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商品储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a&A=1&rec=272&run=13

仓储设施 建国前及50年代商储仓库多沿用旧式瓦房。50年代后期。县百货公
司虽修建了2000平方米的4栋仓库,但设备简陋。60年代,国营商业系统翻修仓库400
平方米。库内增设温度计及防虫、防潮设施。70年代,国营商业先后修建了五金仓库、
蔬菜仓库、 烟酒糖茶专用库和百货仓库等,总面积12300余平方米。增添了排风房、
吸潮器、烘干器、大型防火工具和报警器等先进设备。1978年,供销系统已有设备比
较先进的仓库2000余平方米。 1980年,国营商业的仓库达13104平方米,其中,永久
性的7440平方米,简易的5664平方米,基本适应了商品储存的需要。

仓储管理 50年代, 为提高仓储利用率,库内实行划区、分类、货位编号、合
理堆码、上下储存商品等措施。并开展防火、防盗、防霉烂腐变、防虫蚀鼠咬的“四
防”活动,仓储人员对商品分类管理,精心养护,做到了商品入库快,调拨快,日账
日清,月对季盘,定额管理。60年代,建立了商品出入库、商品管理等制度,坚持开
展“四防”、“四无”活动。70年代,仓储管理工作逐步向制度化、标准化、专业化、
科学化迈进。1980年下半年开始,全县商业系统普遍开展创“四好仓库” (服务思想
好、执行制度好、指标完成好、安全生产好) 活动。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对仓储管
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1985年后,商业局举办学习班3期,下属公司举办9期,培训286
人次。1990年抽查24栋仓库、220笔账目,收发差错率在1.6%以下,货帐相符率100
%,商品有效率保持在96.5%以上,平均保管费用比1984年下降0.4元。百货、五金、
副食品3个公司被济宁市商业局评为“四好”仓库先进单位。

商品运输 清末, 货源比较近,商品多为肩挑或独轮车、二把手、木轮大车等
运输。民国年间,进货地点扩大到济南、青岛和上海等地。长途运输以津浦、胶济两
条铁路火车为主,短途运输仍多靠人力和畜力。

50年代后期, 货源扩展到数个省市,本地的名优土特产品也开始销往外地。商
品多在兖州火车站或姚村火车站集散,再以人力车或牛马车转运,亦偶有汽车。60年
代,短途运输工具中,汽车已占一定比例,但仍以地排车、胶轮马车为多。1980年起,
则以拖拉机、汽车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