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办学条件极大改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1&A=1&rec=247&run=13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建设和办学条件的改善,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要
求按照“全面规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整合教育
资源,扩大学校规模,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校舍改造稳步推进大面积的城区集中校舍改造已基本完成后,为进一步巩固校改
成果,改善办学条件,稳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结合全区实际,制定了新一轮校舍
改造计划,逐步实施,以提高办学水平和档次,促进全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先后建成
济宁市第十七中学图书实验楼、大闸口小学教学楼、北门小学综合楼、十四中学综合
办公用房、勤工俭学办公室综合楼、培智学校办公用房、三里营小学教师宿舍、实验
幼儿园综合楼、环城西路沿街综合楼、第九中学综合用房、兴东学校沿街房、北关小
学沿街楼、 区教育局办公楼、黄家街小学综合楼、十一中体育器材室等, 总建筑面
积19255平方米, 总投资1220.5万元。2003年,实验小学2500平方米风雨操场综合楼
竣工验收, 2004年10月北门小学幼儿园1700平方米教学楼竣工, 2004年8月十五中
5000平方米教学楼竣工验收, 2005年9月十三中6200平方米新教学楼和霍家街小学
4800平方米教学楼同时投入使用。济宁市华园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开发明珠花园小区时,
为明珠中心小学建设了5500平方米的教学楼,1300平方米的办公楼及体育馆和塑胶跑
道操场,总投资超过1000万元;山东九巨龙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开发建设来鹤小区时,
为和平街小学建设了总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和办公楼,学校全部异地建设,
总投资1500余万元,两校的校舍面貌发生了根本改观。
危房改造进展顺利为确保校舍安全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确保全区危房改造工
程的顺利实施,2001年下半年,按照《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 进行了校舍
鉴定。 经排查鉴定,存有危房11425平方米,其中C级危房3278平方米,D级危房8147
平方米, D级危房于2001年8月底全部拆除,C级危房进行了维修加固。期间,拆除了
济宁市第八中学办公楼、济宁市第十八中学部分平房教室、济宁市第十三中学平房、
济宁市培智学校教学楼、济宁市和平街小学教学楼和办公楼,济宁市明珠中心小学教
学楼等,维修加固了济宁市第十三中学教学楼、济宁市第十七中学教学楼、济宁市第
十五中学北教学楼等。之后,学校危房改造工作的重点由校舍的拆修转移到校舍的新
建上来,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了危改实施方案,力争在两年内
全部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在区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通过上级支持一点,财政拨付
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学校自筹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学校危房改造资金1400余万
元, 为实施学校危房改造工程提供了保障。 截止2003年4月,共完成危房改造面积
23182平方米, 其中,维修面积3278平方米, 新建校舍19904平方米,通过了市政府
验收,圆满完成了这一期的危房改造任务。鉴于危房形成的动态性,2004年,济宁市
第十三中学旧教学楼被市城市房屋安全鉴定办公室鉴定为D级危房, 为确保师生安全,
十三中新的教学楼总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 于2004年底开工。 实施危房改造以来,
共新建校舍40386平方米,总投资近3623万元。
布局调整日趋合理“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及学制改革的目标要求,结合城区经济发
展及人口增长趋势,合理规划和调整中小学布局,重点减少区郊小学数量,搞好小区
学校配套建设,扩大中学规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
量”的总体目标,坚持实事求是,因校制宜,立足长远,统筹规划的原则,先总体规
划,再按年度和具体情况分步实施。根据近几年学生生源调查和城市人口发展状况预
测等,制定了2001-2004年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坚持就近入学,重点减少区郊小学
数量; 结合升学实际, 有计划地扩大中学规模;坚持与城市小区扩建新建相结合,
按照济政发〔2000〕 3号文件精神,搞好小区开发配套建设学校;与标准化学校建设
相结合,按照国家规范标准建设学校,加强内部设施配套,使学校达到规范化、标准
化。及时调整了济宁市第八中学、济宁市第九中学、济宁市第十七中学、济宁市霍家
街小学、济宁市实验小学、济宁市明珠中心小学、济宁市和平街小学、济宁市普育回
民小学、济宁市北门小学等学校的规划,使学校布局更趋合理,为实施危房改造奠定
了基础。把济宁市乔庄小学撤销,合并到济宁市南苑中心小学;把济宁市济安台小学
撤销,合并到济宁市永丰街小学;把济宁市皇营小学撤销,合并到济宁市琵琶山小学;
把济宁市聋哑学校与济宁市培智学校合并为济宁市特殊教育学校。做好布局调整学校
撤并后人员的安排和资产的利用,原则上人员安排充实到合并的学校,资产移交给合
并的学校,产权仍归属教育,由教育局进行统筹,继续用于举办基础教育或社区教育
机构。确需置换的,在保证公有教育资源不流失的前提下,报区政府批准,报市教育
局备案,进行置换,校产转换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基础教育,以促进全区教育事业的发
展。学校布局的合理调整,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减少了薄弱学校,消除了原有的学
校危房。
教职工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教职工住房建设是校舍改造的一部分,校改的前几年,
主要是加强了教育教学用房的建设,当时教职工住房的条件十分简陋,也急需得到改
善。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善教职工住房条件,稳定教师队伍,按照国家、
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全区教育实际,加快了教职工住房建设步伐,先后建设了
谢营教师宿舍南北楼、职业中专教师宿舍楼、十八中教师宿舍楼、九中教师宿舍南北
楼、冰窖教师宿舍南北楼、北关小学教师宿舍楼、梦园教师宿舍东西楼、环西教师宿
舍南北楼、霍家街小学教师宿舍楼、十一中教师宿舍楼、十六中教师宿舍楼等,共建
成教师宿舍楼767套, 总建筑面积61851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了10.23平方米,
成套率达到了85.6%,改善了教师的住房条件,同时按照国家的房改政策进行了房改,
出售给教职工,现正在办理确权发证工作。
操场开发建设成效显著伴随着城市建设的综合开发,学校操场开发建设严重滞后
于小区开发建设的现状越来越突出,学校无操场和活动场地,规划区内的居民得不到
拆迁,居住条件得不到改善,学校无操场的现实,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制约
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加强了学校的操场开发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成效比较显著。
2000年, 拆迁了实验小学规划区内的居民, 建设了全市第一个塑胶跑道操场; 从
2000年开始, 分三期共投资860万元拆迁了霍家街小学规划区内的居民,建设了第二
个塑胶跑道操场, 2003年竣工;2004年建设了明珠中心小学塑胶跑道操场。 经过几
年的努力, 共建设学校操场22处,完成了4处学校操场的部分征地和拆迁工作,改善
了办学条件。
教育信息化建设成绩显著1999-2004年,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
在实现投影、录音和录像等媒体进课堂的基础上,鼓励学校逐步建起了微机室、语音
室,配备了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等,并积极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到2004年,全区所有学校建起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率先在全市普
及了信息技术教育。大部分学校建起了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27所学校连接了市教育
主干网,实现了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进课堂。据统计,六年间,全区省、市级现
代教育技术示范和实验学校已达到27所, 其中省级以上示范学校9所,市级示范学校
18所, 占全区学校总数的82%。全区33所中小学现建有校园网、办公网22个,接入市
教育主干网的学校有27所;建有计算机网络教室48个,配备各种计算机2502台,其中
教师用计算机514台, 学生用计算机2502台。初中生机比18:1,小学生机比16:1。
建有语言实验室22个, 多媒体教室111个,录放像设备170多台,影碟机130多台,收
录机700多台,电视机590多台。现有标准实验室19个,传统实验室43个。区教育局先
后被评为市电教先进单位、省市课件优秀组织奖、市网络建设先进单位、市学生电脑
作品评选优秀组织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