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优质服务 全面提升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1&A=1&rec=292&run=13

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局长李亚

市中区计划生育局认真宣传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严格执行《山东省人口
和计划生育条例》,坚持“既要抓紧,又要抓好”的指导方针,坚持以稳定低生育水
平,以创建优质服务先进区为抓手,以提高群众的满意程度为目标,与时俱进,改革
创新,强化领导,加大措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1999-2004年,
合法生育率保持在99.5%以上;年平均人口出生率在9‰左右,自然增长率在4‰左右,
妇女总和生育率持续稳定在1.2以下;节育措施落实率均保持在98%以上;出生婴儿性
别比均控制在107以内。市中区连续14年获济宁市人口目标管理责任一等奖。20 01年
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集体”称号;2002年,被授予“全国计划生育系统
先进集体”、“全省计划生育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03年荣获“省计划生
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省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省人口和计划生
育法制建设先进单位”;2004年获“省级文明单位”、“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创新奖”、
“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和微机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称号。1999 2004年全局有5
位同志被评为国家和省、 市先进个人。2002年6月,区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区计划
生育局。设四个科室:办公室(挂财务科)、政策法规科(挂信访科)、规划统计科、宣
传教育科。机关行政编制8名,工勤人员1名,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编制2人,局长1名,
副局长3名,科(股)级职数4名。
坚持依法管理计划生育,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健全了计生行政征收、行政许可、
行政处罚等行为规范,严格落实了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追究制和评议考核制。市中
区计生系统实行了持证上岗制度,确保了执法主体合法、程序合法、行为合法。为规
范生育注册和生育审批,设立了市中区生育登记服务厅,并联合区计划生育服务站,
集《手册》发放、二胎指标审批、优生检测、生殖保健和落实节育措施等服务为一体,
形成了“一站式”服务的格局。建立了利益保障机制,完善了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
优先、优惠、扶持、救助、保障“六位一体”的政策体系,落实了育龄群众法定奖励
和免费技术服务。
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生育文化以开展“双建”活动为载体,形成了人口
学校、舆论环境、新闻媒体、政府网站(鸿禧网)和集中宣传“五位一体”的宣传格局。
区电台、电视台和《济宁日报. 中区版》开办了定期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专题栏目。
各街道组织咨询服务队利用节假日、人口日、《决定》、《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
等,深入到社区开展集中宣传活动。举办了“关爱女孩”、“倡树婚育新风万名青年
签名”等大型宣传活动。
加强人口计划管理,严格落实人口计划实行政策控制与计划控制相结合,根据年
度人口控制总目标,对街道强化人口计划的指导性,加强孕情调查统计,及时预测出
生人数和调整人口计划;对居村、单位突出生育政策的指导性,指导其加强晚婚晚育、
孕前型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确保了人口控制目标的实现。
坚持以人为本, 不断提高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建立了“信息采集-科学决策
-组织实施-考核评估”优质服务工作运行机制,大力开展以技术服务为核心的计划生
育综合服务。 先后投资600多万元,改建了区计划生育服务站,着重实施避孕节育措
施知情选择、出生缺陷干预和生殖道感染干预等优质服务“三大工程”,避孕节育及
时有效;出生缺陷婴儿逐年减少;群众生殖保健水平大幅提高。
实行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1999年开始在全区推行了计划生育属地管理,2004年在
深化属地管理建立“逐户建卡、依房管人、同住同管、优质服务”的城市社区计划生
育管理新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主体,建立了企业、新建居
民区、居村计生自治和特殊育龄人员管理的“四个模式”,为城市计生工作探索了新
路子。 目前,市中区属地管理的各类单位达到976个,已婚育龄妇女9.6万人。
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实行了“网上计生”工程,2003年市中区建起了互联互动的
城市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横向实现了计生、民政、卫生、公安、工商部门联网;
纵向实现了区、街道、社区(单位)三级联网,实现了“信息共享、网上互动,规范管
理、带动服务”的工作效果。
推行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市中区不断加强各级计生协会组织建设,大力推进计生协
会组织向社区、企事业单位、各类市场和流动人口聚集地“延伸战略”,建立健全各
级各类计生协会组织。 目前, 全区协会组织已达到177个。 开展了以“依法建制、
以制治居,合同管理、公开监督”为形式的居村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各居村普遍制定
了计生《居民自治章程》、《计生协会章程》、《居民公约》,形成了由居村约定俗
成的自我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