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a&A=1&rec=1&run=13

曲阜,是历史文化名人孔子的故乡。
这里山青水秀, 风光宜人,是鲁中南的一块宝地。其版图象一只自东向西
展翅飞翔的彩蝶,北依泰山,南瞻凫峄,东连泗水,西抵兖州。百余座山头绵亘在北、
东、南三面边境上,群山内侧散布着几十个大小不等的阜丘,中、西部为大片的肥沃
土。 在这块8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丘与平原大致成3与7之比。构成了东北高、西
南低的基本地势。泗、沂两条主干河流自东向西式横贯全境,带来了灌溉之利。这里,
气候湿润,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地
上,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和蔬菜、水果;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磷、蛭石、
石英、石灰岩、石膏、耐火粘土等10余种矿产,尤其城南地下矿泉水储量大,质地优,
可与驰名中外的崂山矿泉水相媲美。
在全市13个乡镇、 495个行政村(街)居住着汉、回、满、蒙等14个民族的
近60万人口,其中,孔子的后裔约占五分之一。
曲阜,交通便利。京沪铁路穿越西境,兖石铁路斜掠东南,与白陶支线构成
一个三角形网络。104及327两条国家级公路干线在市区呈“十”字形交叉。南连宁、
沪,北达京、津,东通日照,西抵新乡,可谓四通八达。

曲阜,历史悠久。
早在五六千年前, 华夏、东夷两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人类
早期的文明。至今从境内保存下来的20余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仍可见到他
们征服自然的遗迹。不少古籍中,还有炎帝、少昊徙都曲阜,黄帝生于寿丘,舜于寿
丘作什器的记载。商代前期,曲阜名奄,第十八任商王南庚,迁都于此,待盘庚迁都
于殷后,奄仍为商王朝的重要属国。周代800余年,曲阜为鲁国首都。公元前249年楚
灭鲁,始设鲁县。秦代为薛郡治,两汉时期为鲁国都,魏晋南北朝时为鲁郡治。隋初,
改县名为汶阳,不久定名曲阜。宋代改称仙源县,金代复曲阜县名。1986年撤县建市。
曲阜,有过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西周初年,宰辅周公旦受封于鲁,由其长子伯禽代为就国,建都于“少昊之
墟”曲阜。因周公业绩卓著,成王特赐予鲁国大批典章文物。周公死后,准许鲁国建
立太庙,郊祭时使用天子礼乐。鲁国一向恪守周礼,重视保存古代文化。即是到了礼
崩乐坏的春秋末期,古代礼乐仍然在鲁国完整地保存着,因而获得了“礼仪之邦”的
美称。
春秋末期,孔子在鲁都阙里聚徒讲学,传授“六艺”。他一生中“弟子三千,
贤者七十有二”,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晚年,他删《诗》《书》、
订《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在古代典籍的整理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集三代文化之大成,创立了“重仁尚礼”的儒家学说,
把中国古代文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孔子死后, 儒家学说被历代学者逐步发展、改造,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
统思想。从西汉至清末的两千年间,在中国一直居于正统地位。历代封建王朝对孔子
奉若神明,竟相追封加谥,由“公”封到“王”,到了明清时期,竟又尊为“至圣先
师”、“万世师表”,确实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同时,历代皇帝还多次下诏修孔庙、
扩孔林、建孔府,其规模愈来愈大,规格愈来愈高。
孔子被尊为“至圣”,他的故乡曲阜也自然被视为“圣地”。前往朝圣拜谒
的帝王大臣历代不绝。自汉高祖刘邦开亲祀孔子之先河后,历代帝王争相仿效,汉明
帝刘庄、唐高宗李治、宋真宗赵恒、清圣祖玄烨、清高宗弘历等10余位皇帝先后到曲
阜祭孔达19次, 遣大臣代为恭祭达196次。达官贵人、文人学士慕名而来的更是不可
胜数。象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唐代诗人李白、杜甫、高适、张
九龄,宋代文学家苏轼、史学家司马光,金代文学家党怀英,明清知名学者李东阳、
顾炎武、纪昀、康有为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大量诗文墨迹。
两千多年来,在儒家思想的浸熏下,曲阜学子迭兴,名人辈出,如孔子的得
意弟子颜回,哲学家孔及,经学家孔安国、孔广森,文学家孔融,戏剧作家孔尚任,
训诂学家桂馥,校勘学家孔继涵,书法家孔继涑等,都是历代有影响的人物。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贤哲,给曲阜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现存
各级政府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10余处, 其中,被列为全国三大古建筑群之
一的孔庙与孔府,国内持续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孔林,号称“东方地下
博物馆”的鲁国故城遗址,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保存着西
汉至清代的珍贵碑刻4000余块,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17000多株,文物藏品10万余件,
象“商周十供”之类的300余件一级文物,堪称稀世珍宝。
新中国建立后, 地方人民政府立即建立了文物管理机构,党和国家领导人
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李先念、邓颖超、胡耀邦、万里、李鹏等视察曲阜工作时,
对这里的文物古迹都特别关注,国家先后拨款2300多万元,对孔庙、孔府等古建筑群
进行了全面修葺。1982年,曲阜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曲阜人民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春秋末年,鲁城北柳下邑的奴隶跖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奴隶起
义。 数月之内,队伍发展到9千人,他们“横行天下”,所向披靡,使奴隶主贵族闻
风丧胆。元代末后,曲阜的饥民纷起,,杀贪官,诛污吏,劫富济贫,迎接红巾军毛
贵部入境,占据曲阜数年。明崇祯年间,曲阜饥民起义,攻打县城,吓得地方官绅胆
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清康熙末年,聚众起义的盐民遍及四乡,曲阜“孤城可危”,
官绅惊恐万状。 咸丰、同治年间,捻军的大队人马6次进入曲境,尼山一带农民纷纷
参加宋继鹏领导的邹教军,与捻军密切配合,杀得官军尸横遍野,狼狈逃窜。尽管曲
阜人民具有不畏强暴的革命斗争精神,给反动统治阶级以沉重打击,终因历史条件限
制,缺乏先进阶级、先进政党的领导而归于失败。
1926年,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支部诞生了,从此,曲大地上出
现革命的曙光。这个支部秘密传播马列主义,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逐步发展壮大。到
1931年扩建为特别支部,成为鲁南各中等党校开展革命斗争的领导核心。这个党组织
虽然多次遭到反动当局的镇压、破坏,但它象扑不灭的火焰一样,覆而再起,始终坚
守在这块革命阵地上,“七·七”事变后,这所学校的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纷纷
从城市奔向农村,发展党的组织,建立抗日武装。先后在曲(阜)泗(水)宁(阳)、
曲泗邹(县)边区开辟了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民群众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
斗争。在抗日战争期间,曲阜有3087名青年参加了八路军和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抗日武
装,其中有65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直到1945年底,曲阜首次获得解放。
1946年,全县贫苦农民在中共曲阜县委、县民主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反
奸诉苦”、“减租减息”的斗争。下半年,全县出动2000多人的担架队长期进行战地
服务,次年,先后参加了鲁南、莱芜、孟良崮等著名战役。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大
举进攻山东解放区,曲阜的党政机关奉命进行战略转移,留下部分人员在极其艰难的
情况下继续坚持斗争。 1948年6月,曲阜第二次解放后,全县人民先后投入兖州、济
南、淮海战役的支前工作。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支前工作中,全县共出动担架4800多付,
大小车1万多辆,抢修铁路115公里,桥梁145座,支援粮食720余万公斤。有2973名青
年踊跃参军,331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建国初期, 为保家为国,全县有2801名青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有110人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建国后,曲阜的国民经济从战争废墟上起步,在曲折中发展,于新的轨道上
腾飞。
民国时期, 曲阜的农业相当落后,人民群众依然使用着祖辈传下来的几样
家具维持生计,时而蛟龙逞凶,时而旱魔作祟,完全听从大自然的摆布。经过连年战
争的破坏,到建国前夕,几家作坊式的私人工厂也濒临倒闭的边缘。1949年,全县粮
食平均亩产85.5公斤,工农业总产值2871万元。
建国后的前29年,曲阜的国民经济三起两伏,有13个年份高速发展,10个年
份低速发展, 6个年份呈下降趋势。1949~1956年,经过土地改革、互助合作运动,
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以9.2%的速度递增。 1957~1962年, 由于自然灾害, 特别是
“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风、生产瞎指挥风)的折腾,使国民
经济走进了低谷。 这6年中, 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降1.7%。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1963~1965年) ,由于执行了中央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政策,国民经济很快跃
出低谷并大幅度上升。三年中,工农业总产值增长67.9%,平均每年递增18.8%。第三、
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极“左”错误的干扰,国民经济
进入缓慢发展时期。 1966~1975年的10年间,工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5.5%。“文化大
革命”末期及结束后的两年,国民经济又迈开新的步子。1976~1978年的3年中,工农
业总产值增长47.66%,年均递增13.9%。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为1949年的6.7倍,29年
间平均每年递增6.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进行拨乱反正,
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
本路线,全面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从此,曲阜的国民经济开始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轨道上腾飞。 1978~1990年的12年间,工农业总产值平
均每年以13.5%的速度递增。1990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8754万元,比1978年增
长358.3%,为1949年的30.9倍。
41年间,曲阜的各业都发生巨大变化。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全市先后兴建大小水库63座,塘坝185座,总
库容1.5亿立方米;打机电井9700多眼,建机电排灌站160多处。1990年,全市有大小
农用拖拉机4690多台,机引作业机械5400多部,农用水泵超万台。农业机械总动力达
到24.35万千瓦。有效灌溉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4%,机耕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2.5%。
通过植树造林,荒山披锦绣,大地换绿装。1986年,曲阜被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
位称号。如今,山丘变成花果园,平原变成米粮川。1990年,全市生产粮食30多万吨,
农业总产值24773万元,为1949年的9.36倍。
曲阜的工业于50年代起步,70年代发展,80年代起飞。1987年,工业总产值
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1990年全市工业企业发展到181个(不包括村及村以下工业),
职工数超过两万, 固定资产超过3亿元,工业总产值63981万元,为1949年285.5倍,
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2%, 已形成酿造、食品、纺织、建材、煤炭、电力、机械、化工
等门类齐全、设备较为先进、技术力量较为雄厚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品中有20余种分
别荣获国优、部优或者省优称号,其中孔府家洒先后荣获国家银质奖、国际博览全金
奖,曲阜特区、圣府御酒、孔府宴酒、425#水泥、蜡质调温器、麒麟牌岩棉保温管壳
先后荣获部优称号。
交通条件也有很大改善。 先后修建市乡公路12条, 乡村公路172条,总长
742公里。 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乡乡通客车。邮电事业发展较快。全市邮电局、支局
达到14处。市内电话交换机容量2000门,农村电话交换机容量2210门,电话机总数达
到3427部。其中市内电话已加入国直拨网,并开通了20多条国际线路。
全市商业机构发展到5400多个,从业人员16000多人,网点密度已达每千人9
个。1990年实现商品零售额35155万元,外贸收购总值2373.8万元。
进入80年代,曲阜的城市建设加快了步伐。先后进行了旧城区的改造和新城
区的开发建设。 至1990年,共改造、新建街道86条,安装供水管道6.6万米,建排水
管道2.16万米。 城区面积由1.65平方公里扩展到6.4平方公里,城区公共建筑面积达
到148万平方米, 基本形成了以明故城为中心,东鲁、西文、南新、北林的十字花瓣
型城市格局。旧城区的古代建筑群已维修一新,又兴建了与其相直辖协调的大批仿古
建筑,二者相互映衬,呈现出一派古城风貌。护城河的治理,环城绿化带及各小区景
点的兴建,使古老的曲阜城充满了新的生机。南新区、西部文化区开发建设迅速,楼
房连片,设施新颖,又给名城增添了现代化气息。今日曲阜城,已成为一个道路宽阔,
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服务设施齐全的历史文化旅游城市。
1979年以后, 曲阜的旅游业蓬勃兴起。经过几年的开发,旅游点由原来的3
处增加到10多处。为丰富旅游内容,从1984年起,于每年孔子诞辰日举办“孔子诞辰
故里游”活动,1989年起,改办为“国际孔子文化节”,每届历时半个月。同时还开
发了“孔子故乡修学旅游”、“古典婚俗旅游”、“民俗旅游”等专项旅游活动。其
间,先后推出了大型仿古祭孔乐舞、《箫韶》乐舞和《云门大卷》乐舞,举办了“孔
子生平事迹展”、“孔子七十二贤弟子画像石刻展”、“孔子文化大全书展”、“孔
林——世界上延时最久的家族墓地展”、“曲阜历代名人画像”等。曲阜的旅游服务
条件不断改善。1990年,市区内的高、中、低档宾馆发展到90余家,拥有床位6600余
张; 各类饭店、餐馆、小吃部发展到750多家,餐桌2000多张。特别是富丽堂皇而又
古朴典雅的阙里宾舍和庭院幽深且又古色古香的孔府饭店,更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旅
游交通发展较快。 从明故城到各旅游点的公路网络已经形成,拥有各种旅游车辆380
多辆。 以阙里步行商业街和五马祠仿古店铺街为集中点的旅游商店和摊点已发展到
600多家,经营各种旅游商品和工艺纪念品500多个品种、2000多个花色。1985年以后,
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100万人次以上,其中外国游客和港澳台胞、海外侨胞1万多人次,
不少国家元首和政府重要官员,象法国社会党领袖密特朗、新加坡共和国总理李光耀、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爱尔兰共和国总统希勒里、民主柬埔寨主席西哈努克先后慕名而
来。随着游客人数的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90年,旅游业总收入超亿元,已成
为曲阜国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曲阜的文教、 卫生事业日趋繁荣。1990年,有大、中、小学338处,其中大
学1处, 中等专业学校、农业职业中学各3处,普通中学48处,小学279处,教师进修
学校、职工学校、技工学校、聋哑学校各1处。年末在校学生98420人,教职工8302人。
学龄儿童入学率为 98.7%, 小学升初中率达85%以上。科技队伍步断壮大。1990年末
全市有科学技术人员11294人, 其中自然科学技术人员4787人, 社会科学技术人员
6507人。在科技人员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共2019人。文化设施逐步改善。全
市有报社1家,电视转播台1座,文化馆、图书馆、文艺演出团体各1个,文化站13处,
电影放映单位81个。 卫生事业有了新的发展。1990年全市有医院15处,病床755张,
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105人。 医疗水平显著提高,人口死亡率下降到7‰。体育事业不
断发展。 1990年全市有专兼职体育教师371人,专职教练员6人,各类裁判员134人。
通过几年的训练,先后涌现出国际运动健将2人,国家级运动健将5人,一级运动员15
人,二级运动员38人。
城乡人民生活大幅度提高。1990年全市职工人均工资收入1772元,农民人均
所得641元, 分别为1978年的3.5倍和10.7倍。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486元,为1978
的44倍。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多数居民都由原来的旧草房换成了明亮宽敞、设备
讲究的新瓦房。电视机、洗衣机、收录机、电冰箱等高档消费品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部分富裕家庭已提前达到小康水平。

曲阜,前景光明。
在经济发展方面, 有好多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境内煤炭储量丰富,石灰岩、
耐火粘土、矿泉水藏量也相当可观,这些资源才刚刚开发利用。曲阜农业生产条件较
好,已被国家列为商品粮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现有43万亩旱涝保收田和26万亩中、
低产田还有很大增产潜力。曲阜工业初具规模,已涌现出一批高效益的厂家和20余种
拳头产品。不少产品已在国内外市场上打开了销路。号称“曲阜三宝”的楷雕、碑帖、
尼山砚,早已闻名遐迩;别具风味的孔府菜、孔府糕点已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一
家煮米,十家飘香”的逵泉香稻、清香脆甜的纪庄青梨、肉质丰厚的北山大枣、稀有
品种果旦杏、优质高产的泗河大白菜等也都的倍受欢迎的热门商品。旅游资源丰富是
曲阜的独特优势, 全市11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开发利用的仅10多处。曲阜这
座历史文化名城,以“古”制胜,以“名”引人,以“文”见长,已成为国家对外开
放的窗口。每年都有大批外宾、侨胞前来观光旅游,有不少学者、企业家前来进行文
化交流,这对引进技术、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
曲阜在经济发展中虽具备多种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建国后的41
年间, 全市人口增加29万,耕地减少5万能亩,人均耕地面积由2.42亩减至1.15亩,
尚有继续减少的趋势。进入80年代,每年对地下水都超量开采,水位逐年下降,若遇
大旱之年,将会出现水源不足的困难。与全国一些先进县(市)相比,社会总产值和
财政收入尚居后列,科技人员在万人比中仍然偏低。不过,这些不利因素与自身的优
势相比,还是居次要地位。今后,只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注意扬长避短,
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工农商贸的发展,曲阜将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上出现一个全面腾飞的新局面,其前景一定会更加光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