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学宫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a&A=1&rec=516&run=13

曲阜的学宫有专为优待圣贤子孙而设的四氏学和官设县学两处。其生员俗称秀才。
学宫的办学经费以官府划拨为主,学田租金为辅。

四氏学 221年(魏文帝黄初二年) ,魏文帝诏修孔子庙,并于庙外“扩建屋宇,
以居学者”,是为孔氏家学之始。历经800年,至1010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 曲阜
县令孔勖在庙侧建学,始称庙学。其规格先按州学例,后照府学例。

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庙学改建于孔庙东南,始设教授l员,又增颜、孟2姓生
员。1089年增设学正、学录(皆为孔氏) 各1员,官秩九品。1319年(元仁宗延祐六年)
议准颜、孟2姓可充任学官。1368年(明洪武元年) 庙学改为三氏子孙教授司,设孔、
颜、孟三氏教授1员,学录(可用异姓)1员。1465年(成化元年)颁三氏学印信。1527年
(嘉靖六年)准照州学例,额定廪、增生员各30人,每3年贡2人。1582年(万历十年),
迁至古泮池北。1587年(万历十五年)生员又增曾氏子孙,始定名为四氏学,并改铸四
氏学印信。四氏学设教授1员,官秩正七品,掌训课四氏生员;学录1员,掌副教授兼
袭封衍圣公嫡子的启蒙教师。1612年(万历四十年)四氏学准照府学例,廪、增生员额
进至各40人,岁贡1人。1614年(万历四十二年) ,迁于孔庙西侧观德门外,占地4.79
亩。清因明制,入学士子多时曾达300余人。

四氏学生员各治一经,月课季考与其他学宫同。流寓外籍的四氏子孙不准入学,
以防跨考乱宗,如有冒考乱宗者即送官治罪。其生员参加乡试另编耳字号房。从明代
起,乡试中式名额四氏学为2名,1724年(清雍正二年)增至3名。乡试举人榜中若无孔
氏子孙则不准发榜,需将孔氏考生试卷拆封公阅,取中1~2名,加在省中式名额之外
方可榜示,此即谓“无孔不开榜”。1904年(光绪三十年)四氏学停考。但四氏学教授
一职仍有人承袭,直至1920年。

四氏学学宫前有重门,门外有泮池,池上有桥,桥南有状元坊和进士题名碑。中
有明伦堂5间,东西厢各5间,东为启蒙斋,西为养正斋。堂后是尊经阁,左为教授署,
右为学录署,阁后为公子学舍。民国年间曾为孔教会驻所,今为曲阜一中校址。

县学 1044年(宋庆历四年) 行科举新法,曲阜始建县学,址在今城东旧县村(时
为仙源县治) 。1388年(明洪武二十一年)定岁贡生员例。曲阜县学负责管理“四氏”
子孙以外的生员和按例荐举贡生。 按定例廪、 增生员各20人,贡生定例3年贡1人。
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 改为每年贡1人,后改为每2年贡1人。1415年(永乐十三年)颁
令学宫以四书、五经、《性理大全》为攻读内容。

1526年 (明嘉靖五年十一月) , 曲阜县学迁至今城内矍相圃故址,占地7.5亩。
1546年(嘉靖二十五年) 、1665年(清康熙四年)、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1867年(同
治六年) 多次扩建重修。县学前有大门、泮池,中建明伦堂5间,左右两厢各5间,左
名进德斋,右为修业斋,其后分别为敬一亭、名宦、乡贤祠。明伦堂后为教谕宅。曲
阜县学与孔庙分设,祭祀孔子在孔庙内进行,此与他县所异。

县学设教谕1员, 官秩正八品,训导l~2员,主导生员的月课季考。月课于明伦
堂举行,由教谕或训导诵《训饬士子文》卧碑,讲授儒家经典及《圣谕广训》;季考
亦由学宫主持,每次考后根据生员成绩优劣分出等次,俟学政案临时详告。正式考试
分岁、 科两考。岁考每年1次,优等附生可补为增生,优等增生可补廪生,优等廪生
可升贡生; 科考每两年1次,优等者可取得乡试资格。清嘉庆后,月课渐不能正常举
行。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废科举,翌年设劝学所,县学遂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