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统计与调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1&A=2&rec=71&run=13

农业统计 建国初期,农业统计指标设置较简,主要有农村户数、人口、耕地面积、产量和林牧等项数字。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农业统计有户数、人口、耕地面积、主要农作物播种及收获面积、亩产、总产量、牲畜头数、果品产量、农业生产合作社及互助组发展,水利工程及灌溉面积等。1958年,建立农业生产进度统计。1960年,对农业统计进行充实、整顿、调整,统计指标有:户数、人口、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情况;主要农业生产工具及设备;人民公社公共福利事业;耕地面积、农作物预计产量、实际产量、果品生产、蔬菜生产、人民公社多种经营收入、副业生产和猪禽饲养;农业生产值构成、农副业总产值等指标项目。1961~1963年,压缩、精减农业统计指标。“文化大革命”时期,农村经济统计一度中断。1972年经多方调查收集核实,补齐了中断的年度统计数据。
农村经济综合统计年报表设置:农村基层组织、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按1990年不变价和现价计算的农业总产值、商品产值、净产值、果园面积、水果产量。林牧渔业生产经营、农村经济收入和效益,农业机械化和电器化。水利设施,有效灌溉面积,水土流失治理。农村专业户、新经济联合体基本情况等。
工业统计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统计有:工业总产值、工业产品产量、工业固定资产、主要工业生产设备、工业企业职工人数及工资、主要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等。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工业统计增加了手工业总产值、工业净产值、主要新产品试制、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工业企业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等。1971年,统计设置了工业总产值、产品产量、固定资产、主要设备、职工人数及工资、劳动生产率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业统计项目不断调整、改革,到1990年,工业定期报表设置有:全部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和生产单位数及工业生产、销售总产值指标、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全部乡及乡以上集体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工业企业按总产值分组主要指标、工业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主要指标、工业企业按利税总额分组主要指标、工业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主要指标、工业总产值、工业产品产量、村办工业企业主要指标、城乡合作经营工业、城乡个体工业主要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工业产品生产能力、主要工业产品单位成本、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成本等。
1993~1995年,工业统计逐步由速度型统计转向效益型统计。在保持产品产量及总量统计的同时,增加了工业产品的销售产值、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应交增值税、销售税金及附加、利润总额、利税总额、亏损面、亏损企业亏损额、产品销售率、资金利税率、成本费用率、工业增加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等。
商业统计 建国初期,商业统计未形成系统的统计报告制度。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市内业务部门配备了统计人员,设立了简单的统计指标,统计范围为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主要统计指标:职工人数、商业机构及网点数、社会商品零售额。随着市场的扩大,统计指标由简到繁,逐年增加。至1988年,报表设置主要有:社会商品零售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零售量、农副产品收购和收购量、商品出口交货值、商业机构人员、商业零售机构人员、饮食业、服务业机构人员、工业部门产品销售和库存、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集体所有制商业商品购、销、存、社会商品购买力、非农业居民和农业居民货币收支等。
1994~1995年,随着商品流通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工业部门自销商品的范围不断扩大,集体商业和个体商业日益增加,统计内容不断改进和充实。商业统计的内容,主要是流通渠道的商品流转统计,包括社会商业商品、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商业、集体所有制商业、个体商业的商品零售额,工业部门的商品销售和集市贸易统计。社会商品流转统计,包括社会商品零售、社会农副产品收购、社会商品购买力、主要消费品生产、消费平衡、商业经济效益、社会商业机构和人员统计。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建国初期,固定资产只统计基本建设施工和竣工项目数,基本建设投资的分类有国家投资、自筹、建筑安装工程量、机器设备、工具购置、新增固定资产、新增生产能力和效益、房屋竣工建筑面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规定为总投资5万元以上的全民所有制建设项目、城镇集体所有制建设项目、农村集体所有制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私人固定资产投资及城镇私人建房投资。对集体和私人5万元以下、2万元以上建设项目,只要求统计。1988~1995年,固定资产投资分为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两部分,更新改造部分含技术革新项目,其统计指标有:全民所有制基本建设投资、全民所有制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城镇集体所有制固定资产投资等。
物资统计 境内物资供应统计始于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统计指标较为简单,主要有生产用原材料、燃料消费量,基建用原材料、燃料消费量,生产用原材料、燃料库存量,基建用原材料、燃料库存量。1988~1995年,物资供应统计报表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单位物资消费与库存表(物资种类有:煤炭、焦炭、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生铁、钢材、次品钢材、金属制品、铜、铝、铅、锌、铜材、铝材、硫酸、浓硝酸、烧碱、橡胶、水泥、原木、锯材等)。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单位生产用主要物资使用方向表,全民和集体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品销售与库存总值表,原材料、燃料消费与库存总表。
劳动工作统计 建国后,境内劳动工资报表设置有:各部门职工年末人数、职工平均人数、工资总额、平均工资、主要工业部门工人劳动生产率等指标项目。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增加劳动资源及分配表14个。至1966年,制发的报表除人数、工资总额外,在分组上各部门按隶属关系划分指标项目,并增设城镇集体所有制年末人数表等16个项目。“文化大革命”期间,劳动工资报表的种类和指标均作简化。1988年,劳动工资报表的设置:月报有全民单位、集体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半年报在月报的基础上增加了工资总额构成、劳动保险福利费构成、职工增减变动等表种。年报设置:全民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合同制工人、临时职工、计划外用工人数,全民工业、建筑业职工分类、固定职工和合同制职工增减变动,职工工资构成、奖金构成、津贴构成、离休、退休人数等。集体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职工增减变动。集体工业、建筑业职工分类,离休、退休人数,集体单位职工工资构成,城乡劳动新资源与分配等。1994~1995年,劳动工资统计在原统计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事业单位全额自筹和差额经费统计,由原来的月报统计改为季报统计。
农经调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境内农村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统计对象由原生产队变为农户。1986年,在土城乡、仙营乡、观音阁乡、南辛庄乡共设8个调查点,每点抽样10户。农村住户调查内容和指标有8大类、698个指标,主要是农村住户(包括农户的类型、人口、土地、生产性固定资产及房屋),农村住户生产经营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产品产量,年粮食收入、支出、结存量,年现金收入水平、收入来源、构成及变化、现金支出(生产、生活消费)、现金收支平衡情况(出售产品和购买商品)、农村住户实物消费量,农村住户基本情况分户卡片等。
1993~1995年,农经统计由原来的手工统计,改为微机录入统计,统计手段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