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地下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a&A=1&rec=31&run=13

境内地下水的赋存和分布主要受岩性、构造、地貌的控制,气象、水文因素是
补给来源的重要条件,据含水岩层及其埋藏、形成条件可分为4种主要类型。
第四系孔隙潜水 孔隙潜水含水层,境内除丘陵及其边缘地带外,广大地区普
遍发育。岩性以砂砾石为主。潜水与承压水之间没有稳定的隔水层,故二者有密切的
水力联系。含水层的埋藏深度一般不大于15米,有1~2个砂层,间夹亚砂土及亚粘土,
构成潜水含水层组,砂层的单层厚度1~7米。潜水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多为10~20米/昼
夜, 平均为工14.73米/昼夜。口径为108毫米的钻孔单位涌水量0.01~3.0升/秒。
米,民用井的单位涌水量一般0.1~0.4升/秒·米。潜水水位埋深绝大部分地区1~3
米。但近年来由于各行各业用水开采量的增加,已引起潜水水位的显著下降。
境内第四系孔隙潜水水温14~18℃, 孔隙潜水矿化度都小于0.5克/升。总硬
度均小于标准40°,pH值一般在6.9~8.0之间,大部分为中性反应。水化学类型以重
碳酸钙钠镁型及重碳酸钙镁钠型为主,局部地带为重碳酸氯化物型。
第四系孔隙承压水 据含水层埋藏条件和水位,可划分为上、中、下部承压水。
上部承压水:发育在南辛以西,即南辛、张曲、夏家村、程家庄一带,为向西
开口的一喇叭形。含水层埋藏深度一般10~15米,个别地段达50米。含水层一般2~3层,
最多可达4层,总厚度10米左右,个别地段达20余米,含水层在20~40米深度内较集中。
岩性以粗砂为最多,部分为砾石及细砂。含水层的渗透系数5~55米/昼夜,平均为34
.43米/昼夜。钻孔的单位涌水量为0.1~4.7升/秒.米(口径为108毫米)。含水层
总厚度10~22米的南部地区单位涌水量为l~5升/秒·米。
中部承压水: 埋藏在40~65米。含水层组厚度变化较大。岩性由砂砾石、中粗
砂、粗砂组成。含水层总厚度一般5~10米,层数一般l~2层,个别地段3层。西部张曲
一辛庄一南庄一带的弧形地区是含水层最发育的地区, 含水层总厚度10~13米。含水
层的渗透系数大者达30~40米/昼夜,个别钻孔只有2~6米/昼夜。实际抽水的单位涌
水量为0.07~4.2升/秒·米。水位埋深一般2~5米,比上部承压水水位低2~3米。
下部承压水:分布范围比中部承压水还小,主要发育在西部郑家村~伊家村~苑
庄一带的弧形地区内,埋深60~95米,伊家村地段达100米左右。含水层厚度一般小于
l0米,渗透系数小于24米/昼夜,钻孔单位涌水量小于1升/秒· 米,水位埋深3~11
米,低于中部承压水。
第四系孔隙承压水水温16~17℃, 上部承压水矿化度一般0.2~0.35克/升,
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钙钠镁型为主,部分为重碳酸钙镁钠型。中部承压水矿化度一般
0.2~0.32克/升,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钙镁钠型为主,部分为重碳酸钙钠镁型。下
部承压水矿化度0.2~0.28克/升,以重碳酸钙镁钠型为主。
上寒武系裂隙岩溶自流水 发育在城南北兴埠~三合村一带。 隐伏于其地下的
裂隙岩溶自流水, 北面受第三系地层阻挡,西面则受峄山断层及其西侧石炭~二迭系
地层阻挡,上覆有较厚的第四系弱透水层,由补给区径流来的地下水,在这一带产生
回水而形成自流水区。自流水含水层为上寒武系凤山组石灰岩,埋深由南向北加深,
在北兴埠~三合村一带灰岩埋深为100~110米,岩溶较发育。自流水水头都比第四系孔
隙潜水水头高,一般高出3~10米。与第四系孔隙潜水无联系。
上寒武系裂隙岩溶自流水矿化度一般0.18~0.25克/升,都低于第四系孔隙潜
水和承压水。总硬度(mg/1) 为89.7~90.3,pH值在7.6~8.0之间。水化学类型以重
碳酸钙镁型与重碳酸钙镁钠型为主。
基岩风化裂隙潜水 主要赋存于境内北、东、南三面的低山丘陵区内的岩层风
化裂隙中,岩性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变粒岩及各类混合岩等。风化带深10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