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电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1&A=2&rec=174&run=13

清光绪七年(1881年),济宁开办电报业务后,津沪电报线路属于初创期,尚无支线可通,电报业务量甚少。1908年,济宁除国有电报外,尚有省办河工电报。1913年,全国分设13处电政区,济宁电报局为一等(乙级)电报局。1938年,扩展部分电报线路。1945年,由于战乱,电信业务全部停业。1949年7月1日,开通济宁至济南的电报电路,当年济宁电报业务量2800份。1955年7月,开通济宁-兖州-滕县同线幻线电报电路。1957年,开通济宁-嘉祥话传电报电路。是年10月开通济宁至微山人工电报电路。电报种类有防空、事故、军政、天气、公益、报汛、邮汇、船舶、新闻、公务、普通、书信等12种。特别业务有特急、加急、校对、分送、预付报费、送妥通知、改发、专送、指定日期报送、昼夜报送、留交、亲启、邮送共13种。至1958年底,济宁邮电局共有电报电路12条。1959年5月,邮电部将全国电报种类改归为8种,即防空、天气、事故、水情、军政、新闻、普通、公务。1963年7月,增加公益、邮汇两种。特别业务废除昼夜投递、指定日期投送、专送、亲启4种。1964年,济宁各县人工电报电路全部开通,形成以济宁及各县城为中心的逐级辐射汇接制的电报通信网。1970年7月1日,全国试行报务改革,将原用英文的收、发报局名、特别业务标识及机上用语等全部改为汉语拼音,电报的等级1-6级,用阿拉伯数码代表。1972年,加快传递电报。1978年,电报业务量达10.46万份。1980年2月,机上用语改用英语,局名仍用汉语拼音。1982年11月,开通济宁至牡丹江电传电报电路。1984年,实现半自动纸条接转通报。1985年4月,执行邮电部电信总局颁发的《国内公众电报业务规程》,调整电报业务种类,改为天气、水情、政务、公益、新闻、普通、汇款、公电8种。特别业务开放特急标识为“IMD”;加急标识为“UGT”;邮送标识为“PO”3种。1986年1月,济宁电传电报电路接入济南电信局电报中心的256路程控自动转报系统,电报收发的准确性和传递速度提高10倍。1988年,开办了“礼仪电报”、国际电报,除不受理南非和柬埔寨两国的电报外,去世界各国的电报均可以办理。1990年,济宁邮电局共有电报电路21条,其中无线电路11条,有线电路10条。1995年,有用户集中器160线,公众电报分集器16线,载报终端设备148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