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提水工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a&A=1&rec=176&run=13

提水站 1964年,境内先后建起道沟、东泗滨、宫家村、后瓦窑头、前瓦窑头、
刘家村等7处提水站。此后,各社、队陆续兴建。至1990年底,境内共建提水站150余
处,其中较大的有5处。

冯家村提水站: 位于王庄乡红旗闸北干渠上,1974年兴建。总投资12万元,投
工日6.3万个,共开挖土方1.1万立方米,砌石2160立方米,该站分两级提水,一级
站扬程15.5米,提水量每秒0.5立方米。安装2台机组,一台为695型柴油机,配套12
吋离心水泵;另一台为55千瓦电动机,配套12吋离心水泵。槽长750米,采用每孔8米
桁加结构,下接950米地下土渠到达二级站渠首。二级站分高低两个扬程,低扬程6米,
安装78千瓦电动机,配套10吋离心水泵I台;高扬程10米,安装495型柴油机,配套12
吋离心泵1台,通过450米混凝土拱肋结构渡槽输水。

车家庄提水站: 位于王庄乡红旗闸干渠上,1974年兴建。总投资16万元,用工
日5.2万个,共完成土方1.7万立方米,砌石1160立方米,钢筋混凝土480立方米。该
站分两级提水。一级站安装132千瓦电动机1台,配套20吋水泵l台,扬程19.4米,通
过30孔360米联拱式渡槽,下接地下水渠690米到达二级站渠首。二级站安装高扬程机
组2台,扬程13.5米,通过760米渡槽输水,渡槽下部为钢筋混凝土排架,上部为“U”
型薄壳槽身,每孔净跨10米,墩高13米。

石泉庄提水站: 位于董家庄乡石泉庄南,1974年动工,投工日2.5万个,用石
1400立方米,至1975年5月完成,工程有从岭河穿过津浦铁路至石泉庄前长500米的引
水砌石涵洞, 涵洞截面为1.0×1.2平方米,1008米长的钢筋混凝土拱渡槽,最大墩
高10米,总扬程21.5米,装机55千瓦,电动机2台。出水量每秒0.3立方米。

梁公林提水站:位于防山乡梁公林村东,以红旗闸蓄水为水源。1975年3月,调
集民工800人施工, 总投资60万元, 完成土石11.3万立方米, 砌石2.6万立方米。
1977年春完成,该站为两级提水。

一级站,引渠长600米,渡槽长500米,净跨10米双曲拱渡槽45孔,净跨5米砌石
渡槽5孔,总扬程25米。1978年开始配套3个机组,共360马力,设计流量每秒1立方米。

二级站, 引渠80米,渡槽300米,净跨10米双曲拱渡槽16孔,净跨5米砌石渡槽
16孔,砌石干渠2100米,总扬程20米。1978年开始配套2个机组,共160马力,设计流
量每秒0.75立方米。

孔村提水站: 位于王庄乡孔村西南,红旗闸北干渠支渠上。1978年,由前孟、
孔村、倪家村3个大队分别安装110马力柴油机3台,提水灌溉跃进岭农田。

井建工程 建国初期, 境内多土、砖、石井,由于挖掘浅,水量少,不能满足
农田灌溉的需要。50年代后,重点发展机井,并根据地下水情况,适当发展自流井、
长条井、山区深井等,土井大部作废。至1990年全市有各类井1万余眼。

土、砖、石井:建国前境内灌溉及饮用水多靠土井,有少量砖、石井。

1949年, 境内有土、砖、石井5000眼。 1956年,县人民委员会为发展农业
生产,积极鼓励各农业社开发地下水资源,当年新打土井8880眼,大部分用砖、石砌
护。 到1957年,全县土、砖、石井达到25000余眼。此后因出现机井,土、砖、石井
逐年减少,1962年,还剩13600余眼,到80年代,多被淘汰。

机井: 1958年在大庄村西北用弓子钻打成曲阜第一眼机井。井深18米,直径40
公分。 此后逐步发展,到1962年达到125眼。1963年初,从单县引进轲辘钻机并改装
推广。 同年,山东省地质局给曲阜县500型岩心钻井机一部,除随机职工外,县又配
备一部分人员,组成了打井队。到1970年,全县机井达到3422眼。

1971年, 开始应用物探电测与水文地质相结合的方法定井位,使成井率高达95
%。 1975年,开始使用150眼磨盘式动力钻机,打井效率更高,机井迅速发展。1985
年,发展到8740眼。至1990年,境内机井达到9758眼。

自流井:1962年,山东省地质局801队第三分队在北兴埠村南第一次发现地下水
沿套管涌出,后保留套管,成了自流井。为利用这一廉价水源,此后不断开发。1965
年达到8眼, 1970年达到44眼。1975年达到62眼。1978年最多发展到74眼。进入80年
代,由于地下水减少,自流量越来越小,每逢旱年,大部停流。

长条井: 1971年,吴村公社峪南大队为引用马石棚水库的蓄水,于地面下10~
14米处,开挖了一条长500米,宽1.5米,高2米,顶为拱形的地下渠道。当水库中无
水时, 每小时也可引出150立方米的水量,后将此渠称作“长条井”。70年代,吴村
和董庄两公社组织九山脚下的22个大队, 先后开挖6l条长条井。至1990年,达到200
条。

山区深井: 境内东部山区地下水贫乏,群众饮用水相当困难。1964年,济宁地
区水利局机井队,在防山乡石汪村钻成第一眼深60米的机井,得到群众的欢迎。1967
~1968年,县水利局机井队又分别于双山口和石汪钻成两眼深井,除解决两村群众饮
用水外,还可供部分耕地点种用水。到1982年,国家共投资44.35万元,帮助石汪、
双山口、 甘辛庄、大峪等14个村庄钻成深井20眼。1983年后,在防山、尼山、南辛3
公社的39个村庄大力开发深井, 至1987年, 打成深井30眼。1990年,境内共有深井
133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