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邮政业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a&A=1&rec=259&run=13

清末及民国时期,曲阜经办业务有函件、包件及汇兑3项。函件以信件 (其中大
部分为商务传单) 为主,包件及汇兑均以普通包裹、普通汇兑为主。境内各代办所仅
办理收寄信件。邮政业务发展缓慢,且时有中断。

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 为适应革命斗争需要而成立的战时邮局主要为党、
政、军机关服务,负责传递共产党的文件、书籍、报刊和信函,并办理革命军人邮往
解放区的信件、包裹和现金汇款。1948年10月,增加了报刊发行业务。

1950年2月, 执行全国统一的邮政资费,是年邮政业务总收入2.38万元。随着
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渐增加了电报汇款、机要通信等邮政业务。1965年邮政业务总收
入9.66万元。 “文化大革命”期间,邮政规章制度多被废除,营业时间不正常,邮
政业务也受到一些损失。

1978年始, 把增强通信能力、提高通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摆到首要位置,使
各项邮政业务有了较快的发展。1985年,全县16处邮电局、所均办理邮政业务,业务
总收入32.88万元。 1986年, 开办了邮政储蓄、大件商品包裹、邮政快件等业务。
1990年,调整国内邮政资费,调整幅度提高150%,年末,邮政业务总收入93.8万元。

函件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 ,曲阜始办理函件业务。抗日战争前夕,办理
的函件业务有国内国际信函、明信片、商务传单、贸易契等。1938年日军入侵曲阜后,
除县城内东南门、东门、西门3处商业区信件较多外(绝大部分是商务传单) ,其它地
方信件很少,平民的信件不到三分之一。

1948年10月, 新建曲阜县邮政局,开始出售邮票,办理收投普通信函和挂号信
函。翌年出口函件15.6万件,函件收入1.34万元。1952年,增办盲人读物、保价印刷、
保价信业务,1960年增办特种挂号信函业务。1965年,出口函件76.4万元,函件收入
5.7万元。 1966年9月1日~1969年5月1日,对毛泽东著作一律实行免费作挂号印刷品
收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为方便人民群众用邮,在全县增设了信筒、信箱,每
个支局、所均办理函件收寄业务。1985年,全县经办的函件业务有信函、明信片、印
刷品及盲人读物4种,业务量628.1万件,其中出口函件166.1万件(包括免费) ,年
出13函件业务收入13.11万元。 1986年始,函件业务量稳步增长,1990年,全市经办
的函件业务有信函、 明信片、印刷品、邮政快件和盲人读物5种,邮政业务量621.72
万件, 其中出13函件198.9万件,函件延误差错率为0,年出口函件业务收入37.59万
元。占邮政总收入的40.08%。

包件 1909年(清宣统元年),曲阜始办包裹收寄业务。1937年,经办代收货价、
联邮包裹及联邮保价包裹业务。

1948年lO月, 增办快递小包业务,执行以收寄个人小包为主的方针。翌年出口
包件0.5万件, 包件收入0.65万元。1950~1952年,办理工业品包裹业务。1954年,
增办代收货价业务(1962年停办)。1957年4月1日,包裹和快递小包由500克起重计费,
改由100克起计费。快递小包按信函程序处理,限重500克,费率比普通包裹多50%。
1960年,出口包件2.2万件。“文化大革命”期间,年包件业务量为2万件左右。

1979年7月, 增办乙类保价包裹业务,收取包裹逾期保管费。9月,恢复收寄工
业品包裹业务;同时取消铁路沿线间互寄工业品包裹每件5公斤重量的限制。1980年8
月,恢复代收货价业务。此后,由于城乡经济发展,包件收寄业务发生了新的变化,
即食品包件减少,商品包件增多,小件包裹减少,大件包裹增多,包件总数减少,总
重量增加。 业务收入明显增加。1985年,包件交换量7.7万余件,其中出口包件2.14
万件。包件收入4.9万元。1988年,出口包件4.26万件。1990年包件交换量4.08万件,
其中出口包件1.62万件,包件收入8.73万元。

汇兑 1909年(清光绪元年) ,曲阜始办普通汇兑业务。1913~1933年,开办兑
付国际汇票、存簿储金、小款汇票、电报汇票等业务。

1948年10月,新建县邮政局开办普通汇兑业务,最高限额人民币100万元(旧币),
通汇范围只限省内。翌年11月,开办定额汇票,汇费一律2000元(旧币),只限华东区
通兑。1953年,个人汇款由县局办理,最高限额300万元(旧币) ;机关、团体、企事
业单位则由银行办理。1954年,改变由邮电系统进行调拨的做法,采取向当地银行立
户存取、月底上划差额、由省局与上级银行进行结算的办法;10月实行“凭证兑付”
办法, 增办电报汇款业务。1955年9月,定额汇票停办,开始配备专职汇兑检查员。
1958年1月起, 汇费标准改按汇款金额的1%收取,并规定最低汇费l角。1965年,出
口汇票3.6万张。 “文化大革命”期间,业务量呈下降趋势,1970年,出口汇票1.61
万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汇兑业务
开始活跃。 1982年,汇款最高限额由300元扩大到5000元。境内个人汇款,尤其是联
合体、个体专业户的汇款越来越多。1985年,汇票交换量11.04万张,其中计费出口
汇票3.63万张,年汇票收入2.63万元。1990年,汇票交换量10.87万张,其中出口汇
票3.07万张,年汇费收入4.82万元。

发行 清末及民国时期, 曲阜无报刊发行业务。1938年,日军侵占曲阜后,邮
局以印刷品邮件寄递《荣报》、《申报》、《基督报》等少数报刊。抗日战争及解放
战争时期,曲阜战时邮局把中国共产党报的发行作为邮局主要任务之一,及时地将报
刊送到各党、政、军机关。

1948年10月, 只办理报纸发行业务,翌年增办刊物发行。1951年,遵照全国及
华东发行会议提出的“贯彻邮发合一,扩大发行力量;作好发行工作”的指示,全县
普遍建立了发行站(员),组织了读报组,积极收订报刊,发行量明显增加。1952年,
报纸累计份数达到35万份,杂志累计份数2万份。1953年4月,废除报纸、杂志随时预
订制度,实行每年分四个季度进行整订的计划发行制度。由于该制度对时间卡得过死,
一度出现订不到、买不着报刊的现象。随即采取破季、破月收订报刊办法,同时放宽
一些核减过多的报刊定额份数,当年发行量达到53.8万份。1957年,县局制订了发行
质量检查办法,将津浦铁路沿线的吴村、姚村两个投递区进行直封。1961~1962年,
发行量有所下降,1963年起,开始回升,服务质量也明显提高。

“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 多数报刊社陆续停业, 业务量大幅度下降。杂志由
1956年的17.2万份,下降到1972年的6.09万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报刊逐年扩大发行,订销量大幅度增加。1985年,全
县订阅报刊达2458种, 其中报纸356种,零售报刊277种,其中报纸5种。全年订阅报
纸期发份数4.57万份,累计份数743.60万份;零售刊物期发份数6.37万份,累计份数
80.98万份。

1989年, 由于报刊价格上调,发行量减少,但发行收入增加。1990年,全市订
阅2530种, 其中报纸370种; 零售报刊260种, 其中报纸为零。 订阅报纸期发份数
38190份, 累计份数为6416855份。零售刊物期发份数28172份,累计份数403679份,
发行收入达到28.46万元。

机要 1957年4月,中共曲阜县委经办的机要通信划归县局经办,负责境内县、
团级以上党、 政、军机关、大专院校机要文件的寄投工作。当年出口机要文件1.8千
件。1958年下半年,扩大服务范围,经办县级以下机要通信业务。1962年,对县级以
下机要通信业务进行整顿,年业务量增至6.1千件,1965年,达9.8千件。

“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机要工作受到影响,业务量急剧下降,1970年,仅办
0.9千件。

1979~1980年, 年出口机要文件2.1千件左右。1981年7月起,停办县级以下机
要工作。1985年,办1.3千件左右。

1986年始, 机要通信质量不断提高。机要邮件延误差错率和邮件失密丟损率均
为零。1990年,业务量1.3千件。

集邮 1983年9月,县局设集邮门市部,开始经营纪念邮票、特种邮票、首日封、
纪念卡、纪念币、邮折、放大镜、集邮册、集邮目录等用品。并办理函购及新邮票的
预订。翌年业务收入2.5万余元。

1984年9月, 成立曲阜县集邮协会。有会员50人,下设8个基层集邮小组,参加
小组成员共400余人。 协会成立期间,在县局举办了曲阜县首届个人集邮藏品展览。
展出540余页贴片、 90余框、280余枚集邮品。邮展历时7天。集邮爱好者增多,集邮
收入不断增加,1985年,收入5.2万余元。

1989年首届孔子文化节期间, 发行了孔子纪念邮票及其邮品,销售额达20余万
元。1990年集邮收入12.79万元。

邮政储蓄 1986年7月开办,全市设12个储蓄网点,有储户2829户,年底储蓄余
额141.72万元。1990年,储蓄网点13个,储户36853户,年底储蓄余额72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