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凡例 目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1&A=2&rec=4&run=13



《济宁市中区志》出版问世了,这是全区人民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是值得庆贺的。
济宁地处山东省西南部,是闻名中外的孔孟之乡。济宁市市中区是济宁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济宁市的中心城区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数千年来,勤劳、勇敢、朴实、智慧的市中区人民即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着物质财富和灿烂的文化。特别是1927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济宁城区建立组织后,城区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前仆后继,英勇奋斗,谱写了壮丽的诗篇。建国后,党和政府带领全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使古老的城区又焕发了青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区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发扬“不怕困难怕落后,团结实干争一流”的创业兴区精神,依托区位优势,奋力拼搏,使昔日的市中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具有一定经济规模和较强经济实力,科技进步、教育发展,各项事业兴旺的城市中心区。
编修地方志是有益当代、惠及后世的事业。济宁历史悠久,自古曾为州、府治所,故多有方志辑录刊行。仅自明弘治二年(1489年)至1927年的438年间,就先后编修志书十余次。这些旧志为我们了解济宁、研究地情提供了宝贵资料。但由于受时代局限,这批旧志书重人文、轻经济,为封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贬低了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作用。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迫切要求我们编纂出一部反映全区历史和现状的全面、系统、科学的新志书。为此,市中区史志工作者历时十五载,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编纂了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济宁市中区志》,它记载了上自1840年,下至1995年共百余年历史,汇集了全区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资料,是任何旧志书无法比拟的。
《济宁市中区志》横陈各业,纵述史实,详今略古,文约事丰,是继往开来,服务当代,垂鉴后世的一部地情书,是我们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好教材,必将促使全区人民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作出积极的贡献。
借《济宁市中区志》问世之际,我们谨代表中共济宁市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向曾在本区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志表示美好的祝愿!向为编纂出版《济宁市中区志》给予大力支持的省、市业务部门、专家学者,向为编写区志提供大量素材的各部门、各单位,向全体明心淡泊、铁心修志的编纂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希望全区人民、异乡游子、海外侨胞,更加发挥聪明才智,奋力拼搏,为家乡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中共济宁市市中区委书记 许谦迎
济宁市市中区人民政府区长 刘明远
1999年7月31日

凡例

一、《济宁市中区志》的编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地记述境内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相统一。
二、本志以1995年市中区境域为记述范围,上自1840年,下至1995年,个别事物溯至发端。《大事记》、《政权政协》和《党派群团》下限断至1998年5月。
三、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以志为主,表随文后。以概述、大事记冠前,附录殿后,中设专志27卷,卷下一般分为章节目。
四、大事记采取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形式,选择历史上发生在境内的大事、要事、新事予以记述,以展示本区历史发展的大致脉络。
五、本志记载有影响的已故人物,以本籍人物、正面人物、近现代人物为主,客籍人物、反面人物、古代人物适量记载,按卒年排列。为褒扬革命先烈和表彰英模人物,收录革命烈士英名录、著名革命烈士谱和省级以上先进模范名录。
六、建国后的各类数据以区统计资料为准,除少数特殊需要外,均使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统计部门未作统计的数据,以区行政公文或主管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各类换算数据均由区统计局认可。
七、本志行文,民国(1912年)前采用历史朝代纪年,并加注公元纪年。1912年后一律使用公元纪年。
八、本志资料来源于档案、文献及部门提供的基础稿和口碑资料等,经考证核实后录用,文内不再注明出处。
九、地名及历代政权、官职均沿用历史通称。首次出现时用全称,并注明简称,重复出现时用简称。古今地名不一致者加注今名。

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9)
卷一建置境域
第一章地理位置 (63)
第二章建置隶属 (63)
第三章境域区划 (69)
第四章城镇 (71)
第一节城区 (71)
第二节镇 (72)

卷二自然地理

第一章地质 (77)
第一节地层 (77)
第二节构造 (77)
第二章地貌 (78)
第一节地形特征 (78)
第二节地貌类型 (78)
第三章气候 (79)
第一节气候特征 (79)
第二节日照与辐射 (79)
第三节气温 (79)
第四节降水 (80)
第五节风 (80)
第六节湿度 (80)
第七节蒸发 (81)
第八节地温与冻土 (81)
第九节霜期 (81)
第四章河流 (81)
第五章土壤植被 (83)
第一节土壤分布 (83)
第二节土壤性状 (83)
第三节植被 (84)
第六章自然资源 (91)
第一节土地资源 (91)
第二节水资源 (91)
第三节野生动、植物资源 (92)
第四节矿藏资源 (93)
第五节药材资源 (93)
第七章自然灾害 (94)
第一节水灾 (94)
第二节旱灾 (95)
第三节干热风 (95)
第四节雹灾 (96)

卷三人口

第一章人口规模 (99)
第一节数量 (99)
第二节分布 (101)
第二章人口变动 (103)
第一节自然变动 (103)
第二节机械变动 (103)
第三章人口构成 (106)
第一节民族构成 (106)
第二节文化构成 (106)
第三节性别构成 (108)
第四节年龄构成与劳力负担 (109)
第五节行业、职业构成 (111)
第四章计划生育 (114)
第一节机构 (114)
第二节生育概况 (114)
第三节人口控制 (114)
第五章家庭与姓氏 (115)
第一节家庭 (115)
第二节姓氏 (116)

卷四经济综合管理

第一章计划管理 (121)
第一节计划机构 (121)
第二节计划编制 (121)
第二章统计管理 (124)
第一节统计机构 (124)
第二节统计与调查 (125)
第三节服务与监督 (128)
第三章工商行政管理 (129)
第一节管理机构 (129)
第二节市场管理 (129)
第三节企业登记管理 (132)
第四节商标注册管理 (134)
第五节经济合同管理 (135)
第六节个体工商管理 (136)
第四章物价管理 (137)
第一节管理机构 (137)
第二节物价演变 (137)
第三节粮油管理 (139)
第五章标准计量质量管理 (141)
第一节计量机构 (141)
第二节计量演变 (141)
第三节标准计量 (142)
第四节质量监督 (142)
第六章审计监督管理 (143)
第一节审计机构 (143)
第二节审计监督 (143)

卷五城乡建设

第一章机构 (147)
第一节城乡建设委员会 (147)
第二节房地产管理局 (147)
第三节环境保护办公室 (148)
第二章规划 (148)
第一节城区规划 (148)
第二节村镇规划 (150)
第三章城区建设 (152)
第一节公共建筑 (152)
第二节街道 (153)
第三节市政公用设施 (155)
第四节住宅建设 (159)
第五节综合开发 (160)
第六节建筑队伍 (161)
第七节城区绿化 (162)
第四章建设管理 (162)
第一节用地管理 (162)
第二节建筑工程管理 (163)
第三节房产管理 (164)
第四节市政设施管理 (164)
第五节绿化管理 (164)
第六节市容管理 (165)
第五章环境保护 (166)
第一节环境监测 (166)
第二节污染治理 (167)
第三节环境管理 (168)

卷六工业

第一章机构 (172)
第二章工业体制 (173)
第一节全民所有制工业 (173)
第二节区属集体所有制工业 (174)
第三节街道乡镇工业 (175)
第四节村(居)工业 (176)
第五节个体工业 (176)
第三章生产经营 (180)
第一节生产设施 (180)
第二节产品产量 (181)
第三节经济效益 (186)
第四章工业门类 (189)
第一节机械工业 (189)
第二节化学工业 (191)
第三节建筑材料工业 (193)
第四节食品工业 (195)
第五节纺织工业 (197)
第六节服装鞋帽皮革工业 (198)
第七节造纸印刷工业 (200)
第八节竹木器加工业 (201)
第九节工艺品工业 (201)
第十节五金工具工业 (202)
第十一节电子工业 (204)

卷七交通

第一章机构 (207)
第一节行政机构 (207)
第二节事业机构 (208)
第二章道路 (208)
第一节古道 (208)
第二节水路 (209)
第三节公路 (209)
第四节铁路 (210)
第三章桥梁 (210)
第一节大道桥 (210)
第二节公路桥 (211)
第三节铁路桥 (212)
第四章运输 (212)
第一节公路运输 (212)
第二节铁路运输 (213)
第三节水路运输 (213)
第五章管理 (214)
第一节公路养护 (214)
第二节路政管理 (214)
第三节运输管理 (215)
第四节车辆监理 (215)

卷八邮电

第一章机构 (219)
第一节邮驿 (219)
第二节邮电局 (219)
第二章邮政 (220)
第一节邮政业务 (221)
第二节邮件投递 (224)
第三节邮政设备 (224)
第三章电信 (225)
第一节电报 (225)
第二节电话 (226)
第三节电信设备 (228)

卷九商业

第一章所有制 (234)
第一节私营商业 (234)
第二节集体商业 (236)
第三节国营商业 (237)
第四节供销合作商业 (241)
第二章购销储运 (244)
第一节采购 (244)
第二节销售 (245)
第三节储运 (246)
第三章饮食服务 (248)
第一节饮食业 (248)
第二节旅馆业 (250)
第三节理发业 (250)
第四节浴池业 (251)
第五节照相业 (252)
第四章外经外贸 (253)
第一节利用外资 (253)
第二节出口贸易 (253)
第五章物资 (255)
第一节机构 (255)
第二节企业 (255)
第三节购进 (256)
第四节供应 (257)

卷十农业

第一章机构 (264)
第一节行政机构 (264)
第二节事业机构 (264)
第二章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266)
第一节土地改革 (266)
第二节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人民公社 (267)
第三节联产承包责任制 (268)
第三章种植业 (269)
第一节农作物 (269)
第二节耕作制度 (274)
第三节施肥 (276)
第四节种子改良 (276)
第五节病虫害防治 (278)
第四章农用机具 (280)
第一节传统农具 (280)
第二节改良农具 (281)
第三节机引农具 (281)
第四节农用机械 (282)
第五章畜禽饲养 (286)
第一节畜禽种类 (286)
第二节疫病防治 (288)
第六章林业 (289)
第一节林业资源与分布 (289)
第二节植树造林 (291)
第三节病虫害防治 (294)
第七章水利 (301)
第一节农田灌溉 (301)
第二节排涝防治 (302)
第三节人畜用水 (302)

卷十一粮油

第一章机构 (307)
第二章收购 (307)
第三章销售 (309)
第一节粮食供应 (309)
第二节食油供应 (310)
第三节议价粮油销售 (312)
第四章储存 (314)
第一节粮食储存 (314)
第二节食油储存 (316)
第五章调运 (317)

卷十二财政税务

第一章财政 (321)
第一节机构 (321)
第二节财政体制 (321)
第三节财政收入 (322)
第四节财政支出 (323)
第五节财政管理 (328)
第二章税务 (329)
第一节机构 (329)
第二节盐税 (330)
第三节农业税 (330)
第四节工商各税 (332)
第五节城市建筑房地产税 (337)
第六节所得税、调节税、奖金税 (338)
第七节建设基金税及其它税征集 (340)

卷十三金融

第一章机构 (345)
第一节钱庄 (345)
第二节银行 (345)
第三节信用合作社 (346)
第四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市中区支公司 (347)
第二章货币 (347)
第一节货币种类 (347)
第二节货币流通 (348)
第三节金银 (349)
第三章信贷 (350)
第一节高利贷 (350)
第二节农业信贷 (350)
第三节工商信贷 (354)
第四章城乡储蓄 (356)
第五章债券 (357)
第一节公债 (357)
第二节国库券 (357)
第六章保险 (359)
第一节投保 (359)
第二节理赔 (362)

卷十四党派群团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367)
第一节党组织建立及发展 (367)
第二节工作机构 (372)
第三节党代表会议 (376)
第四节党员教育 (379)
第五节文明单位建设 (381)
第六节统一战线 (382)
第七节纪律检查 (385)
第八节信访 (386)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388)
第一节组织机构 (388)
第二节党员 (389)
第三节党务活动 (389)
第三章民主党派地方组织 (390)
第四章群众团体 (391)
第一节工人团体 (391)
第二节青年团体 (393)
第三节妇女团体 (394)
第四节儿童团体 (396)
第五节工商团体 (397)
第六节文化团体 (398)

卷十五政权政协

第一章权力机关 (401)
第一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01)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 (403)
第三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12)
第二章行政机关 (415)
第一节州县衙署 (415)
第二节人民政府 (419)
第三节决策与实施 (426)
第三章人民政协 (427)
第一节历届政协委员会 (427)
第二节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 (432)
第三节咨询服务 (433)
第四节文史资料工作 (434)

卷十六民政

第一章机构 (439)
第二章拥军 支前 (439)
第一节拥军 (439)
第二节支援前线 (440)
第三章优抚 (441)
第一节优待 (441)
第二节抚恤 (444)
第三节烈士褒扬 (445)
第四章安置 (446)
第一节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446)
第二节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446)
第三节移民支边安置 (447)
第五章社会救济 (447)
第一节救灾 (447)
第二节救济 (448)
第三节扶贫 (449)
第六章社会福利 (451)
第一节五保供养 (451)
第二节福利事业 (452)
第七章婚丧管理 (452)
第一节婚姻登记 (452)
第二节殡葬改革 (452)

卷十七公安司法

第一章公安 (455)
第一节机构 (455)
第二节保卫 (456)
第三节刑事案件侦破 (460)
第四节社会治安管理 (462)
第五节户籍管理 (466)
第六节交通安全管理 (468)
第七节消防 (469)
第八节监所管理 (471)
第二章检察 (472)
第一节机构 (472)
第二节检察 (472)
第三章审判 (475)
第一节机构 (475)
第二节审判 (475)
第三节案件复查 (480)
第四节执行 (481)
第四章司法行政 (482)
第一节机构 (482)
第二节法制教育 (482)
第三节民事调解 (483)
第四节律师事务 (483)
第五节公证业务 (484)

卷十八军事

第一章地方武装 驻军 (489)
第一节地方武装 (489)
第二节驻军 (491)
第二章兵役 (493)
第一节募兵制 (493)
第二节征兵制 (493)
第三节志愿兵役制 (493)
第四节义务兵役制 (494)
第三章民兵 (494)
第一节组织建设 (494)
第二节军政训练 (495)
第三节主要活动 (496)
第四章战事 (497)
第一节古近代时期 (497)
第二节抗日战争时期 (500)
第三节解放战争时期 (502)
第五章人民防空 (505)
第一节机构 (505)
第二节人防工作 (506)

卷十九劳动人事

第一章劳动 (509)
第一节机构 (509)
第二节就业 (509)
第三节调剂与调配 (511)
第四节保险 (513)
第五节保护 (513)
第六节调解 (514)
第七节工资福利 (514)
第二章人事 (518)
第一节机构 (518)
第二节干部录用 (518)
第三节干部构成 (520)
第四节干部管理 (521)
第五节编制与精简 (524)
第六节工资福利 (527)

卷二十科技

第一章机构 (539)
第一节管理机构 (539)
第二节科研机构 (540)
第三节学会组织 (541)
第二章科技队伍 (542)
第一节专业队伍 (542)
第二节群众队伍 (543)
第三章科技普及与推广 (544)
第一节科技普及 (544)
第二节科技推广 (546)
第四章科技成果 (547)
第一节获奖项目 (547)
第二节科技著述 (553)
第五章地震与测报 (556)
第一节地震史料 (556)
第二节地震监测 (557)

卷二十一教育

第一章教育行政 (562)
第一节机构 (562)
第二节经费管理 (564)
第三节设施建设 (567)
第二章旧式教育 (568)
第一节州学 (568)
第二节书院 (569)
第三节私塾 (569)
第三章幼儿教育 (570)
第一节发展概况 (570)
第二节教学 (571)
第四章小学教育 (573)
第一节发展概况 (573)
第二节学制与课程 (575)
第三节教学与考试 (577)
第四节学校管理 (578)
第五章中学教育 (580)
第一节发展概况 (580)
第二节学制与课程 (582)
第三节教学与考试 (583)
第四节学校管理 (584)
第六章职业、专业教育 (586)
第一节职业中学 (586)
第二节中等专业学校 (587)
第三节师范学校 (587)
第七章成人教育 (588)
第一节民众教育馆 (588)
第二节职工业余教育 (589)
第三节市民业余教育 (590)
第四节农民业余教育 (590)
第五节干部文化补习 (592)
第六节广播电视大学 (592)
第七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593)
第八章 特殊教育 (593)
第一节聋哑学校 (593)
第二节弱智辅读班 (594)
第九章 教师 (594)
第一节队伍 (594)
第二节地位 (596)
第三节待遇 (597)
第四节培训 (598)

卷二十二文化

第一章机构 (604)
第一节文化局 (604)
第二节文化馆(站) (604)
第三节广播局 (605)
第四节档案局 (605)
第二章文学艺术 (606)
第一节文学 (606)
第二节艺术 (607)
第三章戏剧 电影 (611)
第一节戏剧 (611)
第二节电影 (613)
第三节幻灯 (614)
第四章广播 电视 报纸 (615)
第一节广播 (615)
第二节电视 (616)
第三节报纸 (616)
第四节通讯报道 (617)
第五章图书 档案 (618)
第一节图书 (618)
第二节档案 (618)
第六章节庆群众文娱 (619)
第一节表演 (619)
第二节灯会 (620)
第三节焰火 (620)
第七章文物古迹 (621)
第一节遗址与陵墓 (621)
第二节建筑 (622)
第三节石刻造像 (626)
第四节文物藏品 (629)

卷二十三卫生

第一章机构 (635)
第一节行政机构 (635)
第二节事业机构 (635)
第二章医疗 (638)
第一节医疗队伍 (638)
第二节医疗技术 (638)
第三节医疗器械 (644)
第四节医疗制度 (645)
第三章医药 (648)
第一节医械经营 (648)
第二节医药管理 (650)
第四章爱国卫生运动 (652)
第一节反细菌战 (652)
第二节除害灭病 (652)
第三节卫生达标 (653)
第五章卫生防疫 (654)
第一节公共卫生 (654)
第二节疾病防治 (658)
第六章保健 (666)
第一节妇幼保健 (666)
第二节干部保健 (669)
第七章医政管理 (670)
第一节私医管理 (670)
第二节医院管理 (671)
第三节农村基层卫生组织管理 (671)
第八章 医药卫生团体 (674)
第一节医学会 (674)
第二节红十字会 (675)

卷二十四体育

第一章机构 (679)
第二章学校体育 (679)
第一节中、小学校体育 (679)
第二节业余体育学校 (684)
第三节输送体育人才 (685)
第三章群众体育 (687)
第一节传统项目 (687)
第二节活动形式 (688)
第四章体育竞赛 (689)
第一节运动会 (689)
第二节比赛成绩 (691)
第五章体育队伍 (698)
第一节体育教师 (698)
第二节运动员、裁判员 (698)
第六章体育设施 (698)

卷二十五方言

第一章方言特点 (703)
第二章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 (704)
第三章语音 (706)
第一节声韵调系统 (706)
第二节声韵拼合关系 (707)
第三节儿化 (710)
第四节音变和异读 (711)
第五节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规律 (714)
第四章词汇 (718)
第五章语法 (730)
第一节词法 (730)
第二节句法 (734)
第六章语料记音 (736)
第一节谚语 (736)
第二节儿歌 (737)
第三节民间故事 (739)

卷二十六宗教民俗

第一章宗教 (747)
第一节道教 (747)
第二节佛教 (748)
第三节伊斯兰教 (748)
第四节基督教 (749)
第五节天主教 (750)
第二章生活习俗 (752)
第一节饮食 (752)
第二节服饰 (752)
第三节居住 (753)
第四节用器 (754)
第三章礼仪习俗 (755)
第一节婚嫁 (755)
第二节喜庆 (757)
第三节丧葬 (758)
第四节祭祀 (759)
第五节社交 (760)
第四章岁时习俗 (761)
第一节传统节日 (761)
第二节法定节日 (763)

卷二十七人物

第一章人物传略 (767)
第一节古代人物 (767)
第二节近现代人物 (772)
第二章革命烈士英名录 (787)
第三章省级以上先进人物英模录 (790)

附录

一、重要文告 (799)
二、旧志序言选 (801)
三、碑文选录 (804)
四、诗文选辑 (808)

编后记 (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