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村镇规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1&A=2&rec=99&run=13

建国前,乡村建房多在私有土地上由户主自行安排,村庄道路弯曲狭窄,高洼不平,茅草矮屋犬牙交错。建国后至60年代末,乡村建设则长期处于自然发展状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中区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村镇建房用地管理试行条例》和《关于建立健全村镇建设管理机构》的规定,1984~1985年对村(居)建设进行摸底调查,制定了村镇建设规划。部分村镇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参考外地经验,自发的编制了本地域的村镇规划。对编制完成的村镇规划,经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区建委农房办)审核、批准后进行实施。鉴于各方面条件所限,一些村镇规划还不够全面和具体。
1990年,在市规划处指导下,由市中区建委农房办牵头,依据“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发展经济、富裕人民”的方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力争把区周围60个村(居)连接成片。规划中既注意村(居)建设向城市化发展,又具有田园风光,使其成为城市中的农村,农村中的城市。村(居)建设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即没有土地的村(居),如秦庄、刘庄、菜市、洸河居委、琵琶山、观音阁、文昌阁、赵庄、兴隆门、济安台等,对这些村居主要进行旧房改造,利用自身地理优势,向城市化迈进;具有经济发展实力,又有部分土地的村庄,如东刘、土城、草桥、东孟、后刘、三官庙、牛市、仙营、东红庙、谢营、后铺、柳行、乔庄、八铺前村、八铺后村、北庄、博古庄、忠心闸、前三里营、中三里营、后三里营、国光、前铺等,这些村庄的规划建设主要走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相结合的路子,适当控制新建规模;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村庄,如西孟、董庄、赵庄、冯庄、三义庙、郭庄、杜庄、韩庄、南赵庄、谭庄、程庄、三里屯、狄林、牛屯、东五里营一、二、三、四村、皇营、南岱庄、东闸、西闸等,坚持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相结合,住宅建设以低层为主,高层为辅。
1995年,按照市总体规划要求,重新编制市中区村(居)建设规划,并作为村(居)“九五”规划改造建设的主要依据。至年底,58个村(居)建设发展较快。各街道办事处、镇驻地建设按规划进行,布局合理,街道整洁,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基本齐全,村(居)普遍建起瓦房、楼房和村民住宅小区。
附:八铺新村规划简介
八铺新村座落在城区南部,南与小北湖相距4公里,东距济宁火车站1.5公里。规划是1991年由中区建委所属原华园建筑设计研究院具体设计。规划在总体建设上分两期工程进行,一期工程1991年开工建设,占地2.67平方米,其中废坑塘非耕地1.33平方米,建筑面积1.24平方米,可容纳97户村民居住。1992年建成交付使用。二期工程计划于1997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包括70户、7000平方米村民住宅和1000平方米幼儿园一处,是年底工程全部竣工。该新村整体规划分为花园片区、绿荫别墅、度假村和风景园林4部分。在布局上,打破旧的排房式行列格局,吸取居民院落特点,灵活布局,庭院按造型分类,各具特色,分以松鹤园、槐荫庭、海棠园、樱花庭、常青园等多种类型,做到村中有景点,院内有花草,颇具江南园林的风格。规划工程全部完工后,将在城区南部形成一个整洁、优美、舒适的高标准农民住宅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