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市中区统计局关于二○○四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1&A=1&rec=382&run=13

2004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
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解
放思想、扩大开放、优化环境、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保持
了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6%,其
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0.74亿元,增长28.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1.24亿元, 增
长15.4%。二、三产业的比重为48.9:51.1。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建筑业健康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对外贸易加快发展, 民营经济蓬勃发
展,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科教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劳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居民生活
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到47家, 完成增加值7.33
亿元, 同比增长55.6%。完成工业总产值23.62亿元,同比增长69.3%,轻工业完成总
产值11.61亿元, 增长43.0%; 重工业完成总产值12.01亿元, 增长79.0%,轻
重工业之比为49.2:50.8。
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3.65亿元,增长60.2
%, 实现利润0.58亿元,增长53.5%,实现利税1.28亿元,增长60.1%。经济效益综合
指数144.84%, 比上年提高7.66个点。 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0.66%,资本保值增值率
148.38%, 资产负债率67.34%,流动资产周转率2.06次,成本费用利用率2.59%,产
品销售率为98.62%,全员劳动生产率79622元/人。
高新技术产业贡献加大。 全区高新技术产业达到18家,总产值6.2亿元,同比增
长90.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8.3%,比年初提高17.9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
收入7.2亿元,占全区的30.4%;利润0.16亿元,占全区的27.6%;利税0.50亿元,
占全区的38.7%。
重点产品生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 植物油4.46万吨,增长28.2%,钉类5.11
万吨, 增长30.0%,方便面4.11万吨,增长19.5%,输送带37.59万米, 增
长31.6%, 火柴20.8万件,增长30.9%。纸箱1.02万吨,增长17.2%。产品产量下
降的有:防撬门下降61.7%,焊接钢管下降22.2%,牛奶及其制品下降25.0%。
二建筑业
建筑业健康发展。 2004年全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44亿元, 其中建筑工程产值
4.47亿元, 安装工程产值0.95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6.8万平方米。建筑业竣工
产值完成4.79亿元,竣工率88.1%。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49081元/人。
三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市环境得到改善。全区规
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0.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49亿
元, 增长30.2%;更新改造投资5.24亿元,增长150.8%;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56亿
元, 增长51.1%。民营经济完成投资21.3亿元,增长144.1%;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
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 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9亿元,占总投资的40.3%, 比上
年增长257.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2亿元,占总投资的59.7%,比上年增长48.1%。
四房地产业
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全区房地产开发面积总量73.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51.7%,其中新开工面积46.0万平方米,增长30.3%。房屋竣工面积17.8万平方米,竣
工房屋价值2.78亿元。商品房屋销售建筑面积23.3万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额3.08亿
元。
五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 全年交通运输业完成货运量2228万吨, 货物周转量
49881万吨公里, 分别比上年增长11.7%和11.5%。完成客运量1277万人,客运周转量
21428万人公里, 分别比上年增长15.7%和10.9%。 全区年末拥有营运汽车5444辆,
其中货车4299辆,客车71辆,城市出租车达到1074辆。
六国内贸易
2004年, 国内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97亿元,
比上年增长19.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完成零售额11.4亿元,增长58%。个体私营经济
完成零售额41.5亿元,占全部零售额的90.3%,增长25.4%。
集市贸易繁荣稳定。全区集贸市场达到34处。其中消费品市场27处,生产资料市
场8处。超亿元市场5处。
七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
在招商引资工作的推动下,对外贸易有新的突破。2004年, 全区外贸进出口总值
完成36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0.8%,其中出口总值完成351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6.4%。
合同利用外资5084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48.8%, 实际利用外资102万美元, 比上年下降
92.0%。新批外资企业6家,其中独资企业3个,合资企业3个。全区自营进出口企业达
到31家,其中工业21家,商贸流通企业10家。
八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2004年,全区民营经济发展到1.95万户,同比增长16.5%。
从业人员8.23万人,同比增长33.8%。注册资金10.7亿元,增长60.1%。实现营业
收入88.9亿元, 增长72.8%。 民营经济上缴税金2.1亿元,增长11.4%。
民营企业不断壮大。 企业户数发展到3498家,增长27.9%。从业人员3.23万人,
同比增长45.6%。注册资金7.2亿元,增长51.2%。实现营业收入61.4亿元,增长57.6%。
上缴税金1.6亿元,增长69.5%。
九财政
2004年, 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602万元, 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5.0
%, 占GDP的比重为7.10%。全年财政支出完成22705万元,比上年增长23.3%,当年节
余3 1.8万元。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
申报科技计划项目。 全区共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3项,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2
项,国家级星火计划1项,省级攻关计划1项,市级科技计划9项。加强科技合作交流,
加速科技成果转移, 2004年共引进科技成果106项。2004年,全区经省级认定的高新
技术企业已达9家。
教育事业发展良好。 2004年全区各类学校共招生10853人, 其中中学招生3565
人,小学招生4254人,职业中专招生110人。年末在校学生达到37971人。小学学龄儿
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成人、职业、幼儿、特殊教育得到
进一步加强和发展。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年末全区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影剧院2处,文化馆1个,文
化站8个, 广播电台1座。全年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举办文化广场演出150场,参
演人员1150余人。 新春文化艺术活动异彩纷呈。全年专业文艺团体共演出150余场。
《中区报》全年发行45万份。卫生事业发展良好,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医疗质量进
一步提高。 全区共有综合性医院1处,专科医院2处,卫生防疫站1处, 妇幼保健院1
处,药品检验机构1处,社区医疗服务站27处。全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25人,其中高
级35人,中级220人。拥有医疗床位395张。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全面发展。2004年,新建社区健身
路径1条, 全区健民器材总量747站位,占地面积25401平方米。举办全民健身活动20
次,参加人数5000人。全区在市级以上体育比赛中,共获得奖牌15枚,其中金牌8枚,
银牌4枚,铜牌3枚。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控制,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 2004年底, 全区总人口
42.03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1.146万人,女性人口20.57万人;农业人口0.75万人,
非农业人口41.28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3958人,人口出生率为9.82‰,死亡人口1882
人,死亡率为4.67‰,全年净增加人口207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5‰。
城市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稳中有升。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2004年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02元, 比上年增长14.3%。城市居民人均消费
支出6024元,比上年增长8.6%。城市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市区居民人均居住
使用面积20.1平方米,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职工工资增长稳定。年末全区县及县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岗职工人数9803人,
比上年减少2.1%。 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4129万元,比上年增长7.8%。在岗职工平
均工资14412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制造业4570元,批发和零售业5674元,住
宿和餐饮业8487元, 房地产业15666元,教育行业17572元,国家机关16712元,群团
组织15697元。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就业再就业管理服务体
系进一步健全。全年抚恤救济和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365.7万元,增长30.7%。
注:1.公报所列地区生产总值及各行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
格计算。
2.人口总数为公安分局统计数,包含河办事处人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