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集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a&A=1&rec=267&run=13

设置 清乾隆年间,曲阜城四关皆有集市,每旬有4个集日;吴村、陶洛、管村、
董家庄、姚村、戴庄等大村镇亦有集市,每旬各为两个集日。张羊、大庄、马厂、峪
口、息陬等村及城内颜庙街、后作街设有孔府管辖的义集。时家庄、柳庄等设有官集。
各集市均设有粮行、猪羊行、牛驴行、布行、杂货行、屠行、鱼行等20余行。每行都
有经纪。 1938年,城关4集因战乱全部迁至沂河崖。乡村集市有南辛、息陬、陶洛、
小雪、陵城、姚村、董庄、吴村、峪口等28处,直至建国初期。

1951 年, 在城内鼓楼门北原孔府菜园处建立贸易市场,两年后迁往东关。1957
年,全县有集市23处,1962年增至25处。其中上市5000人以上的有城关、南辛、陶洛、
吴村等8处,3000至5000人的有陵城、小雪等5处,3000人以下的有宋家村、土门、高
家店、纸坊等12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我市集市建设。全市1984年集市
已恢复发展到30个。其中,万人以上的大集市6个,5000人以上的中等集市8个。1990
年, 全市共有集市3l处。其中,农贸市场30处,旅游品专业市场l处,较大的集市有
鲁城商场、南辛、姚村、董庄等。

经营 建国前城西大庄的绢花、 纸花即行销全国各地。姚村集是秫秸编织品的
集中交易市场,每年都有大宗的编织品行销外地。

1953 年对粮食、 棉花实行统购统销后,允许上市的农副产品主要是干鲜果品、
蔬菜、鲜蛋、猪、羊等。1954年,私营摊商(流动商贩)和坐商的经营额约占社会商品
零售总额的26.64%, 次年上升到51.35%。1956年市场开放,土副产品、小手工业
产品、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等纷纷上市。1961年初,集市贸易好转,上市人数增
多,商品由180余种增至230种。同年6月至次年5月,全县集市贸易额达5049万元。

1963 年, 上市物资总额2178万元,成交额1113万元。“文化大革命”时期,集
市贸易不景气,人数少,物资少,成交额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集市贸易活跃。1982年,上市物资由300余种增至600
余种,成交额2402万元。1986年,成交额3262.4万元,占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21
.5%。 1990年,全市集市辐射面由原来的1省3市5县扩大到6省12市28县,上市物资
达1000余种,成交额15000万元,占全市社会商品零售额的42.6%。

集市选介

鲁城商场: 1987年8月动工,12月上旬投入使用。占地49亩,营业房153间,塑
脂大棚150米,覆盖面积900余平方米,货台1200平方米。有成衣、布匹、针织百货、
肉鱼鲜蛋、干鲜果品、各种调料、蔬菜及大小牲畜等30多个行业。上市物资1000余种,
固定摊位400余个,初为双日集,不久即改为天天集。1990年,辐射面积达5省10市16
个县区,日成交额5万余元。

鲁城商场图273页

姚村农贸市场:1986年在原集基础上改建。占地面积5.1万平方米,建货台700
米, 简易货棚350平方米。集日为农历的“五、十”,入市2万余人,上市物资800余
种,日成交额4.5万元左右。辐射河南、泰安等省市的13个县市。为曲阜市西部最大
的农副业产品集散地,也是姚村镇传统席编织品的专业批发市场。

南辛农贸市场: 1988年开始改建,首先投入使用的是1800平方米的木材和大小
牲畜市场。 1990年,建成长1490米,宽18米,总面积4.7万平方米的柏油路面市场。
辐射面由原来的3个县扩大到5县, 集日为农历的“三、八”,登市人数3万以上,日
成交额4.5万余元。南辛集为曲阜市东南部物资交流的中心。

歇马亭农贸市场: 1989年6月动工改建原集场地,新拓路面长500米,宽10米,
添建货台800米。集日为农历的“五、十”,登市人数2万余人,日成交额由改建前的
1.2万余元增至2.5万元左右。为曲阜市北部最大的农贸集市。

陵城农贸市场: 陵城集原为沿街集,无固定设施,1989年动工改建,次年投入
使用。 新市场全长750米,其中柏油路700米,总面积8100平方米,有货台410米,简
易货棚380平方米,铁栏杆围墙350米,固定营业房38间,为半封闭式市场。登市人数
由原来的5000余人增至万余人。 每逢“五、十”设集,日成交额5万余元,比1988年
增长近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