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震情监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2&A=1&rec=621&run=13

宏观监测 宏观物象的异常现象往往是地震的前兆。多年来,本区在宏观监测方面采取的方法是:天象气候监测、水位监测、动物监测、植物监测等。
微观监测 1969年7月18日13点,渤海湾发生7.4级地震后,地震办公室与全县各测报分点安装不同仪器进行微观监测。观测仪器有地震仪、水氨射气仪,土地电、土地磁、水位测量仪、土应力仪、地温测量仪器、大地电位仪等。在一般情况下,各测报点每天早、午、晚三次观测,将测报数据,点绘在各种图表上。震情紧张时,随时监测,如发现异常变化。即刻向地震办公室汇报。
1976年11月11日至15日,在唐山老震区发生的两次地震,微观监测记录是:①重力。潍坊地区良种场地震站,重力日均值异常。②土地磁。县地震办公室、潍县一中观测,发现磁偏角在震前数天出现异常现象。③土地电。在震前一个月时间,出现土地电异常,至震时仍继续发展。④地电。大圩河观测点和地区良种场地震站发现东西道的电阻率,在震前一个多月的时间出现的异常,震时仍然存在。
1969年渤海湾发生地震后,县科委在朱里、穆村、寒亭、泊子、双杨店、成章、沟西、涌泉、圩河公社设立9处水井测报站。1970年至1974年,又在清池、高里、固堤、潍县盐场等处建水井、动物测报点17处,有业余测报员78名。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县地震办公室,在全县24处中学设测报站,全县群测点达73处。其中,微测报点21处,宏观有52处,兼职测报员达168人。1984年,对群测点进行了调减,只保留测报点4处,其中,综合测报点1处,水井观测点3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