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设学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2&A=1&rec=581&run=13

普通中学 1883年(清光绪九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狄乐播在潍城乐道院设立文华馆。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于潍城创办文美女子中学。1913年4月,县立师范、县立高等小学合并,成立县立中学,招旧制中学生1班,50余人。1925年,寒亭士绅募款创办私立东明中学,校舍位于寒亭高庙下。1928年,因地方杂牌军滋扰停办。文华中学、文美女子中学和培基小学合并,取名广文中学。1933年,广文中学有高中5个班,学生179人;初中8个班,学生333人。1937年全校学生达960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停办。
1939年,日伪军在潍城建伪县立中学,招收初中1个班,学生43名。1943年,日伪二区区长杨振和与伪军团长范企奭在望留村办了伪县立中学望留分校,收初中班4个,学生百余名。
1940年,国民党县政府教育科,在杨孟、里疃一带恢复县立中学。1943年,改称山东省省立潍县中学,县长高镜秋兼任校长。学校在南张氏设立高中部,收生2个班;在朱里、山后、王固庄、刘家尧、石沟河等村设立5处分校。1944年,又在小李家、仓上、安固等村设立3处分校。1945年,全校有高中6个班,初中33个班,简师4个班,后师1个班,共有学生1782人。
1941年5月,国民党张景月部28团,在寿光县斟灌村(后迁留吕村),建立山东省省立第十五联中潍县分校。第一级即招生4个班,学生260名。1944年,在纪家东庄设立分校。在校本部增设高中班、师范班。
1942年,在双杨店镇庞家村建立潍县四区联中,招收初中4个班,学生200余名。1943年,在杏埠村建立潍县三区联中,有初中4个班,学生250余人,在治浑街建立治浑街区立中学,有初中6个班,学生300人。
1945年9月,日军投降后,潍县中学迁回潍县城。1946年2月,潍县中学设坊子、望留两处分校,全校有初中班47个班,高中班6个,学生2800人。7月,潍县中学分为:山东省省立潍县中学,校址在坊子,有高中班5个,初中班21个;潍县县立初级中学,校址在潍城。设有23个班。10月,潍县县立初中南关分校改为潍县私立中正中学,有初中班3个,高中班1个。原私立广文中学,也于是年暑假后复课招生。有高中班1个,初中班3个。1948年3月,潍县三青团组织在潍城建私立育建中学,有初中班1个,学生40人。1948年4月,上述中学停办。
1952年秋,潍县(新)人民政府在范家村建立潍县中学(1953年后更名潍县一中)。潍北县在仓上村建立潍北中学(1953年后称潍县二中)。当年两校各招初中班4个。1956年,在固堤村西建立潍县第三中学。1958年,潍县一中、二中各增设高中班2个。同年11月,潍县并入潍坊市后,原潍坊市第五中学迁寒亭、改称潍坊第八中学。并在寒亭新建潍坊市第九中学。
1960年,在治浑街、望留、圩河、南孙、朱里、泊子、车留、段家庄、穆村、沟西、东庄、廿里堡、高里等公社建立初中13处。
1962年,东庄、穆村、沟西、廿里堡、高里等公社中学停办。其余中学合并为完全中学2处,初中18处。将全县原有的114个初中班,5406名学生,调整为98个班,学生压缩到4927名。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数量剧增,教学质量降低。1971年,全县有初中175处,学生25178人,高中25处,学生2167人。
1981年,将高中、初中进行了调整,高中压缩到15处。初中压缩到139处。1982年,又将潍县六中、九中、十四中、十七中、十八中、二十中、二十二中7处高中改为县办重点初级中学。1983年,再次调整,全县仅保留8处高中,8处重点初中,各村联办初中也压缩为100处。在校学生高中78个班,3711人;初中591个班,25598人。
1984年寒亭区有初中50处,314个班,学生14779名;高中4处,48个班,学生2370名。1988年,全区有高中4处,41个班。学生2128名。
农业中学 1957年,根据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关于举办民办中学和高小毕业生补习班的通知”精神,全县各乡镇都建立了民办中学。1958年农业中学开办后,民办中学与农业中学合一,由全日制改为半农半读。当时,农业中学盲目发展,农中一度达到299处,317个班,学生8216名。
1959年,经过调整,巩固下来的农业中学为19处。1961年,再度调整,仅保留了牟家院1处农业中学,其它农中全部转为业余学校或半年制学校。
1965年,县内农业中学又有新的发展,由1964年的10处,猛增至47处,103个班,其中,社办25处,大队联办15处,大队办7处。
1970年,将原有的农业中学停办或合并于联办初中。
1982年,将潍县第二十三中学、第七中学、第十三中学改办成县农业技术中学(招收初中毕业生)
1983年,又将第八中学、第十九中学改办成农业技术中学。时,全县共有农业技术中学5处,11个班,学生475名。1987年,有农技中学2处,17个班,学生829名;初中41处,310个班,学生14620名。
职业高中 1982年,改革中学等教育结构,控制了普通高中招生,扩大了职业技术中学的招生名额。1986年8月,寒亭区第四中学,根据中央“调整中学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精神。招收了工业财会和供销财会两个职业班。第二十三中学(朱里),招收了两个幼师班,为厂矿和农村培养幼师。1987年第四中学又招收了美术、纺织保全两个职业班。由原高中教师任教,其办学经费由举办职业班的厂矿负责,学员毕业后到厂矿就工,享受技术工人待遇,承认高中学历。1988年,两处职业高中招生412名(包括普通高中职业班的招生),职业高中招生数占当年高中招生总数的38.7%。全区职业高中在校生达1106人,占当年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