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侨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a&A=1&rec=426&run=13

70年代后期,曲阜的侨务工作由县委统战部兼管,1982年设侨务办公室,隶属县
委统战部。1985年列入政府工作部门,负责侨情调查、落实党的侨务政策,加强与侨
胞、侨眷的联谊工作。

侨情调查 从1982年起,每年组织侨情调查,并逐年深入。1988年统计,全市移
居海外的侨胞、 外籍华人、港澳同胞共有84户,249人,分布于美国、日本、巴西、
新加坡、朝鲜、香港等17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从商、从工、从医、从教者居多,其
中任公司董事长、 教授、工程师等职务的知名人士有15人。全市有归侨4户,13人;
侨眷69户,278人,分布于13个乡镇。

落实党的侨务政策 从1978年起,重视在侨眷中落实党的侨务政策。先后为11人
平反冤、 假、错案,为1人解决历史老案;为13名知识分子评定了业务技术职称,并
为其38名家属、 子女办理户口“农转非”;为3名代课教师、临时工办理转正手续;
安排了13名子女就业。根据中办发[1984]44号文件精神,对历次政治运动中没收征用
的113.5间华侨私房, 政府拨款7.67万元予以补偿。市、乡两级政府根据党的“适当
照顾”的政策,为归侨、侨眷建房和子女升学、就业解决了一些具体困难。并积极鼓
励、 支持归侨、侨眷勤劳致富。归侨孔宪生,全家5口人,生活困难。1986年政府为
他解决无息贷款1000元办起棉花加工厂,次年纯收入达3000余元,到1990年,他已盖
上6间新瓦房,购置了小型拖拉机,成了村里的富裕户。归侨丛秀芳(女) ,生活无来
源,政府先后帮助她解决了1000元的资金,办起了家庭养鸡厂、养猪厂,生活逐渐富
裕起来。 1990年8月市委市府召开侨务工作表彰会议,对为归侨、侨眷排忧解难办实
事、支持其脱贫致富取得显著成绩的王庄、董家庄、尼山、曲阜4个乡镇进行了表彰;
对与海外亲人加强联络、 勤劳致富的孔宪法、翟经美、孔宪生等5名归侨、侨眷进行
了奖励。

归侨、侨眷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1980~1990年先后有30余人当选为济宁、曲阜
两市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其中任常委及副主席的有8人。

交友联谊活动 1978年以来,归侨、侨眷与海外亲人联系日益密切,每年书信往
来数百封,政府每到新年均向侨胞邮寄贺年片,每年发信函数十封,全面介绍家乡的
发展变化情况。 1982~1990年,政府共接待归国华侨33570余人次,其中重点侨团20
余个,华侨青少年夏令营观光团体11个。在接待中详细向他们介绍了曲阜的发展变化、
经济优势、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等,从而沟通了信息、增进了友谊。

通过通信、交友联谊等形式,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华侨、外籍华人和港澳同胞爱国
爱乡的热情。从1980年起侨汇逐年增多,至1990年,累计达80余万元;携物带款回乡
探亲者更为普遍。 为支持曲阜各项事业的发展, 还涌现出一大批慷慨捐赠的典型。
1985~1987年共向中国孔子基金会(驻曲阜) 捐赠人民币86.64万元,其中港胞包玉刚
先生一次捐赠50万元,香港冀鲁同乡会捐赠港币3.76万元,孔子后裔港胞孔德墉、美
籍华人孔令和各捐1万元, 旅日华侨王金玉先生捐给孔府饭店10套转桌,徐礼绪先生
捐给文物管理委员会日产丰田面包车1辆,割草机2台。为发展曲阜教育事业,1988年
以来,港胞沈炳麟先生先后捐赠人民币41.8万元,为尼山中学、杏坛中学建起了教学
楼和实验楼,为尼山乡夫子洞、东官庄两处小学购置了课桌凳和办公桌椅。为发展曲
阜经济,还有不少侨胞踊跃投资,先后与市经济委员会、市纺织厂、市水泥厂等单位
签订合作项目1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