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环境监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1&A=2&rec=116&run=13

市中区环境监测机构始建于1975年,对环境监测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化学分析。随着环境监测设备的增添和监测水平的提高,城区的环境监测工作逐步完善。1981~1988年,城区设大气监测站6个(其中1个对照点),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总悬浮物微粒等。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属于三级(安全级)。至1995年,建立城区大气采样亭3个,地面水国控、省控、市控监测断面(总)位25个,地下饮用水监测总位18个,噪声监测总位16个。根据省测结果,1995年,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达0.172mg/m~3,总悬浮物微粒年日平均值0.396mg/m~3,均超过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氮氧化物日均值超标率为11.9%。
1986年,大气降水PH值显著降低。1992年以后开始出现酸雨危机。是年10月,出现酸雨一次,PH值为4.74。1993~1995年出现多次接近酸雨水平的降水。对境内民用井,企业自备井的监测,水中挥发酸33.3%超标,氟化物33.3%超标,除氯化物、汞、铅、镉未检出外,PH值、总硬度、砷六价铬、大肠菌群等项目均有检出,但不超标。对境内河流进行监测,化学耗氧量平均值25.60MC/人,超标3.3倍,挥发性酚平均值0.149MC/人,超标13.9倍。
1981年,对城区交通噪声进行监测,设监测点6个,监测6次,监测结果:共青团路、红星路、太白楼路、建设路均不超标。进入90年代,济宁市城区内主要道路的交通噪声等效率声级逐年上升,1993年后急剧上升。
1990~1995年,对城区的特殊住宅区、居民区、二类混合区、工业区进行监测,按各功能区的监测结果,对照城市噪声污染分级标准,多数功能区属四级(坏)、部分功能区属于五级(五化)和三级(一般)。济宁市城区绝大多数功能区噪声声级范围都超标,昼夜等效率声级超标率均在42%以上,最大超标率为1992年的85.7%。各功能区的昼夜等效率声级平均值为47.93~79.74DBA。从变化趋势看,1991~1993年,区域环境噪声等效率声级平均值为60.8DBA,三年基本持平。1994年开始出现下降势头,1995年全年平均值55.56DBA。特殊住宅和居民文教区超标严重。因城建开发,建筑噪声对上述区域的环境质量影响增大,最大值超标可达到9.6DBA,工业集中区超标现象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