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支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2&A=1&rec=482&run=13

境内人民在解放战争中,曾先后支援过南麻、潍县、淮海、南京、杭州、上海等战役,仅1947年6月至1949年8月,就组织了4次较大规模的支前活动。
1947年6月,潍北县组成有1200余人的民工营,分12个连,在营长李绍先带领下,于6日从固堤出发,途经饮马、景芝、诸城到达临沂。时值酷暑,民工每天行程近百里,赶送给养、抢运伤员。在临沂城外的一次激战中,胶东军区5分区教导团1营伤亡很大,固堤民工连除部分人员在前沿抢救重伤员外,余皆拿起武器,和解放军并肩战斗。战后,固堤民工连绝大多数民工直接编入部队,参加了解放诸城、攻克三合山等战斗。这次支前,历时3个月。民工们返回后,在河北岭子村召开了支前评功会,有近百名民工立功受奖,其中朱守才、刘振明、贺桂发、李召远等10人荣立支前一等功。同时,潍南县解放区的群众也掀起了支前热潮,仅大小张庄、康家、马家等刚获解放的几个村庄,就组织担架40余副、大车25辆、民工近百人,在大张庄村长陈协明等带领下,参加了南麻战役的支前活动。
1948年4月,为支援潍县战役,境内群众纷纷表示:“只要解放潍城,要粮有粮、要人有人,解放军缺啥咱就给啥。”仅5天时间,潍南县就调集民工2500余人,担架200副,大车200辆;潍北县调集民工3540人,担架454副,大车252辆,捐献棺木150余只,给养35余万公斤。“铁打钢铸牟家院,支前模范数河南”,牟家院、河南两村群众,几乎把家中的屋门、柜子、箱子和村中的树木全部献上。当山东兵团开进后,潍北县委接受了4个师的烧柴和军用木材的任务,张氏村村长王日光闻讯,立即召开了千余人的群众大会,会上,大家异口同声:“献墓田”。顿时,开会人成了伐木人。几天后,有着近千年历史的百余亩王氏茔墓林,除留下两株松柏外,余皆献给了解放事业。潍县战役打响后,境内人民除站岗放哨、腾房、做饭外,还调集大量人力物力支援前线,仅潍北县人民就向部队提供粮食225万公斤,马草、烧草275万公斤,担架1700余副,大小车近千辆,门板近万页。
1948年9月,潍北、潍南两县联合组成了千余人的支前大队,在西杨家埠村集结后,由政委高禄云带领,随华东野战军9纵队南下沂蒙山区。支前大队每到一地,民工们同解放军战士一样,严守纪律,争先为当地群众做好事。在临沂地区助农秋收时,张营分队不分昼夜,帮助石拉子村抢收抢种,村民感动得送给张营分队一面锦旗。11月上旬,华东、中原野战军组织了淮海战役,为歼灭被围困在碾庄地区的黄伯韬兵团,支前大队随军南下,以日行70—75公里的速度赶到指定地点,立即投入战斗,为抢运伤员,民工们在炮火硝烟中踏泥雪、淌冰河,遇上雪雨天,民工们争先把雨衣、棉衣盖在伤员身上;任务紧迫时,大家吃着熟粮食粒、喝冷水赶路。淮海战役结束后,支前大队绝大多数民工获华东支前委员会颁发的功劳证,其中:固堤分队(一分队)被华东支前委员会评为“红旗连”(奖旗、奖章现存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李念被评为“华东战斗英雄”;萧风桐被评为特等功臣;郑振义、李东明、刘光义等荣立一等功。此次支前,历时4个月,返潍后两县均召开了隆重的庆功会,设宴款待了立功人员。
1948年11月,潍南潍北两县组成有688人、200副担架的支前队。编入胶东支前指挥部3团2营,在营长韩绪桓、教导员谢佃铎带领下,历时10个月,行程数千公里,先后途经昌邑、诸城、莒县、临沂、郯城、新沂、枣庄、徐州、宿迁、淮阴、高邮、泰州、南通、杭州、嘉兴、上海等地,参加了淮海、渡江、杭州、上海等战役和数十次战斗,于1949年8月底返回。这次支前,有2名民工献出了生命。
此外,1951年冬,潍县还组织了95人的民工支前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