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技经济一体化推进 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1&A=1&rec=251&run=13

区科技局局长周磊

济宁市市中区科委按照 《济宁市市中区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济委
[2002]98号) 和《中共济宁市中区委济宁市市中区人民政府关于济宁市市中区人民
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济区发[2002]15号) 文件规定,于2002年8月更名为济
宁市市中区科技局。
1999年以来,全区科技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
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比学赶超、加快发展的要
求,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努力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开创了科技工作新局面。
六年间,市中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济宁市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
先进单位、科技进步年活动先进集体等称号,区科技局也连续三次荣获市科技系统先
进单位称号。
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力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大势所趋,特别是2002年以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
新亮点被放在科技工作的首要位置。通过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建立高新技术
产业发展情况统计制度,培植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运用
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市中区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迅猛发展。 1999年全区高新
技术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2004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
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6%,省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 涉及机电一
体化、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环保节能技术等四大领域,开发出12个系列60余项高
新技术产品。
技术创新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一是精心组织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区科技局根
据上级科技部门的重点项目安排,结合中区实际,主动帮助申报企业准确定位,完善
材料, 提高了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六年来,共申报市级以上各类计划项目89项, 其
中国家级15项, 省级8项,市级66项。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5项。二是建立了市中区项
目储备库。为解决重点项目储备不足的问题,2004年由区科技局牵头,区经贸局、发
展计划局、中小企业办公室参与成立了项目储备库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一批科技含
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通过专家论证后入库储备。入库项目分批向重点企业推介,
纳入企业下一步发展计划。三是知识产权及专利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开展知识产权
的宣传普及工作,增强全社会特别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邀请省、市知名专家
举办了多期知识产权培训班,对经济主管部门及企业、厂长经理进行了轮训。组织专
利工作人员、专利机构上门服务,当场受理专利申请,并为企业建立了专利工作档案。
2004年与区电视台合作拍摄了“爬楼车” 、“传导涡轮”等6项专利持有人的新闻专
访,在中区台黄金时段播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全区专利申请量逐年上升,199 9-
2004年完成专利申请549件, 获授权540件。2004年完成专利申请146件,获授权资助
40余项,资助金额2万余元。
开展科技交流活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区科技局先后组织相关部门、企业团队参
加了在曲阜举办的第一至第五届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西安东西部技术合作
贸易洽谈会,到北京上海厦门深圳等技术密集区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
洽谈等大型科技交流活动。开展了三次“院士中区行”活动,邀请院士专家到中区企
业考察指导,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走出了具有中区特色的科技成果引进新路子。
全区已有40余家企业与36家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 签订各类技术合同
137份。 全区共引聘了3名院士、6名博士生导师、16名博士和120余名高级工程师,
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30余项。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
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建有科技科(技术科),有21家企业建立
了技术开发机构。 截至2004年底,全区共建研究生实习基地4处,联合研究开发基地
2处, 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市级民营科技型中小企
业6家。 二是通过建设科技园区和孵化器,构建技术推广应用平台。2002年,区科技
局在市科技局的支持下,引进资金1200万元,联合建立了科技企业孵化器。随着填补
国内空白的同济机电、直线导轨、高速电主轴等高科技项目入驻投产,入孵企业已达
1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已成为中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三是加快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
设。 开通了市中区科技局网站,与上级科技网站建立链接, 实现了科技信息资源共
享。编发《科技信息简讯》112期,为基层企业提供科技成果、适用技术近300项。
科技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是科技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 召开了4次全区科技工
作会议,隆重表彰了一批在科技进步年活动和科技一线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
进个人。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区科技局、
区发展计划局联合制定了《济宁市市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纲要》。二是加强宏
观管理,落实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制定了《市中区街道及区直有关部门党
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方案》 ,于2002-2004年连续与区委组织部、区人事
局、区科技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考核小组对街道、区直有关部门进行了考核。同时顺
利通过了市考核组对中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考核, 被市委、 市政府评
为科技工作先进区, 并于2003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2001-2002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
进县 (市区) ”。三是加强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每年
都举办“科技活动周”、“科技进社区”、科普宣传一条街、“4.26”知识产权日宣
传等活动, 累计发放宣传资料近5万份,接受群众咨询4万余人次。 四是开展科技培
训工作。多次组织人员参加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科技局联合举办的全市科技干
部培训班。与区党校合作举办了多期知识产权培训班、科技干部培训班、科普报告会、
专利知识讲座, 培训企业厂长经理、科技干部、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00余人次,收到
了良好的效果。
走科技交流成果转化再创新之路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和科技支撑1999年以来,通
过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立高效的科技创新合作
交流机制,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始终把“产、学、研”结合这篇文章作为科技工作重
点来抓,加快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积极鼓励企业与院校和科研单位通
过多种形式联合建立研发基地,为企业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创造条件,积极推动企业
建立健全工程技术与开发机构,形成了企业为主体,政府勤推动,院校作支撑的科技
成果转化运作新方式。
从1999年起,市中区连续组团参加在曲阜举办的第一至五届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
品博览会,区里主要负责人带队,有各街道、经济主管部门、企业近千人参加对接、
洽谈项目、引聘人才,与院校科研单位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每年都组织企业人员
参加在西安召开的东西部技术合作贸易洽谈会,2000年后多次组织企业人员到北京、
上海、西安、厦门、深圳、青岛等地开展科技交流科技招商活动,从实际出发取得了
良好效果,走出了具有中区特色的科技成果引进新路子。全区先后共有40多家企业与
36个高校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合作。 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37份,其中71项已经得到落
实和实施。
市中区注重组织企业主动上门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直接对接,企业提需求,专
家推项目,使产、学、研合作更直接更有效,注重创新合作方式,推广宣传技术合作
成功经验,注重引导企业向高新技术领域发展,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技术和高科技项
目,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导企业产、学、研合作由工业向其它领域扩展。区科
技局先后与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武汉理工
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10余所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签订了《科技合
作意向书》,优先提供给中区企业最新科技信息和转移高新技术成果。由企业提供技
术难题, 分别在2003、2004年有针对性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 专家、教授赴企业现
场会诊, 进行释疑解惑,解决技术难题3项,与企业签订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科技
局先后15次组织企业与院校专家、教授面对面召开项目合作洽谈会, 达成合作意向7
项,引聘专业技术人才11人,建立中试基地、 实习基地3处,为企业培训管理、技术
人才160余名, 6年间中区企业与40多家大院名校建立了技术依托关系, 校企共建创
新载体4家, 累计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64项。通过积极搭建科技交流服务平台,
重点扶持及建立政策激励机制,为中区企业的科技创新增添了动力,技术创新工程取
得了丰硕成果, 被省科技厅认定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处、 省级中小型科技企业2家、
省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 市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6家,这些企业已
成为中区经济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