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种子改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1&A=2&rec=213&run=13

粮食作物
小麦 建国前,境内品种有“小红芒”、“红秃头”等。建国后,多次进行品种改良和更新。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引进推广“蚰子麦”、“平原5号”、“碧蚂4号”、“跃进5号”等,产量150公斤左右。60年代中至70年代中,引进推广的品种有“2411”、“泰山4号”,“碧蚂4号”、“大粒半芒”等,产量在200~250公斤左右。1976~1979年,“泰山1号”、“泰山4号”、“济宁3号”为当家品种。1980~1986年,引进推广“济南13号”、“山农辐63”、“百泉3039”、“泰山5号”、“鲁麦1号”、“陕新7859”等品种,并保留“泰山4号”。1978~1995年,农民喜爱的品种有“济南13号”、“鲁麦1号”、“济宁14号”、“鲁麦14号”、“鲁麦15号”、“鲁麦16号”,产量在300~450公斤。
玉米 建国初,本地品种有“小粒红”。1958~1965年,引进推广“金皇后”、“白马牙”、“黄马牙”,单产在250~300公斤。1966~1970年,引进“双跃150号”、“丹玉2号”、“群单105”、“烟单6号”等。大面积推广的为“双跃150号”,每亩2500~3000株,单产350公斤。1971~1975年,引进推广“陕新三交”,大面积种植的仍为“双跃150号”。1976~1980年,“双跃150号”被引进的新品种“鲁元单4号”、“鲁宁1号”、“丹玉6号”取代,1981~1995年,农民喜爱的有“丹玉13号”、“沈单7号”、“掖单2号”、“掖单4号”、“掖单11号”、“掖单13号”、“掖单19号”、“掖单51号”、“西玉3号”等品种。
大豆 建国初期,大豆品种有“大粒黄”、“小粒黄”、“天鹅蛋”3个品种。60年代种植的有“大滑皮”、“小滑皮”和黑豆等。1971~1975年引进推广的有“齐黄1号”、“文丰2号”、“文丰3号”、“向阳1号”。1976~1980年,普遍种植的品种有“文丰5号”、“齐黄1号”。1981~1995年,“文丰5号”、“鲁豆2号”为当家品种。
蔬菜作物
大白菜 建国后至70年代,大白菜品种有“大青苗”、“黄苗”,亩产3000~3500公斤,产量较低。1980年,引进新品种3个:即“青杂3号”、“青杂5号”、“山东4号”。其中“青杂3号”亩产5000公斤,“青杂5号”亩产4000公斤,且抗病能力强。“山东4号”亩产可达6000公斤。
辣椒 有“大羊角”、“小羊角”等品种。“小羊角”辣味浓,“大羊角”略淡,适作辣椒酱,但产量不高。1977年,引进“法国辣椒”和“苏美辣椒”两个高产品种,亩产均在5000公斤以上。1990年,引进“湘研1号”,亩产5000公斤以上。
西红柿 初级社时始有栽种。1982年,引进“荷兰5号”,1983年,引进“津粉65号”,亩产2000公斤。1985年,引进“强丰”、“强力米寿”两个品种,亩产均在3000公斤。1990年,引进“西粉3号”,亩产可达4000公斤以上。
黄瓜 建国前种植面积小,无优良品种。1975年,引进“津杂2号”、“津杂4号”两个品种,亩产均在2500公斤以上。1985年,引进“长春密刺”,产量高,抗病能力强,亩产3000公斤左右。
豆角 建国初期有“柳条青”、“象牙白”两个品种,亩产1000公斤。1983年,引进“红嘴延”,亩产2500公斤。1987年,引进了早熟品种“芝虹28-2”,亩产2000公斤。
韭菜 80年代前,主要是“马兰韭”,产量低,抗病性差。80年代后,引进了“汉中冬韭”、“独根红”、“大金钩”、“791雪韭”、“嘉兴白根”等品种,产量高,抗病性强,适于冬季保护栽培。
菜花 80年代前,菜花品种单一,80年代后陆续引进“瑞士苤韭”、“法国雪球”和“福州80天”、“福州60天”等品种。90年代初,引进“日本雪山”、“章兰80天”和“文兴100天”、“文兴80天”、“文兴60天”、“文兴50天”等品种。
芸豆 50年代和60年代,只种植地芸豆,品种有圆梗、扁梗和半圆梗。80年代末,引进了美国“供给者”和法国“红旗豆”,产量高,质量好。
萝卜 传统品种有大红袍、皱皮、无英、翘头青等品种,70年代,引进了“心里美”,80年代,引进了“半夏”、“鲁萝1号”等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