旧址举办县立中
学,招收初中三年级1个班,二年级2个班,一年级6个班,计有学生466名。

曲阜解放后, 县人民政府在积极恢复整顿小学教育的同时, 即着手筹办中学。
1951年,先在曲阜师范学校附设初中2个班,1952年设立曲阜中学,首届招收一年级4
个班,学生197人,1953年迁至原明德中学址。1955年发展到9个班,在校学生468人。
1956年始招高中班,是为曲阜历史上第一所完全中学。同年姚村区佃户屯成立民办中
学,招收初中一年级3个班,学生150人,1957年迁至姚村区宋家林。是年,曲阜师范
学院成立附属中学, 城内农业中学改为民办中学,全县时有中学4处,在校学生23班
1127人,其中高中4班195人,初中19班932人。1958年,曲阜中学改名曲阜第一中学,
同时设立第二(吴村) 、第三(小雪)、第四(南辛)中学,首届各招生4个班。1960年,
增设姚村、王庄、董家庄、孔村、息陬、防山(宋家村) 6处初级中学。至此,全县计
有公办中学11处, 民办中学1处, 在校学生3954人,其中初中3346人,高中608人。
1962年,将息陬、王庄、董家庄、孔村、防山5处初中改为民办。1963年,又将王庄、
董家庄、孔村3处中学恢复公办。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学教育遭到严重破坏。1966年中学停止招生。1968年,
全县民办中学一律改为公办, 时有中学13处,在校学生3256人。并有148处小学附设
初中班,学生6594人。1969年,增设尼山、陵城、东风(书院) 3处中学,曲阜一中改
办为城关中学。1970年,曲阜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撤销,全县13处公办中学均改为社办
高中,初中全由生产大队办或联办,时有联中7处,学生677人,大队办小学附设初中
168处,学生9124人。1971年复设曲阜一中,全县时有公办中学14处,联办中学31处,
小学附设初中289处。

1978年,曲师院附中恢复,增设城关中学。1980年,调整中学教育结构,定一中、
附中为完全中学, 吴村、小雪、南辛、城关、姚村、时庄、息陬7处为高级中学,尼
山、 书院、陵城、董家庄、王庄、防山6处为初级中学。1982年将姚村、时庄两处高
中改为初中, 息陬高中改办为农业技术高级中学。并有6处改办为农业初中。全县时
有高中46个班,学生2259人;初中66个班,学生3428人;联中64处,小学附设初中15
处, 在校学生计18635人.1983年,王庄、时庄两处中学分别改办为第二、第三农业
技术高级中学,尚有22处联中改办为农业初中。全县时有公办中学12处,其中完全中
学(一中、附中) 2处,高级中学(城关、吴村、小雪、南辛)4处,初级中学(尼山、书
院、陵城、董家庄、姚村、防山)6处;联办中学42处,小学附设初中14处,在校高中
学生2414人,初中学生18002人。

自1986年,通过整顿,普通中学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逐步趋于合理。1987年在新
城区创建杏坛中学 (高中) ,招生6个班,250人。1988年第二中学由吴村迁到王庄。
1990年撤销第三中学,学生转入杏坛中学就读。

1990年,全市计有公办中学6处,乡镇办中学42处,在校学生25824人。其中高中
60个班,学生3001人,初中423个班,学生22823人。

1952~1990年全市共培养初、 高中毕业生132393人。1977~1985年升人大专院校
1313人, 其中本科673人; 升入中专1823人。 1987~1990年4年间升入中等专业学校
1047人;升入高等院校927人,其中本科497人。

表21-2 曲阜市中学教育发展概况
┏━┯━━━━━━━━━━┯━━━━━━━━━━━┯━━━━━━━━━┯━━━━━━━┓
┃年│公办中学 │民办中学(初中) │合计 │说明 ┃
┃份├──┬───┬───┼──────┬──┬─┼──┬──┬───┤ ┃
┃ │处数│学生数│教师数│处数 │学生│教│处数│学生│教师数│ ┃
┃ │ ├─┬─┤ ├─┬─┬──┤数 │师│ │数 │ │ ┃
┃ │ │初│高│ │民│联│小学│ │数│ │ │ │ ┃
┃ │ │中│中│ │办│办│附设│ │ │ │ │ │ ┃
┠─┼──┼─┼─┼───┼─┼─┼──┼──┼─┼──┼──┼───┼───────┨
┃19│1 │19│ │12 │ │ │ │ │ │1 │197 │12 │ ┃
┃52│ │7 │ │ │ │ │ │ │ │ │ │ │ ┃
┠─┼──┼─┼─┼───┼─┼─┼──┼──┼─┼──┼──┼───┼───────┨
┃19│1 │47│10│22 │1 │ │ │150 │6 │2 │732 │28 │ ┃
┃56│ │9 │3 │ │ │ │ │ │ │ │ │ │ ┃
┠─┼──┼─┼─┼───┼─┼─┼──┼──┼─┼──┼──┼───┼───────┨
┃19│5 │13│28│65 │1 │ │ │310 │8 │6 │1990│73 │ ┃
┃58│ │99│1 │ │ │ │ │ │ │ │ │ │ ┃
┠─┼──┼─┼─┼───┼─┼─┼──┼──┼─┼──┼──┼───┼───────┨
┃19│11 │30│60│164 │1 │ │ │298 │8 │12 │3954│172 │ ┃
┃60│ │48│8 │ │ │ │ │ │ │ │ │ │ ┃
┠─┼──┼─┼─┼───┼─┼─┼──┼──┼─┼──┼──┼───┼───────┨
┃19│6 │19│59│138 │6 │ │ │891 │35│12 │3398│173 │ ┃
┃62│ │11│6 │ │ │ │ │ │ │ │ │ │ ┃
┠─┼──┼─┼─┼───┼─┼─┼──┼──┼─┼──┼──┼───┼───────┨
┃19│9 │31│64│183 │2 │ │ │199 │1O│11 │4041│193 │ ┃
┃65│ │97│5 │ │ │ │ │ │ │ │ │ │ ┃
┠─┼──┼─┼─┼───┼─┼─┼──┼──┼─┼──┼──┼───┼───────┨
┃19│13 │22│13│218 │ │7 │168 │9795│68│188 │1140│903 │ ┃
┃70│ │2 │87│ │ │ │ │ │5 │ │4 │ │ ┃
┠─┼──┼─┼─┼───┼─┼─┼──┼──┼─┼──┼──┼───┼───────┨
┃19│14 │ │17│228 │ │27│146 │1387│52│187 │1567│752 │ ┃
┃73│ │ │94│ │ │ │ │6 │4 │ │0 │ │ ┃
┠─┼──┼─┼─┼───┼─┼─┼──┼──┼─┼──┼──┼───┼───────┨
┃19│14 │ │39│245 │ │35│203 │2618│14│252 │3016│1659 │ ┃
┃76│ │ │81│ │ │ │ │6 │14│ │7 │ │ ┃
┠─┼──┼─┼─┼───┼─┼─┼──┼──┼─┼──┼──┼───┼───────┨
┃19│15 │10│66│247 │ │73│122 │3055│26│210 │3728│2879 │ ┃
┃78│ │7 │25│ │ │ │ │2 │32│ │4 │ │ ┃
┠─┼──┼─┼─┼───┼─┼─┼──┼──┼─┼──┼──┼───┼───────┨
┃19│14 │34│22│572 │ │64│15 │1863│10│93 │2432│1606 │ ┃
┃82│ │28│59│ │ │ │ │5 │34│ │2 │ │ ┃
┠─┼──┼─┼─┼───┼─┼─┼──┼──┼─┼──┼──┼───┼───────┨
┃19│11 │26│39│393 │ │38│ │1761│11│49 │2419│1532 │ ┃
┃85│ │23│54│ │ │ │ │7 │39│ │4 │ │ ┃
┠─┼──┼─┼─┼───┼─┼─┼──┼──┼─┼──┼──┼───┼───────┨
┃19│9 │13│38│637 │64│ │ │2424│17│73 │2946│2400 │以下民办为乡镇┃
┃86│ │52│63│ │ │ │ │8 │63│ │3 │ │办 ┃
┠─┼──┼─┼─┼───┼─┼─┼──┼──┼─┼──┼──┼───┼───────┨
┃19│8 │83│25│602 │54│ │ │2060│17│62 │2397│2303 │ ┃
┃88│ │0 │42│ │ │ │ │2 │01│ │4 │ │ ┃
┠─┼──┼─┼─┼───┼─┼─┼──┼──┼─┼──┼──┼───┼───────┨
┃19│6 │11│30│480 │42│ │ │2168│15│48 │2582│2056 │ ┃
┃90│ │41│01│ │ │ │ │2 │76│ │4 │ │ ┃
┗━┷━━┷━┷━┷━━━┷━┷━┷━━┷━━┷━┷━━┷━━┷━━━┷━━━━━━━┛

学制与课程设置

学制:1903~1913年,官立曲阜中学堂执行《癸卯学制》,修业5年,初、高中“_三
二”分段。民国期间,曲阜的中学均为初中,执行《壬戌学制》,修业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执行1951年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初、高中
实行“三三”分段制,秋季始业,“文化大革命”期间,学制混乱多变。有七年一贯
制(小学5年,初中2年),有九年一贯制(小学5年,初、高中各2年)。1969年,初、高
中统一实行“二二” 制。 1971年改为春季始业, 1973年8月复为秋季始业。初中自
1978年、高中自1980年均恢复三年制。

课程设置:清末民初,曲阜中学堂原则执行《癸卯学制》,课程设修身、国文、
经学、英文、数学、历史、地理、图画、乐舞、自然、体操,但在具体安排上则重经
史学而轻体操。1938年,改英文为日语课。1945年秋,去修身、日语设公民、英语课
.增设童子军课。

1952年,初中开设语文、数学(含算术、代数、几何) 、生物(含植物、动物、生
理卫生)、物理、化学、历史、地理、中国革命常识、时事政策、外语、体育、音乐、
美术等课。1954年取消外语课。1956年,增设实习课,语文课分设文学、汉语两科;
高中开设俄语课。1957年,贯彻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
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的方针,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各年级增设政治课,二年级设农业基础知识课。
1958年,初中列劳动为正课,每周两节,初一算术课中增加珠算和簿记,政治改为社
会主义教育课,汉语、文学复并为语文课。并在语文、地理、历史课中增加乡土教材。
1963年,执行《山东省二类全日制十二年制中学教学计划》。1964年,为减轻学生负
担课程作了部分调整。“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学停课,1967年复课后,课程设置无
章可循, 随意性很大。 政治、语文课学习毛泽东著作,停开外语、地理、历史课。
1968年,强调“斗、批、改”,削弱文化课,砍掉物理、化学、生物及生理卫生等课。
中学只设政治、语文、数学、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革命文艺、军体及劳动
课。1973年,取消工业基础知识课,恢复地理、历史、物理、化学课。1977年始执行
全省统一的《全日制六年制中学教学计划》。1978年始使用全国通编教材。开设政治
(初中为青少年修养、社会发展史,高中为政治经济学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语
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地理、历史、生物、农业基础知识、生理卫生、体育、
音乐、美术等课。1981年取消农业基础知识课,初中增设法律常识课,高中第三学年
实行文理分科进修。

教学与考试制度

教学:清末至民国时期,曲阜中学堂基本因袭传统的注入式教授方法。

建国初,中学教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借助老解放区的教
学经验,探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1953年始,学习苏联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
强调按教学计划授课,注重思想教育。课堂教学应用五大原则及五个教学环节。1958
年,强调劳动教育和思想教育,改变了教学脱离政治、脱离劳动和脱离实际的倾向,
但也曾因此而影响文化课学习。1960年开始重视“双基”教学,强调文道统一。1962
年强调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思维,达到师生“双边活动”。1964年,
纠正各科教学中的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烦琐哲学,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

“文化大革命”中,否定了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及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大搞“开门办学”,教学无章可循,质量严重下降。据恢
复文化考试后的1977年高中招生考试统计,有的公社考生平均成绩数学为28.4分,理
化30.5分,政文57.3分。

1978年始,中学教学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以教学为主的原则,以加强“双基”,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重点,按照各门学科的规律进行教学。1979年,学校工作重点
转移到教学工作上来,健全教研组织,研究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

1985年,教学工作紧紧围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进行改革,开
辟了新的局面。通过语文、数学、地理、生物、物理、英语等科的教改实验,推广了
“自学辅导法”、“综合程序教学法”、“目标指导教学法”、“整体教学法”。在
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开辟了融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的第二课堂。

考试制度:建国前,中学招生考试及在校学生成绩考核,均采用闭卷考试,百分
制记分。曲阜中学堂的毕业考试,中国文学课必须考两题,一题按教学内容考知识,
一题就中国经义史事考“根柢”,以体现“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文凭尚须加盖县
衙印信。

建国后至1957年,初中招生由学校组织考试,按定员择优录取,报地区教育局备
案。高中招生服从地区统一组织,一次考试,分批录取。1958年始,初、高中招生考
试全县统一进行。在校学生的成绩考核,建国初沿用百分制,闭卷考试。1955年推行
“五级制记分法”,注重平时成绩考查。1964年恢复百分制记分,同时规定中学考试
只在期中、学期、学年、毕业时进行,平时考查不记分。

“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科一律实行开卷考试。初、高中招生实行推荐与选拔相
结合的办法,强调学生家庭出身与政治表现,忽视德、智、体全面考核,严重影响了
新生质量。

1977年始,在校学生成绩考核恢复“文化大革命”前的办法。招生恢复“通过考试,
择优录取”的制度。

附一:典型中学选介

曲阜市第一中学 创办于1952年,是建国后开办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所完全中学。
1959年列为山东省重点中学,为济宁市对外开放学校。

1952年9月, 县人民政府在颜庙街原商会址创办曲阜中学。 始招初中4班,学生
197人。1953年迁至孔庙西四氏学旧址(即今校址) ,1956年增设高中班。1958年改名
曲阜第一中学,直到1966年基本保持16个班的规模。“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遭到
严重破坏。1966年停止招生,1968年改名“韶山战校”,1969年被迫解散,1971年复
校。1978年始拨乱反正,学校管理日渐完善。1979年重新明确为省重点中学。1986年
曲阜撤县建市学校遂定现名。

1990年, 学校有27个教学班, 在校学生1660人,其中初中9班630人,高中18班
1030人。 全校教职员工197人,其中专任教师92人,高、一级教师56人。经多次改建
扩建, 今学校占地62.15亩,有楼房8幢,大礼堂1座,平房200间,建筑面积达18000
平方米。 学校水、电、暖及教学设施配套齐全,拥有各科教学仪器3000余件,图书3
万余册,固定资产总值400余万元。

学校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设政教、教务、总务3处及办公室、教研
室。 该校坚持从严治校, 全员管理体制日臻完善。“勤奋、文明、健美”为校训,
“严实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勤奋的学风,文明的班风,踏实的作风”基本形成。曲
阜一中向以体育教育著称,教师刘长骏于1981年荣获“全国千名优秀体育教师”称号,
1989年被评为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近年向国家体育队输送2名竞走运动员,
在亚运会5公里、 10公里竞走比赛中双双获得金牌。学校党、团、工会、保卫等组织
多次被评为曲阜市先进单位。校园植物挂牌活动获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生物百日赛活动
优秀奖,获全国中学生数学、生物竞赛一等奖。1986年以来,教师有16人获省、地级
奖励,学生600余人获省、地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奖。

建校38年来,共培养初中毕业生34届91班4400人,高中毕业生32届184班11000人。
升入大专院校1840人,其中大学本科1080人。

1985~1990年间,该校与全国30多所省、市重点中学建立了业务联系,接待日本、
美国等外宾20余人次,加强了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省属完全中学,是曲阜师
范大学的教学实验和学生实习基地。

该校建于1957年,名曲阜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同年9月开始招生,1958年9月设高
中班, 1970年12月,被强行解散。1974年2月恢复曲阜师范学院,该校由曲阜师范学
院与山东大学合校期间复立而延续下来。1978年2月25 日,恢复原建制。1985年改现
名。 1988年筹建新校,今学校占地480亩,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合堂教室、总
务办公楼及水、电、暖等设施配套,建筑面积共9375平方米。

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 在校生1450名。教职工120人,其中教师88人,中青年教
师占90%,高级、一级教师占40%。建校30多年来,共培养初中毕业生3080人,高中
毕业生3400人。

该校各类教学设施齐全,有优越的实验条件和先进的教学手段。物理、化学各有
2个实验室, 生物、地理各有1个实验室和标本室,还有语言室2个、微机室、阅览室
等。声像设备有电影机、电视摄像机、录放机、投影机,并有1座324个座席的声像播
映室。拥有图书3万余册,200多种报刊杂志。并与全国70多家重点中学建立了信息交
流关系。

学校党政机构设有中共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支部委员会、校长办公室、教务处、
总务处、工会委员会、团委、保卫科、勤工俭学办公室。教学单位有语文、数学、外
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艺体、电教等11个教研组。校办工厂有
印刷厂、铜件厂等。

该校坚持从严治校,科学管理,注重校纪校风建设。教学上实行以年级组为主,
教研组并存, 教师任课3年一循环的管理体制。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逐步提高。1984
年以来,连年被评为所在地、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教师中有20人获省、地(市)先进
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称号和科研奖。教师在省内外20种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36篇,
在省内外学科协会发表和交流论文37篇,参与编写供国内使用的教学参考资料44套。
学生有14人获全国、省、地(市)各学科竞赛奖,20人被评为省、地(市)优秀学生干部、
三好学生和优秀团员。高考成绩在济宁市名列前茅。1984~1990年,向高校输送学生
590人,其中本科生320人。每年有近30人考入全国重点大学。

体育运动活跃,尤以足球见长,是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多次被评为济宁市、
曲阜市体育先进单位。1990年获山东省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称号。

学校还十分注重国际间的合作交流,1983年始,英籍教师多次来校听课辅导。加
拿大麦吉尔大学教育访华团两度来访,美国少年访华团女子足球队与该校女子足球队
在该校进行过友谊比赛。1990年日本友人山浦启荣先生、田中誉士夫先生曾先后莅校
访问。

陵城镇中学 创建于1965年,初系农业中学,后改为国办中学,1987年教育体制
改革定为镇办初级中学。 学校坐落在陵城南村,占地70.5亩,另有劳动实践基地15
亩。

1989年镇政府投资300余万元, 建成高标准物理、生物、化学实验室及电教室、
仪器室,并设有符合中学建筑设计规范的语言、微机、史地、劳技等特种教室、图书
室、阅览室、体育器材室,以及音乐、美术、书法等课外活动室。1990年新建3200平
方米教学楼1座,校舍总建筑面积10795平方米,校门、操场等“六配套”达标,达到
国家一类配套标准。 固定资产总值近500万元。被命名为济宁市规范化学校和文明单
位。

1990年学校有24个教学班, 在校学生1344人;教职工116人,其中任课教师78人。学
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行政与教学管理一体化;教师从
严治教,努力向教学工作科学化迈进。近年来,有30名教师分别获济宁市与曲阜市教
学能手称号,22名教师的教学论文获市级奖。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为培养全面
发展的人才创造了优越的环境。学校体育成绩连续3年在曲阜市同类学校中名列榜首,
学生刘燕获济宁市中学生女子标枪第一名,学生付长勇的《家乡畅想曲》获山东省中
学生征文比赛二等奖,学生王宏伟的《云之幻想》获全国中学生作文比赛三等奖。为
适应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初中三年级实行“教学分流”,在进行技术教育、培养劳
动技能服务于社会方面做出显著成绩。

附二:曲阜市普通中学名录

市直(5)

曲阜市第一中学

曲阜市第二中学(王庄)

曲阜市第三中学(小雪)

曲阜市第四中学(南辛)

杏坛中学

驻曲单位(1)

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曲阜镇(2)

舞雩坛中学 陋巷中学堂

书院乡(3)

书院乡中学 圣林中学

瓦窑头中学

王庄乡(4)

王庄乡中学 冯家村中学

康家桥中学 纸坊中学

董家庄乡(3)

董家庄乡中学 董家庄中学

歇马亭中学

吴村镇(3)

吴村镇一中 吴村镇二中

吴村镇三中

姚村镇(6)

姚村镇中学 席厂中学 薛家村中学

姚村中学 坊上中学 陈家寨中学

时庄乡(5)

时庄乡中学 时庄乡马村中学

时庄乡孔村中学 辛庄中学

犁铧店中学

陵城镇(3)

陵城镇中学 东郭中学 罗庙中学

小雪镇(3)

小雪镇中学 北林中学 白杨中学

息陬乡(4)

息陬乡中学 息陬中学 夏宋中学

夏侯中学

南辛镇(2)

南辛镇中学 幔山中学

尼山乡(1)

尼山乡中学

防山乡(3)

防山乡中学 马庄中学 陶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