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人民武装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2&A=1&rec=557&run=13

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第七支队 1937年冬,中共鲁东工委书记鹿省三(纪方华)在潍北一带恢复了党的组织,12月中旬在华疃村召开会议,研究起义事项。因准备工作不足,1938年1月9日又决定将起义地点定在蔡家栏子村。1月27日,蔡家栏子起义成功,部队编为“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第七支队”,王培汉任支队长,鹿省三任政委,王一之任政治部主任,孙汉三任参谋长。参加起义的300余人编为一大队。2月,李福泽等在昌邑瓦城起义,部队编为三大队。3月,何凤池等在曹庄起义,部队称为二大队。3月26日,七支队的一、三大队在昌邑马渠村与马保三所率的八支队会师,4月26日,东进掖(县)、黄(县)、蓬(莱)。七支队二大队千余人,月底随后东进,在黄县与大部队会合。主力东进后留守的40余人,在孙家杨孟村组成后方工作委员会。
潍县县大队 1939年5月,中共潍县县委组建了县大队。5月28日,县大队50余人在韩家侯孟村与国民党徐荆玉部交战中受挫,队员失散。10月,县大队再次组成,大队长田夫,政委邢明,辖一个连,一个特务队。1942年12月,特务队编为二连。
寿潍县大队 寿潍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原潍县县大队改名为寿潍县大队。大队长李立超,政委张临五。1943年秋,县大队一连上调清东军分区,同时,军分区派一个武装工作队归属县大队。
昌潍独立营 1944年5月,昌邑、潍县两个县合并成立了昌潍独立营,何凤池任营长兼政委,辖三个连队。1945年6月撤销。
潍北独立营 1945年6月,原昌潍独立营二连改编为潍县县大队,9月改称潍县独立营,10月改名为潍北独立营,毕澄华任政委,辖三个连队。1946年3月,一连上调西海军分区二团。1950年初,独立营编入西海军分区。
潍南独立营 1945年8月,渤海军区五分区为开辟潍南地区,于寿光县侯镇抽调部分武工队员,组建了胶济二大队。10月,胶济二大队改名为潍南独立营,牟汉华任营长,高峰任政委,辖两个连。1947年5月,潍南独立营扩为四个连,一个机炮排。1948年4月,其三个连队编入野战兵团,一个连队调鲁南剿匪。1950年2月,独立营撤销。
潍县(新)县大队 1948年8月组建,徐世彩任大队长,刘宿贤任政委,辖一个连。1949年底,县大队编入昌潍军分区独立二营。
武工队 1943年3月,渤海军区三分区派两支武工队活动于潍北。6月,两队分为4组,分别由高松溪、潭毓昌、王子华、丁子仁、陈世山等先后负责,活动在侯孟、曹庄、朱茂、潍城一带。1945年底,武工队扩展到每组40余人。解放战争期间,队员大都分到各区,组成区中队。
区中队 境内区中队计13个。其中河滩区中队1945年8月建,泊子、台底、纸房、朱茂、寒亭、朱里区中队1945年10月建,高里、报庄子区中队1946年2月建;固堤、万家区中队1948年建,均于1949年10月撤销;张氏区中队1945年10月建,1947年8月撤销;华疃区中队1947年8月建,10月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