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防汛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a&A=1&rec=184&run=13

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一向重视防汛工作。自1950年起,每到汛期就及时建立防
汛指挥部,指挥部由市(县)党政领导人分别任政委、指挥,吸收水利、公安、交通、
邮电、粮食、物质、农业、计划、供销等部门的领导干部参加,由水利局局长担任指
挥部办公室主任,主持日常工作。50年代,防汛指挥部设在书院村,后设在水利局。
办公室负责向全市(县)传达指挥部的总体工作意见,督促、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搜
集雨情,及时为防汛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

尼山水库和红旗闸建成后,每年汛期都单独成立防汛机构,按照市(县)防汛指
挥部的要求开展工作。

13个乡镇分别建立防汛组织,各村、街防汛队伍分为抢险队、常备队和预备队。
抢险队负责险段加固工程,常备队负责水情监视,预备队准备在必要时进行增援。在
大汛到来之前,由水利管理部门对境内河堤、库坝、闸坝等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发现
隐患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各基层水利站及库闸管理单位根据防汛需要,备足有关料物,
做到随用随取。邮电、无线电通信部门保证有关信息的及时传递。

尼山水库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曲阜、兖州的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关系到
津浦铁路的正常运行。为确保水库1000年一遇洪水位129.3米不倒坝,特制定了非常
措施, 汛中控制水位为123.5米, 当达到125.6米时即开闸泄洪。为扩大泄洪量,
1976~1977年,增建非常溢洪道工程,使泄洪能力提高到每秒2935立方米。

泗、沂河是境内主要排洪河道,为便于管理,防汛指挥部将两河的防汛责任作
了落实:书院、时庄、陵城防护泗河南岸,王庄、姚村防护泗河北岸;南辛、息陬、
小雪、陵城防护沂河南岸,南辛、防山、城关、时庄防护沂河北岸。

为预防特大洪水威胁曲、兖二城和津浦铁路,在时庄乡西半部和泗、沂河三角
地带设滞洪区两处。第一处位于张村与鹿家村之间泗河南岸。当上游洪水不能及时下
泄而威胁曲阜时, 便在该处破堤200米以分洪。该滞洪区淹没面积2.6万亩,受淹村
庄21个。第二处滞洪区用于泗、沂两河汇流后,构成对兖州和津浦铁路威胁时,破张
魏庄和依仁村之间沂河堤200米。淹地1.9万亩,受淹村庄8个。并在滞洪区使用前,
及时将受淹范围内的居民转移到安全地带。附:1957年抗洪纪实

1957年7月中旬,连降三次暴雨,境内沟满河平。为防止洪水肆虐,7月22日,
中共曲阜县委向县直各单位及曲阜驻军负责人作了“抗洪斗争动员报告”,要求全县
军民做好抗洪抢险准备工作。 24日晚,连降暴雨3小时后,泗、沂二河洪峰相继进入
曲阜段,其中泗河洪峰流量每秒高达4020立方米。泗河、沂河、蓼河多处决口,曲阜
西半部成了一片汪洋。于是,县委领导人分片指挥抗洪救灾。县直机关、曲阜驻军、
城内学校及曲阜西半部人民全力以赴参加抗洪斗争。堤岸决口处,抢险者就近砍伐树
木,加上门板、秸料、粘土等,全力堵塞。

河套村西沂河北岸决口,洪水直冲曲阜城。为阻止洪水入城,从东南门至陈家
桥沿公路用草袋装土构筑防洪墙,但因洪水上涨,后又改堵两城门。为接救城外灾民,
南门至沂河间拉起一道绳索,使其攀绳入城脱险。

曲阜驻军防空连负责宫家村至毕家村西泗河段抢险,因水文站处洪水漫溢,林
河桥被淹没,l连长落入桥下而殉职。

当洪水危及到兖州城和津浦铁路时,则采取在粉店村东破堤分洪的果断措施,
从而避免了灾难性的损失。

灾后,县委领导人带领干部分片查防灾情,并采取有效措施恢复生产,妥善做
了自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