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耕作制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1&A=2&rec=211&run=13

耕作 建国初期,耕作制度大体三种:一年一作、二年三作和一年二作,以二年三作为主。1949年,总耕地面积为25205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2401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5.26%;经济作物面积为411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63%;蔬菜种植面积为783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11%,总播种面积复种指数为140%。初级合作化时期,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土地肥力有所增强,一年二作面积扩大。1956年,粮食作物面积为26488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3.18%;蔬菜种植面积1939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82%,总复种指数为150%。1964年,调整种植结构,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794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6.65%。粮食作物24006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3.35%。一年二作面积随之扩大,已占总耕地面积的30%,总复种指数为180%。70年代后期,机耕机播面积不断扩大,施肥量增加、良种引进、水利条件和其他各项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广,促进了耕作制度的发展。1970年,一年二作面积为160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5.6%。80年代初,进行种植结构调整,耕作制度又有新发展。1983年,总耕地面积为19083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为11405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9.76%,一年二作面积已占总耕地面积的52%,一年多作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8%。由于城市建设占地过多,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1987年只有耕地14353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9508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6%;蔬菜面积为4845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4%,一年多作面积扩大,总复种指数为200%。1990年,耕地面积减少到12305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7476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1%;蔬菜种植面积为4829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9%,总复种指数为220%。1995年,耕地面积仅有6888亩,其中粮田3888亩,占耕地面积的56.45%,蔬菜用地占总耕地面积的43.55%,总复种指数为260%。
轮作 建国前,轮作为二年三作,即以高粱-谷子-玉米-小麦-大豆-地瓜进行轮作。其次是一年二作,如小麦-大豆、地瓜或小麦-蔬菜。一年一作的如棉花、花生等。建国后,经济效益低的作物逐渐减少,50年代,主要是禾谷类作物与豆类耕作物进行轮作。1952年,大豆播种面积为8074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0%。1956年小麦、大豆、蔬菜轮作面积为10495亩。60年代,一年二作面积继续扩大,一年一作面积基本消失,二年三作面积开始减少。1964年,禾谷类作物与大豆轮作面积为8354亩。70年代,主要是小麦和玉米或小麦和蔬菜轮作。1970年,小麦、玉米轮作面积为9879亩。1975年,小麦、玉米轮作面积为9814亩,粮、菜轮作面积为7000亩,禾谷类与大豆轮作面积只有1533亩。80年代后,土地面积减少,1983年,总耕地面积为19083亩,禾谷类与大豆轮作面积为1681亩,粮、菜轮作面积为3678亩。
间作 建国前,只有少数混播地,多以粮为主,粮、菜间作。建国后,以豆为主,大豆同玉米混作,以菜为主,菜粮间作。有计划地进行间作始于1952年,时玉米同大豆间作,间作方式为2:2或1:2。1956年,间作种类增加,除玉米间大豆外,有地瓜间玉米,或地瓜间大豆,马铃薯间玉米等。60年代,间作注意因地制宜,较好的地块玉米间大豆,多采取2:2的方式。较差的地块,地瓜间玉米,多采用2:4的方式。粮、菜间作的形式多种多样。70年代,农作物间作进一步发展,1975年后,粮粮间作面积减少,粮菜间作面积增加。80年代,粮粮间作、粮菜间作一齐减少,菜菜间作面积逐渐扩大,出现食用菌和蔬菜的间作。至1995年,蔬菜间作面积达2500余亩,占菜田面积的83.3%。
套种 自1973年,开始推广麦田套种玉米。麦收前10~15天下种,每亩3000~3500株,套种面积较小。后通过示范试验,套种面积不断增加,1979年套种面积为6000亩。经过不断探索,麦田套种玉米的最佳期为麦收前7~10天,80年代后麦田套种玉米普遍得到推广。1995年,麦田套种玉米面积达80%以上。
密植 建国前因受地力、肥力和水浇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和传统思想的束缚,作物栽培多是稀植。1961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以农业为基础,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作物密度逐渐趋于合理。
小麦 建国初期,均用大三腿耧播种,行宽0.26~0.30米,每亩播种量一般为5公斤左右,基本苗8万株左右。50年代末改用小三腿,行距0.20~0.25米,播种量10公斤,基本苗18万株以上。60年代播种量减至7公斤左右。70年代后麦畦加宽,由6行扩为9行、11行、24行,行距0.17~0.20米,播种量增至12公斤,基本苗20万株以上。80年代后改为机播,播种量多因品种而定,一般基本苗每亩15万株以上,密植度基本趋于合理。
玉米 建国初期,行距条播,行距0.67米,每亩1000株左右。60年代改为大小行条播,植数略有增加。70年代推广小麦和玉米套种,条播或点播一般每亩2000余株,有的达3000株。至1995年推广紧凑型品种,一般亩植4500株以上。
地瓜 建国初期,垅栽甚少,多为平栽,每亩1000株左右。60年代改为垅栽,每亩1800~2000株。80年代每亩多达到3000株。由于地瓜生长期长,不宜两作,1991年后,绝大多数镇村不再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