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阅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2&A=1&rec=630&run=13

图书馆阅览 图书馆建立前,县内的图书均系个人收藏。潍城陈介祺家藏书逾万册,张余庆家藏书逾5000册。1929年,潍县一区图书馆建立后,有书2500册,日阅览70余人次。1931年,图书馆并入民众教育馆。设阅览部,藏书3000余册,日阅览50人次。1938年,成立日伪民众教育馆,馆内单设阅览部,供阅览的书报内容多是“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日本帝国的武士道”等。县人痛恨日军侵华暴行,无人前往阅览。1945年9月至1948年4月。因战乱教育馆内所藏书籍被抢劫一空。
1948年4月潍城解放后,潍南县、潍北县、潍县相继建立了文化馆,开展图书阅览工作。各馆购置了图书架,设了阅览室,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1953年,县文化馆藏书已达5000册,日阅览人数40余名。1956年,县内12个区相继建立了中心图书室,每个图书室有图书千余册,日均阅览30人。1958年县文化馆藏书8000册,设图书室、阅览室,每周开门4天,每天阅览人数达60人次。1977年,县文化馆藏书已达19,000册,负责借阅的工作人员由1人增至3人。1978年,昌潍地区文化局拨款3万元,做为图书馆建设经费,并每年单拨2万元作为图书购置费。1981年4月,县文化馆与图书馆分设,县图书馆藏书已达2.4万册,日阅人数为70人次。1983年4月,对馆藏图书进行了清查:应藏书数为3万册,实有书为1.9万册,缺少其中,社会科学类占总藏书量的77%,自然科学类书占17%,其它书占6%。1987年底,区图书馆藏书达25,000册,有书库3间,借书室1间,阅览室2间,订报纸120份、刊物150种,阅览室内设21个座位,有21个阅书架,日阅览70人次。
1954年,县文化馆开展对外持证借阅图书工作。借书人持所在单位介绍信到文化馆借书处办理借阅手续,交足押金,领取借书证。到1983年底,潍县图书馆有持证读者1100名,每天借书约40册次,年借书量达14600次。1988年底,寒亭区图书馆有持证读者1200名,年借书为12000册次。
机关厂矿学校图书阅览 文华中学建校时,即设有学校图书室、阅览室,供师生借阅和查找资料。后相继建立的文美女子中学、师范讲习所、广文中学、县立中学等学校,也皆设有学校图书室。1952年潍县中学、潍北县中学建立后,即设图书室、阅览室,两校共配备专职管理人员4名,藏书5000册,年借阅图书6500册次。阅览人数4850人次。1965年,全县有中学图书馆12处,共藏书近4万册,有专职管理人员19名。年借阅图书达4.5万册次,阅读人数达5万人次。1966年文化革命开始后,学校图书馆受到严重破坏,绝大部分藏书被抢、被焚。1978年后,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相继建立图书室、阅览室,至1987年底,全区各系统有图书室153个,藏书达13.5万册,配有专职人员21人,年借书14.1万册次,阅览人数13.3万人次。区科委、科协订阅购置科技书籍、刊物万余册,订报刊100余份,供干部和科技人员阅读。区科协在农村建立科技图书室,图书橱98个,存书3.9万册,为提高农民科学技术水平发挥了作用。
县总工会于1964年建立了图书室、阅览室,配有专职人员3名,藏书1.1万册,订报纸17份,刊物27种,年借阅图书达2.3万册次,阅读人数3.5万人次。1983年存书1.7万册,订阅报刊20种,年借书1.7万册次,2.6万人次。1988年底,寒亭区总工会图书室存书2.2万册、订阅报刊22种,年借书3.2万册次。
农村图书阅览 1981年前因人员变动频繁,辅导不利,多数农村图书室常年锁门。1982年全县农村图书室有56处,公社文化站图书室10处.社队两级图书室的藏书总数为1.2万册。1982年开始,县图书馆确定专人负责农村图书阅览工作,制定了《潍县图书馆关于对乡镇图书室辅导先进工作人员的奖励办法》,每年定期4次召开乡镇文化站人员会议,进行业务辅导,交流农村图书阅览情况。1983年底统计,村图书室增至144处,公社图书室发展到15处,社队两级图书室总藏书达5.4万册。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指导农村科学种田发挥了作用。1988年底,寒亭区有乡镇图书室12处,乡村两级图书室藏书总量为4.5万册,订阅报纸450份,刊物790种,阅览室全年阅览人数约3.9万人次,年借书量达9.6万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