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家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a&A=1&rec=157&run=13

大家畜 境内大家畜有牛、 马、驴、骡4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畜力。建国后
的41年间, 大家畜的发展经历了一条曲折的道路。1949年,全县有大牲畜17500头,
经过6年的不断发展, 至1955年达到27928头, 增长59.6%, 平均年递增8.1%。
1956~1963年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饲料缺乏,喂养不善,大牲畜
大量死亡。1960年全县大牲畜仅剩17047头,比1949年还少453头,为建国后的最低年
份。1964~1970年随着经济的好转,饲养工作的加强,大牲畜又呈上升趋势。1970年
达到35359头, 比1963年增长83.8%,7年间平均年递增9.1%。此后,处于稳定发
展时期, 虽然牛、 马数量有所减少,但驴、骡数量不断增加。1990年,全市大牲畜
36024头。

牛: 历来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畜力,1949年全县养牛14895头,占大牲畜总数的
85%。 到1955年增长到23700头。此后,开始下降,尤其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大批死
亡, 至1960年下降到14500头,低于1949年的存养量。1963年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好
转,集体喂养的加强,牛的数量逐年增多。到1970年开始突破3万头,达到31227头。
为建国后的最高年份。70年代,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村耕地、运输逐步以
拖拉机为主,牛的饲养量逐年减少,1981年为25487头,至1990年减至22840头。

马:1949年全县有马17匹,农业合作化后,随着胶轮马车的逐年增多,马的发
展较快,至1981年,达到2173匹,为1949年的127.8倍,为建国后的最高年份。此后,
胶轮马车多为拖拉机、 农用汽车所取代, 马的饲养量逐年减少,1990年全市尚有马
1482匹。

驴:1949年,全县有驴2550头。此后逐年发展。1967年开始突破3000头,1973年
突破4000头, 1976年达到4302头, 为建国后第一个较高年份。此后,有所下降,至
l985年年存养量大体稳定在3000头左右,1986年后,随着个体运输业的发展,毛驴车
的增加,驴的存养量又大幅度增长。1988年增至5582头,1990年上升到6670头,为建
国后的最高年份。

骡:1949年全县有骡38匹。这一牲畜有耐力,好饲养,很受农家的喜爱。建国
后的41年间, 一直呈上升趋势。 1981年达到1644匹,为1949年的43倍。1985年增至
3080匹,1990年上升到5032匹,为1949年的132.4倍。

小家畜 境内小家畜以猪为大宗,其次为羊、兔等。建国后的41年间,小家畜
发展很快。1990年末生猪存栏23.6298万头,为1949年的5.7倍,生猪出栏27.1万头,
为1949年的13.55倍,猪肉产量2084.7万公斤,占当年全市肉类总产量的86.9%。
1990年末羊存栏11.2546万只,为1949年的46.3倍,家兔存栏9.1857万只,为1956
年的612倍。

猪: 1933年,境内养猪2.5万头左右。到1949年发展到4.1395万头。建国初
期继续发展, 到1957年达到7.9056万头,比1949年增长9l%。1958年“大跃进”期
间, 盲目提出发展“万头养猪场” 的口号,导致管理不善,疫病流行,大量死亡。
1959年减至4.2195万头,比1957年下降46.6%。1960年后,开始回升,到1963年末
存栏数与1957年持平。 1966年开始突破10万头大关, 70年代,稳定在lO万头以上,
1982年突破20万头大关,到80年代末期,一直稳定在20万头左右。1990年年末存栏23
.6298万头。

猪图191页

羊:境内以山羊为多,绵羊次之。1949年末全县羊存栏2430只,到1957年发展
到1.457万只,1958年大刮“共产风”期间,社员大量宰杀自食。年末,仅存8521只。
1959年后开始回升, 到1962年发展到3.4912万只。此后,又呈下降趋势,1966年,
降至5595只。 70年代略有发展,1979年再次突破2万只,进入80年代,出现大发展局
面。1981年4.8197万只,1986年发展到6.2万只,1987年上升到7.99万只,1988年突
破lO万只大关。到1990年末,存栏11.25万只。

兔: 境内养兔历史较短。 1956年, 全县仅有150只,到1962年开始超过万只,
1976年增至4万余只。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大量发展肉食兔。1980年开始突破l0万
只大关。1985年最多达到13.68万只,此后,略有下降,1990年末存栏9.2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