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书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2&A=1&rec=647&run=13

潍县为齐鲁古郡,历代不乏书法名家,迄今各地所存的书籍、匾额、牌坊、碑刻之名人墨迹不胜枚举。五代时县人韩熙载,博学多才,工绘画,精书法,与同时期的大书法家、文学家徐铉齐名。清代以来,县内书法流派迭起,名家辈出。康熙年间的于适,善书正楷大字。曾在城东岳庙和关帝庙书“发育万物”、“神威远震”匾额。知县郑燮见之,大加赞赏。众请留字,郑燮以“余字多逊于君”为由终不书。郑燮在潍任知县7载,其书法作品遗存甚多,刊刻的《新修城隍庙碑记》为世人称为文秀、字杰、刻真的三绝碑。其《潍县永禁烟行经纪碑》、《捐钱修城名榜》等也均为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另外,现存的郑燮书法作品石刻《修城记》、《文昌阁记》、《一枝竹》、《卧竹》、《兰草》、《倒题兰》、《蝶梦初回》、《笔墨三则》、《田游岩》、《难得糊涂》和《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楹联及木刻《郭家园》、《四名家》、《悬崖兰》等,对潍县乃至全国书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县人谭云龙专心临摹郑燮书画,达到了乱真的程度。郭伟绩、郭起隆也深得郑燮书法真谛。清道光年间的吏部尚书协力大学士、县人陈官俊书法尤佳。曾于道光二十年书《重修潍阳书院记碑》。其字刚劲有力。独树一帜。同籍人于祉,书法直追钟繇、王羲之,工楷书、草书,兼善各体,大字尤精。王之翰以善楷书闻名遐尔。其笔法类砖塔铭,向无苟笔,独成一派,对后世影响颇大。曹鸿勋师承王之翰正楷,深得虞、欧诸名家书法真谛。遗墨碑文有《重修观音阁碑》、《十笏园》及墓志铭。县人把他的书法艺术和刘嘉颖的绘画艺术称誉为“北海二妙”。著名金石家陈介祺,喜收藏,精书法,得益于钟鼎文和汉隶,古劲易识,金石味浓厚,是县内隶书书法的代表人物。清同治年间,陈介祺将多年练习书法的经验体会编写成两千余字的《习字诀》流传于世。其孙陈陶,工楷书、精汉隶,朝夕玩味于金石之间,书法造诣极深。其曾孙陈秉忱,自幼受家风熏陶,其书法师古而不拘一格,采众长自成一体,对后人影响很大。清末民初,境内出现了几位书法佼佼者,郭育才精魏碑。居上海以卖字为生计,擅名一时。清末状元王寿澎所书“博济施众是仁术,诚心虔祷自蒙府”的潍城五道堂仙师庙对联,为世人称道。陈蜚声的正楷、行书、隶书在清末民初时期名骚青岛。东庄乡河东于村人于显祥,工魏碑,精隶书、楷书。民国初年,天津市不少大商号的牌子为他所书。民国中叶,高芸岩的书法闻名山东半岛,他毕业于清末京师大学堂,篆、隶、草、楷皆佳。尤
精于篆。抗日战争爆发前,郭兰村、赫保真、傅柳坪等人主持倡导成立潍县同志画社,组织县内著名的画家、书法名人共同切磋绘画书法艺术,于希宁、陈寿荣等皆为画社社员。至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县内许多书法名家到解放区工作,以其专长书写标语,宣传共产党的政策,为唤起民众共同抗日,反对内战起了积极作用。新中国建立后,书法活动更是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50年代,县内书法爱好者坚持在县文化馆集体活动,研究切磋书法艺术,对书法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涌现了一批书法高手,吴开和精篆、隶、草、楷,尤以魏碑见长;县一中副校长郭君彦的楷书颇有名气,两人作品曾展出日本向阳市。1980年后,区文化馆、总工会、老龄委员会、职教办,多次举办书法讲座、书法比赛、书法展览活动,全区从少儿到老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书法热,一批新秀崭露头角,作品见诸省市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