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农田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a&A=1&rec=142&run=13

整平土地 曲阜境内有耕地70余万亩,其中平原地约占57%,涝洼地约占13%,
山丘地约占30%。民国时期,平原地高洼不平,涝洼地常年积水,山区丘陵地零零碎
碎,不便于耕种与灌溉。50年代农业合作化以后,人民政府就号召整平土地,营建梯
田, 治理涝洼。 经过几年的治理,取得显著成效。60年代初期,县委、县政府提出
“平原土地园田化, 山区丘陵梯田化, 涝洼条田台田化”的要求。从1964年开始到
1967年, 对平原、涝洼和部分山区进行了大规模综合治理。1975~1977年进一步掀起
农业学大寨高潮,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开展治山治水大会战。到80年代初期共建高标准
梯田18.95万亩,占山丘耕地面积的86.3%,使零星地连成片,斜坡地变平坦,由昔
日的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有40
余万亩平原地通过削高填洼、按方整平,全部实现了园田化。10万余亩的涝洼地,通
过综合治理,也基本上变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稳产高产田。

1990年,全市有机电井9758眼,有效灌溉面积51.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4%;
旱涝保收面积43.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3%。

改良土壤 境内原有盐碱地1.5万亩, 多集中在防山、姚村、陵城等乡镇的几
处涝洼地带。 同时, 有沙窝地近万亩,这些土地基本荒芜,作物难以生长。1956~
1963年,东郭大队用抽沙换土的方法,把1300亩“沙龙岗”、“老痞地”改造成良田,
影响很大。继之,全县掀起土壤改良热潮,采取以沙压粘和以粘压沙等方式改造板结
地、沙包地,采取深挖台田沟和压沙的方式改良盐碱地,均收到良好的效果。70年代
通过继续改良土壤,这些盐碱地和沙窝地都陆续变成了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