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条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a&A=1&rec=165&run=13

60年代初,息陬公社沂河岸边的步家庄、南元疃、南夏宋、东陬、二张曲等村庄
的农户普遍利用簸箕柳、紫穗槐、白腊条进行条编,编织的主要产品有大小篓、抬筐、
粪箕、筛子、菀子、柳条包、安全帽、笼嘴等,大批供应市场。此后,随着编条产量
的增长,沂河沿岸多数村庄把条编当作一项重要副业,年产10~30万件,产品除在本
县销售外,还销往邻县。

70年代初,姚村公社的保宁村、颜家村、于家村、王家村的不少农民利用白腊
条编织酒容器,产品有大小不等的酒篓、酒海,编成后再用桑皮纸、猪血等进行内裱
糊,装白酒销往东北。此后,随着白酒外销量的不断增加,条编业在姚村公社多数村
庄发展起来,年产酒容器达10万件以上。70年代后期,随着果品的大量外销,吴村、
王庄、董家庄、时庄、陵城等公社多数村庄利用紫穗槐条编织苹果筐,年产达10万件。
80年代, 境内年产编条在100万公斤以上,1988年,达到365.8万公斤,全市年生产
各类条编产品多在60万件以上,最高的1988年达125.7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