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小学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a&A=1&rec=521&run=13

发展概况 清末,废科举,兴学堂。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衍圣公孔令贻会
同各界人士筹资在全县16社各设蒙养学堂工所。 6月,又在曲阜中学堂内兼设高、初
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分甲、乙两班,学生22人,初等小学1班,10人。城内4隅各设官
立初等小学堂l处, 学生计71人。是年春,留日学生陈宪熔劝其母陈金氏在仓巷街本
宅创办私立幼幼小学堂, 招收学生20人,1910年停办。1906年3月,县劝学所视学孔
繁激邀集同人集资在陋巷街创建公立初等小学堂l处,分甲、乙、丙3班,学生20人。
同时, 徐阶平在东门里创办私立培基小学堂,学生3班17人,1916年停办。1910年,
全县有小学堂56处,学生605人。其中高等小学堂1处,学生28人;初等小学堂55处,
学生577人。此外,有半日制小学堂8处,学生71人。

1912年(民国元年),小学堂易名小学校。孔祥霖创办尚实社小学校,学生31人,
1916年停办。1915年,初等小学校改称国民学校。1916年在仓巷街增设女子国民学校
1处,学生31人。1920年,全县计有学龄儿童17627人,入国民学校者1456人,仅占学
龄儿童的8.26%, 而入代用国民学校 (实为私塾) 者1525人,占学龄儿童的8.7%。
1928年,县、区增加设学点。女子国民学校发展为两级小学。红卐字会曲阜分会新创
办私立宏德小学。1929年,尼山、洙泗、石门书院均用捐集收入兴办明德小学。1930
年,国民政府推行农村义务教育,扩充平民教育,邑人蒋笃生又创办私立醒华小学。
至1934年全县共有小学167处,学生4340人。其中,初级小学159处(县立120处,区立
39处),学生3556人;完全小学(书院街、五马祠街、董家庄、小雪、峪口、马厂、陵
城、息陬)8处,学生784人。1935年春,“万国道德会”在石泉庄创建女子学校1处,
学生20人。 同年在宣村开办小学1处。是年国民党军第二十师师长孙桐萱于城西李家
店设立宏道小学,学生两班70余人。此外,全县尚有短期小学25处,在校(10~16岁)
学生400人。

1938年, 日军侵占曲阜, 各类小学解散。后在抗日根据地相继办起抗日小学。
1942年秋,尼山根据地抗日民主政府在颜母庄、龙泉、长座、黄土、官庄、鲁源、张
马等村开设抗日小学17个班, 学生200余人。1939年后,日伪统治区部分小学陆续复
课。至1945年冬,恢复国民小学校132处,188班,学生7834人,入学率为19.2%。

1945年底曲阜解放,1946年2月城内各小学及曲师附小复课。3月起乡村小学也相
继复学。1947年夏~1948年春开办国民小学校140处,423班,在读学生18725人。

1948年6月曲阜二次解放。 县人民政府随即着手全面恢复整顿小学教育。10月恢
复高小4处,初小68处。至1949年夏,全县小学发展到108处,学生9114人。

建国初, 提倡学校“为工农开门” ,小学教育迅速发展。1950年全县小学即达
147处(完全小学l0处,初级小学137处),351班,学生17291人。到1952年,小学教育
规模已超过建国前的最高水平,而且工农子女约占在校学生的90%。为减轻人民负担,
将54处民办小学全部改为公办。1953年始贯彻“整顿巩固,提高质量,重点发展,稳
步前进” 的方针,小学教育健康发展,质量逐步提高。1957年,全县小学发展到225
处, 在校学生28585人, 学校处数和在校学生数分别为1949年的2.09倍和3.13倍。
1958年教育发展过速,学龄儿童入学率猛增到90%,1959~1961年急剧回落。1962年
贯彻“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提倡民办小学,全县有55处公办小学转为民办。是
年, 公办与民办小学招生人数之比为1:1,在校学生之比为13:7。1964年,民办小
学增加到488处,学生23999人,占小学在校生总数的近50%。是年春,推行“两种教
育制度, 两种劳动制度”,号召举办简易小学。至5月底简易小学发展到397处,529
班真,学生17Q59人。8月,改名工(耕)读小学。工读小学办学形式灵活多样,有整日
班、 半日班、早班、午班、晚班,适宜多兄妹的儿童上学。1965年在校学生达18812
人(含少部分学龄外儿童)。1966年停办,部分学生转入全日制小学插班随读。

“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闹革命”,秩序混乱,自1967年春陆续复课。
1968年11月, 全部“小学下放到大队办”,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全县有143处
小学附设初中班, 后增至289处,个别小学附设高中班,打乱了初等教育体制,教育
质量急剧下降。

1978年整顿教育。取消小学戴帽,进行合班并校,调整学校布点,组建中心小学,
复设学区,推行普及初等教育责任制。到1985年,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3%,学
生巩固率达98.9%,毕业率达97.3%,普及率达99%,校舍设备及教育经费增长也均
达标,经省政府验收正式批准为普及初等教育合格县。

1986年后,继续调整、改革小学布局,巩固发展初等教育成果。1990年,全市共
有小学279处,在校学生5689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8.7%,学生巩固率99.9%,毕业
率98.5%。是年初设立市聋哑学校,招收学生2班28人,教职工9人,年底在西关外征
地23亩建校。

1949~1990年全市各小学共培养毕业生300107人,年均毕业7500人。

表21-1 曲阜市全日制小学发展概况
┏━━━━┯━━━━━━━━━━┯━━━━━━━━┯━━━━━━━━┯━━━━━━━━┓
┃年份 │学校数 │学生数 │教师数 │说明 ┃
┃ ├───┬───┬──┼──┬──┬──┼──┬──┬──┤ ┃
┃ │合计 │公办 │民办│合计│公办│民办│合计│公办│民办│ ┃
┠────┼───┼───┼──┼──┼──┼──┼──┼──┼──┼────────┨
┃1906 │23 │ │ │ │ │ │26 │ │ │清光绪三十二年 ┃
┠────┼───┼───┼──┼──┼──┼──┼──┼──┼──┼────────┨
┃1915 │71 │ │ │1156│ │ │152 │ │ │ ┃
┠────┼───┼───┼──┼──┼──┼──┼──┼──┼──┼────────┨
┃1934 │102 │ │ │4563│ │ │227 │ │ │ ┃
┠────┼───┼───┼──┼──┼──┼──┼──┼──┼──┼────────┨
┃1946 │119 │ │ │1369│ │ │481 │ │ │ ┃
┃ │ │ │ │7 │ │ │ │ │ │ ┃
┠────┼───┼───┼──┼──┼──┼──┼──┼──┼──┼────────┨
┃1949 │108 │ │ │9114│ │ │259 │ │ │ ┃
┠────┼───┼───┼──┼──┼──┼──┼──┼──┼──┼────────┨
┃1956 │220 │172 │48 │3042│2745│296l│828 │752 │76 │ ┃
┃ │ │ │ │0 │9 │ │ │ │ │ ┃
┠────┼───┼───┼──┼──┼──┼──┼──┼──┼──┼────────┨
┃1958 │522 │226 │296 │4905│3293│1611│1310│848 │462 │ ┃
┃ │ │ │ │1 │9 │2 │ │ │ │ ┃
┠────┼───┼───┼──┼──┼──┼──┼──┼──┼──┼────────┨
┃1962 │350 │171 │179 │3399│2211│1187│1312│886 │426 │ ┃
┃ │ │ │ │5 │7 │8 │ │ │ │ ┃
┠────┼───┼───┼──┼──┼──┼──┼──┼──┼──┼────────┨
┃1965 │825 │ │ │6318│4508│1809│1511│989 │522 │ ┃
┃ │ │ │ │3 │5 │8 │ │ │ │ ┃
┠────┼───┼───┼──┼──┼──┼──┼──┼──┼──┼────────┨
┃1968 │378 │ │ │5387│ │ │2307│ │ │民办公助 ┃
┃ │ │ │ │8 │ │ │ │ │ │ ┃
┠────┼───┼───┼──┼──┼──┼──┼──┼──┼──┼────────┨
┃1978 │379 │ │ │7869│ │ │3072│445 │2627│ ┃
┃ │ │ │ │6 │ │ │ │ │ │ ┃
┠────┼───┼───┼──┼──┼──┼──┼──┼──┼──┼────────┨
┃1982 │355 │ │ │6853│ │ │2489│600 │1889│ ┃
┃ │ │ │ │6 │ │ │ │ │ │ ┃
┠────┼───┼───┼──┼──┼──┼──┼──┼──┼──┼────────┨
┃1985 │323 │ │ │5605│ │ │2499│917 │1582│ ┃
┃ │ │ │ │2 │ │ │ │ │ │ ┃
┠────┼───┼───┼──┼──┼──┼──┼──┼──┼──┼────────┨
┃1988 │287 │2 │285 │5202│3710│4831│2491│1036│1455│以下民办为乡镇村┃
┃ │ │ │ │0 │ │0 │ │ │ │办 ┃
┠────┼───┼───┼──┼──┼──┼──┼──┼──┼──┼────────┨
┃1990 │279 │5 │274 │5689│3082│5381│2773│1336│1437│ ┃
┃ │ │ │ │5 │ │3 │ │ │ │ ┃
┗━━━━┷━━━┷━━━┷━━┷━━┷━━┷━━┷━━┷━━┷━━┷━━━━━━━━┛

学制与课程设置

学制: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曲阜的小学堂执行清政府1903年颁布的《癸卯
学制》。即初等教育9年(初等小学5年,高等小学4年) 。1913年执行国民政府1912年
颁布的《壬子学制》 ,即初等教育7年 (初级小学4年,高级小学3年) 。1925年改为
“四二制”,即初级小学4年,高级小学2年。建国初沿用“四二制”,只改春季始业
为秋季始业。

1952年秋,全县小学新招一年级均试行五年一贯制。1953年秋,除保留曲阜师范
附属小学作试点外,其余小学均恢复“四二制”。自1968年小学全部实行五年一贯制。

课程设置:1905~1911年,曲阜各初等小学堂课程设置不尽一致,普遍设立的科
目有修身、 读经、讲经、习字、算学、体操、中国历史、中国地理8科,有的则再从
作文、英文、格致、生理、文法等科中选设若干科,每周总时数32~46节不等;高等
小学堂设修身、经学、读本、历史、地理、作文、体操、算学、英文、图画、习字11
科。

1912(民国元年) ,初等小学开设修身、国文、算术、手工、图画、唱歌、体操7
科。高等小学增设中国历史、中国地理、英语等科。时虽有令废读经、讲经课,但曲
阜多数小学仍以四书、五经为教材。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提倡“法孔孟”,小
学复设读经、讲经课.帝制废后,曲阜各小学在国语课中仍以读经为主要内容。1925
年后,根据《学制课程标准纲要》的规定,初级小学设国语、算术、社会、自然、工
用艺术(手工)、形象艺术(图画)、音乐、体育8科,高级小学增设公民、卫生、历史、
地理等课。1928年高级小学增设三民主义课,1929年改为党义课,1932年又改为公民
训练课。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小学初年级设时事讲话、国语、算术、唱歌、体育,中
年级设政治讲话、国语、算术、常识、唱歌、体育,高年级设政治、国语、算术、自
然、历史、地理、卫生、音乐、体育。采用抗日民主政府教育科编订的课本。日伪小
学初年级设国语、算术、美术、常识、唱游、图画、劳作,中年级增设修身、体育、
日语课,高年级析常识为历史、地理、自然课,增设经学课。使用伪“华北行署教育
总署”编审的课本,进行奴化教育。

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小学初年级设国语、算术、常识、唱游、美术,高年级设
国语、算术、地理、历史、自然、政治、体育、音乐、美术。使用省编教材。国民小
学校初小设团体训练、 国语、算术、常识、音乐、体育、图画、劳作8科,高小增设
社会(含公民、历史、地理)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即按中央教育部规定设置课程。初年级设国语、算术、
美术、唱游4科,中年级增设常识课,析唱游为音乐、体育课,高年级去常识设地理、
历史、自然课。1952年,执行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中、低
年级设语文、 算术、体育、音乐、美工5科,高年级增设自然、历史、地理课。各年
级统设朝会和周会课。1955年,音乐易名唱歌,美工分为图画、手工劳动课。1958年
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小学各年级增设
劳动课。1962年,曲阜各小学原则上执行省教育厅1962~1963学年度第二类全日制小
学教学计划,只在各年级减去生产劳动课,高年级设生产常识课。

“文化大革命”初期,课程变动较大。每天第一节均为“天天读”,专学毛主席
语录。政治及语文课以毛泽东著作为基本教材,体育课改为军体课,音乐、美术合并
为革命文艺课,并有学工、学农课。1971年后,小学设语文、数学、政治、常识、音
乐、 体育、美术7科,各校虽都有课程表,但在“兼学别样”及“开门办学”等口号
影响下,课程往往被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所代替。

1976年,结束了课程设置的混乱局面,统一使用教育部通编教材。1978年执行省
教育厅1978年度小学教学计划, 一至三年级设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5科。
四、五年级增设政治、常识课。1981~1990年一直执行《山东省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
学计划》。

教学与考试制度

教学: 清末,曲阜小学堂沿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重诵读、写字,学生
死记硬背。

辛亥革命后,开始提倡启发式教学法,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时有省立第二师范
附属小学教法比较先进,“教授多用启发的方法,演草反复求详,讲解语极饶兴趣,
游戏体操精神活泼”。小学低年级多采用启发式、问答式,中、高年级则实行自学辅
导式、讨论式。各年级、学科多有指定的课外作业。

抗日、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小学的教学,强调启发诱导,联系实际,注重“教、学、
做合一”。

建国后,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废止注入式,采用启发式及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学
方法。废除体罚,实行教学民主,强调“引起动机”,发挥学生求知的积极性。1950
年,课堂采用“三段教学法”,即新授、复习、应用三者有机结合。1953年,学习苏
联教学经验,普遍采用“五环教学法”,即组织教学、检查复习、传授新知识、复习
巩固、布置作业。同时强调详拟教案,加强直观教学,但曾出现教条主义的倾向。

1958年,过分强调政治挂帅,教学联系实际,致使劳动过多,影响了文化课的教
学。1963年贯彻《小学暂行工作条例》,强调“以教学为主”。各小学加强了基础知
识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即“双基”教学)。1965年批判教学上存在的形式主义、烦
琐哲学,解决学生负担过重问题。

“文化大革命”中,全盘否定了建国后17年的教育工作,强调阶级斗争是主课,
以社会为课堂,冲击了课堂教学,破坏了正常教学秩序,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1978年始拨乱反正,逐步恢复健全了县、社及学校各级教研组织,重新实行“以
教学为主”的原则,围绕备好课、上好课,开展教材教法研究。备课强调备教材、备
学生、备教法,课堂教学提倡“精讲多练,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减少无效劳动,向
45分钟要质量”,努力探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破分析法立读讲法,读讲与写作密切结合。县实验小学在一年级进行语文、
数学教学改革的同步实验,语文课采用“拼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方法,数学课采用中
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写的《现代小学数学》实验课本,进行“根据儿童心理多方面
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实验。同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本着“课内打基础,课外
出入才”的原则,配合第一课堂注意早期发现、早期培养。80年代中后期,各小学语
文教学着重引导学生自学,加强预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
力。数学教学以“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为题进行教学研究,以达到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之目的。

此外,自1986年,市教育局以书院乡中心小学一年级作为使用“九年制义务教育
数学教材”(试用本)试验。1990年秋,在市实验小学和书院乡中心小学的一年级全面
推行。

考试制度:清末至民国年间,小学分为临时考、学期考、学年考、毕业考及升学
考试5种。停止科举考试后曲阜的高等小学毕业生仍给予出身奖励,至民国元年废除。
其后改临时考为月考或双月考。考试初以甲、乙、丙、丁或优秀、良好、及格、不及
格记录成绩。后确立百分制,60分为及格。高等小学招生实行考试选拔制度。

建国后,学生成绩考查仍沿用百分制,闭卷考试。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标准
评定学生优劣。1955年推行五级制记分法,注重平时检查记分,取消期中考试。

1961年始,相继恢复传统考试制度,1964年全部恢复百分制记分法。学生学业成
绩分为平时考查和定期考查两类 平时考查不记分,定期考查分为期中、期末、学年
和毕业考试。“文化大革命”初期,取消考试和升留级制度,1973年始实行开卷考试,
学生看书做题。1976年,恢复闭卷考试。1983年始,根据省教育厅“改革考试、测验,
减轻学生负担”的要求,积极试验、探讨考试制度的科学方法。

附一:典型小学选介

曲阜市实验小学:曲阜市实验小学为市属国办小学。肩负着全市教育教学改革的
实验任务,也是济宁市定点对外开放单位。实验小学的前身系私立结义街初级小学,
创办于1933年3月,校址在东翰博府内。1944年,改称曲阜县颜庙街完全小学。

1949年迁至孔氏西五府(即今校址),1955年改为曲阜县立三皇庙街小学。1957年
五马祠街小学(前身系私立宏德小学)并入。1964年秋始定为曲阜县实验小学。“文化
大革命”初,学校停课,1968年改名“东风红校”,增设中学班。至1978年春学校有
小学班20个,初中班9个,高中班4个。是年秋复名曲阜县实验小学。1979年秋取消中
学班。1986年始定今名。1990年在校学生42班,3200人,教职工150人,专任教师132
人, 其中高级教师29人。学校设政教、教导、总务3处及教研室、校长室。学校占地
28.4亩, 教学楼、综合楼、合堂教室、校办工厂及其他配套建筑等总建筑面积10270
平方米。

学校教学设施比较齐全,声像设备有投影机32台、录放机2台、电视机2台、录音
机10台。音乐、体育器材价值达6万余元。藏书万余册,订阅报刊杂志150余种。实验
小学以“文明、勤奋、活泼、创新”为校训,“全、实、严、勤”为校风。在管理上
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及校长领导下的级部主任负责制。在教学上实行级部、
教研组并存的管理体制。学校在教育教学上坚持改革,先后进行“注音识字,提前读
写”、“发掘历史课潜力,对

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教育”及“愉快教育”、“情境教育”、“乐器进课堂”等
试验,取得成功经验。1987年荣获曲阜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1988年学校少先队获省
“金星大队”称号,1989年被评为济宁市文明单位及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教师中
有2人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师称号,8人分别获省优秀教师、优秀园丁、教
学能手、优秀辅导员称号,20名教师的40余篇论文在省内外刊物上发表或在各级教研
会上交流。有30名学生获济宁市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1985~1990年,学校多次接待美国、德国、日本、新西兰、新加坡、澳大利亚、
加拿大等国的教育参观团。

曲阜镇书院小学 书院小学系曲阜镇中心小学。其前身曲阜县高等小学堂创办于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是曲阜最早的官立小学,校址在原昌平书院。

1912年(民国元年)改称曲阜县高等小学校。1930年易名县立第一小学,时已初具
规模,占地10余亩,校舍30余间,在校学生7班220人。1934年名县立书院小学。该校
素有革命传统,早在30年代末学生中就有自治会、卫生会、科学研究会等进步组织。
1937年,著名革命者张旭(孔宪廪)、何毅(孙广茹)曾在此任教。后曾被定为中心国民
小学校、模范小学,颇有声誉。

曲阜解放后, 该校率先新生, 仍称县立书院小学。1955年发展到12个班,学生
370人, 教职工20多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易名“太阳升”小学,附设初中班,教
学秩序混乱。1978年始拨乱反正,1980年取消初中班。1982年定为城关镇中心小学。
1986年仓巷小学并入, 始定今名。1989年征地8.1亩扩建学校。1990年,学校增至16
个班, 学生881人,教师34人。学校占地14.1亩,校舍242间,总建筑面积4356.2平
方米。

书院小学坚持从严治校,以“忠诚、友爱、勤奋、创新”为校训,形成了“团结、
紧张、 文明、活泼”的良好校风。1987~1990年间,教师中有58人次获曲阜市优秀教
师、12人次获教学能手称号,有2人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及模范班主任。学生有7。名被
评为曲阜市、 7名被评为济宁市三好学生及优秀班干部。学校少先队多次被团市委评
为“金星大队”。教学成绩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董家庄乡小学 董家庄小学位于城东北lO公里董家庄,创建于1913年,始称曲阜
县董家庄乡立两等小学,学生5班152人,是曲阜农村较早的小学之一。1930年改为县
立第二小学。该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九一八”事变后,师生纷纷走上街头,呼
吁抗日救国。1938年日军侵占曲阜,学校停办。翌年复学,学校朝会挂孔子像,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