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采种育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a&A=1&rec=151&run=13

树种采集与引进 采集:民国时期,县苗圃采集少量侧柏种育苗。建国后,每年
采集栎树种3.5~5万公斤, 侧柏种500~5000公斤,多外调。1956年采刺槐种2700公
斤,以后渐少,不够自用。1956~1964年,每年采收小叶杨种子1~4公斤。60年代初,
年采紫穗槐种1000~1500公斤。 1976和1982年,两次选取4株毛白杨为母株,插条或
接穗育苗。

引进:1954~1956年,先后从外地调入核桃种4000公斤,赤松、油松、黑松种
各1000公斤, 麻栎种3.38万公斤。此后,又陆续调入软枣、花曲柳、乌桕等树种。
1959、1964两年,调入松树种4750公斤,板栗种2500公斤。1965、1967两年,又调入
核桃种0.7万公斤, 刺槐种0.6万公斤,紫穗槐种0.9万公斤。70年代末至1984年,
再次调入刺槐、紫穗槐种各2.5万余公斤。80年代后期,引进石林刺槐和鲁选号刺槐
无系性优良品种,引进黑奥林、扎娜等良种葡萄,津青、红丹等良种苹果,还有黄桃、
春蕾桃等。

苗木繁育 国营苗圃育苗:民国时期有五泉庄、西关农事试验场两处国营苗圃。
所育苗木有榆、桑、侧柏、马尾松、刺槐等近10种,年产l~2万株,存圃苗20万株左
右。建国后,五泉庄苗圃改名方家村苗圃,有地150亩,与西关苗圃为一个核算单位。
50年代初,以育侧柏、加杨、刺槐为主。60年代,主要培育四旁植树和果园、桑园所
需苗木,年产20余万株。1980年前后,以杨树类、兰考桐等为主,同时,风景树苗逐
渐增加,成功试育了龙柏、刺柏、雪松等。

另外,尼山林场有苗圃10余亩,年产侧柏苗40~50万株。1987年,选育的“九
山红”山楂通过市级鉴定,获济宁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集体与个体育苗:50年代初,北部山区的峪西、红山等村始建苗圃,至50年代
后期建苗圃的村队逐年增多。1964年,全县集体苗圃达到1000余亩。山滩较多的社队
为育苗重点单位,本着“自采种,自育苗,自造林”的原则,自行安排,繁育的树种
主要有刺槐、泡桐、侧柏、桃、杏、花椒等1O余种。1967年,全县育苗最多达6000余
亩。从70年代起,育苗扩大到平原社队,树种也转向阔叶树,并且由自栽苗转向商品
苗。1980年全县集体与个体育苗4481亩,其中董家庄公社超千亩。此后,随着林木的
家庭承包,集体育苗逐渐减少,个体育苗逐渐增多。1983~1985年,每年育苗在2000
亩左右,此后,降为1000亩左右,1990年,全市育苗836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