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统计机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1&A=2&rec=70&run=13

清末及民国时期,城区无专门统计机构。1950年1月,市政府成立生产局,设统计人员3人,统计资料由各部门、单位提供。1953年7月,市始设统计科,负责国民经济各项数据的统计。1955年6月,统计科改为计划统计科,10月改为计划统计委员会,此后逐步建立统计报表制度。各行业、事业及厂矿企业配备专(兼)职统计员,负责统计资料上报工作。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受“大跃进”和“浮夸风”的影响,工农业产量及其他统计数字严重失实。1962年10月,济宁市统计局成立,统计工作纳入正常轨道。1965年7月,统计局并入市经济委员会称统计科。1969年6月,市革命委员会建立统计组。1972年,统计组并入市计划委员会设统计科。由于“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干扰,集中统一的统计制度被削弱,正常的报表制度无法实施,统计数字极不完整。1976年后,统计工作的各项制度又逐步健全。1980年10月,重新设立市统计局,为政府的职能部门。
1983年10月,改称济宁市市中区统计局。1984~1990年上半年,统计工作的形式采取不分层次,一人一专业或一人多专业。1990年7月,局机关设秘书科、工业科、综合科、社会财贸科,主要承担市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统计业务。1992~1995年,统计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1995年,统计局共有干部职工1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