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区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2&A=1&rec=9&run=13

  1377年(明洪武十年),潍县辖9隅,5乡,84社。万历时改84社为77社。清初沿袭明制,至乾隆时改为8隅5乡71社,光绪时改为8隅5乡74社。1910年(清宣统二年)划为16个区。1929年。改为11个自治区。1932年10月,改城区为第一区,原第九区分归第八区和第十区,改十区为第九区。原第一区为第十区。
  1938年1月,日军侵占潍县城,成立伪潍县县公署,沿用民国区划。日伪军占据了固堤、南流站、南屯(二十里堡站)、大圩河、流饭桥、望留、寒亭、北眉村、治浑街、虾蟆屯、坊子站、一空桥等村镇。泊子、官庄、高庄三个乡的全部和台底乡的北部地区为抗日民主政府所辖。其余为民国县政府所控制。
  1945年10月后,民主政府所辖地区,划为潍北、潍南两县。
  1950年1月,潍北县辖8个区,依次为:泊子、高里、固堤、台底、纸房、朱茂、报庄子、华疃区。潍南县辖9个区:寒亭、马宿、张营、夏密、北流、太公堂、眉村、朱里、河滩。同年2月,潍南县并入潍北县后,潍北县辖17个区。即:寒亭、纸房、固堤、泊子、报庄子、台底、高里、华疃、张氏、马宿、治浑街、夏密、北流、太公堂、眉村、朱里、河滩。
  1950年1月,潍县(新)辖9个区。即:望留、符烟、三河、九龙山、油房、城北、万家、圩河、杏埠。
  1953年8月,潍北县与潍县(新)合并,称潍县,辖18个区,185个乡(镇),886个自然村。18个区为:黄土埠、大成章、张友家、沟西、胡住、张氏、双杨店、店子、官家、像庄、杨家埠、固堤、泊子、南孙、高里、朱里、治浑街、穆村。
  1956年4月,潍县辖16个区,852个村庄。
  1956年4月,辖12个区,115个乡。1957年10月,改为辖3个区、4个镇、31个乡。1958年1月,撤区并乡,全县25个乡(镇):寒亭、固堤、高里、朱里四镇;仓上、纸房、央子、张氏、泊子、南村、双杨店、二十里堡、圩河、望留、成章、沟西、治浑街、车留庄、段家、穆村、东庄、邓村、大庙、大柳树、张友家21乡。
  1958年10月,撤乡镇成立人民公社,潍县下辖17处人民公社。即:寒亭、固堤、泊子、南村、高里、双杨店、圩河、成章、望留、沟西、治浑街、车留庄、段家、穆村、朱里、东庄、二十里堡。
  1958年11月,撤销潍县建制,并入潍坊市。1962年1月,恢复潍县建置,仍辖17处公社。
  1962年4月,将圩河公社的大圩河以西地区划出,另置杏埠公社,将泊子公社崔家央子以北地区划出,另置央子公社,时县辖19处公社。
  1965年5月,将固堤公社的安固。西常疃、大辛庄以南地区划出。另置张氏公社;将朱里公社的北眉村、罗都屯、王家庄子以南地区划出,另置邓村公社,时县辖21处公社。
  1965年7月,潍坊市所辖石沟河、红星、胥家、马司、河北5处公社及部分大队划归潍县,时县辖26处公社。
  1972年3月。撤销胥家公社,并入望留公社,撤销石沟河公社,并入马司公社;撤销河北公社,其所辖大队分别划归治浑街、沟西、二十里堡公社,时辖23处公社。
  1983年10月,潍县建制撤销,建立市辖县级区——寒亭区。辖朱里、东庄、郭家官庄、里疃、固堤、双杨店、高里、南孙、泊子、央子10处公社和寒亭镇。
  1984年5月,撤公社建乡镇时,将央子镇韩家庙子、横里路村,泊子乡报庄子村,南孙乡萧家营、沈家营、二甲朱、八里朱、崔家营、姜马营、党家营、禹王台、邵吕店村析出,成立萧家营乡。时寒亭区辖朱里、寒亭、固堤、双杨店、高里、央子6镇;东庄、里疃、郭家官庄、泊子、南孙、萧家营6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