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2&A=1&rec=749&run=13

  《寒亭区志》,这部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纂,自1982年起,至1992年定稿付梓,历经十载,终于以新观点、新方法、新体例和新资料的成果,呈现在读者面前。整个编纂过程大体分五个阶段:1982年2月至1983年6月为组织发动阶段。县建立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县直部门建立编志领导小组60个,公社建立编志领导小组22个,组建编志队伍220人。1983年7月至1985年12月为征集资料阶段。共查阅各种档案1.8万卷,访问重要知情人约1200人次,足迹遍及20多个省、市,行程5万余里。为征集鉴定资料,邀请过去曾在本地工作的老干部来寒亭参加座谈会,印发征集县志资料启事1200份,举办编志人员学习班15期,培训业务骨干2000人次,征集各种资料约2000万字,制订了征集资料规划、地方史志行文规范。1985年12月5日,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强地方史志工作的决议,区委、区政府将修志工作列入议事日程。1986年上半年为区直部门专业志和乡镇志编写以及区志部分编章试写阶段。共完成区直部门专业志60部、乡镇志11部,写出区志中自然环境、大事记、人物3编。1986年下半年至1989年为区志分编撰写阶段。区志篇目七易其稿,分3个组编写,实行采编合一的岗位责任制,经反复讨论,作了四次大的修改,于1989年12月下旬,将大部分初稿提交区志稿评审会进行评审,同时报送有关方面审阅。1990年至1992年为总纂合成阶段。首先完成了剩余的卫生、体育、商业、粮食、宗教等编章,同时,对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作了认真的研究,博采众议,择善而从,经过自查自改、互查互改和集体通改三个步骤,改正了不符合规定的20多编志稿的统计数字(以统计局数字为准);重写了问题较多的大事记、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农业、劳动人事等编;对不合理的编章条目及交叉重复的内容进行了调理;对明显的遗漏、错误之处进行了补充改正;对文字、数字及度量衡单位进行了规范化处理。总计增删修改万余处。最后完成送审稿,分别报送区委、区政府、市史志办公室、省史志办公室审定。
  为搞好编志单位之间的协作,1986年与淄博市张店区、临沭县、威海市、烟台市福山区和辽宁省辽中县史志办公室签订协议,发展横向联合,保持工作上的联系。还接待外地来寒亭的30个单位的编志同行,交流编志经验。
  寒亭区志的编纂,得到了山东省和潍坊市史志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以及编志兄弟单位的热情帮助。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中国地方志协会副会长董一博;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地方志协会学术顾问傅振伦和山东省史志办公室副主任刘乾昌在篇目修订和编纂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南开大学中文系讲师郭展撰写了区志中的方言编,并经山东大学钱曾怡教授审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淮海战役纪念馆、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档案馆、潍坊市档案馆以及省内外关心区志编修的同志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我们的学识匮乏,编纂水平有限,再加某些资料搜集困难,志书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199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